本周詩壇,詩詞近百首,佳作如雲,其中當以夢M的<西江月-夕照>最佳. 先讓我們再看一下這首詞:
<西江月-夕照> BY夢中女
秋去藕塘已老,
冬臨籬苑初寒。
空山夕照自闌珊,
江暮浮霞偷染。
舊夢與風歸去,
閑愁流水依然。
霜林白雪醉雲天,
歸鳥聲聲悠遠。
全文語言流暢,字句優美,韻律無暇可擊,文章結構緊湊, 一氣嗬成,情景交融,不愧為夢M得意之作.更難得句句都把內心的感受與眼前的景致完美和諧,令人擊節驚歎.讓我們一句一句來欣賞.
<西江月>這個詞牌起源於唐教坊,為八句平仄韻通押,一般每兩句為一組.“秋去藕塘已老,冬臨籬苑初寒。”起句清晰的勾畫出池塘秋末冬初的蕭條, “秋”和“冬”一去一來,這種時令季節的變化很容易引起傷感, “老”和“寒”雖然說的是外景,這種蕭索的感覺又何嚐不是詩人此刻內心的寫照.
“空山夕照自闌珊,江暮浮霞偷染。”山空心也空,日斜心更沉,畫一般的景色卻導致詩人興意闌珊,就在此時, 浮霞染紅了天空.好一個“偷”字,一字寫出了詩人雖在看夕陽, 卻若有所思的神態,妙!
“舊夢與風歸去,閑愁流水依然。”上片以景為主,下片轉為抒情.正好把上片所隱含的感情結合外景敘述出來. 夢隨風去,愁與水在, 情景交融,好!
“霜林白雪醉雲天,歸鳥聲聲悠遠。”好一個“歸鳥聲聲悠遠”.鳥歸去,聲漸遠,可人呢?依舊.哎……我讀到這的確有點共鳴,你呢?“聲聲”兩個疊字更妙不可言.大凡疊字,多起加強語氣作用,這裏“鳥一聲一聲悠悠遠去”韻律上完美無暇,又正好在結句處,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絕!
說了這麽多溢美之詞,並不是說這首詞是絕世之作,畢竟佳作與名作之間還是有距離的.如果以最挑剔的眼光來看,會找到幾個小問題.
首先,重字. 在僅有五十個字的小令中,竟有兩個重字: “去”和“歸”.這當然是挑剔,雖無大礙,但由於這首詞的作者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夢中女,我們不能不嚴格要求,應該嚴肅指出來.這裏要說明一下,重字與疊字不同.重字屬於無心之中的文法錯誤,應注意避免.疊字則是有意加強語氣,起營造一種氛圍的作用.
小和尚覺得首句不妨改為“秋盡藕塘漸老”.為什麽把“已”改為“漸”?我覺得用“漸”字更能貼切地描述季節的變化,從而襯托出心情的變化.如用“已”字,有“已”成事實的意思,與下句的“初”寒不是太協調,應該是“正”寒才對.
下片起句是否可改為“舊夢已隨風去”.這裏用“已”字意在強調夢去之後的無奈,同時, “已去”和“依然”相對,一個過去,一個現在,時間上拉開,對比更強烈,比“與風歸去”的進行時更有力度.
其次,重意. 三四句中的“夕照”與“江暮”重複.在詩詞中,重意是犯忌的.此處既非對仗,又非強調,讓人十分遺憾.要知道,連少遊的“小樓連苑橫空”都有人笑其囉唆.填詞當惜字如金.另外, “浮霞偷染”一句,我覺得直述句不如問句更能刻畫出詩人似看非看,人在心不在的神態. “誰把浮霞偷染?”可寫出詩人從沉思中突然驚覺的一瞬,進而引出下片的夢去愁在的感歎.
最後,筆誤.“霜林白雪醉雲天”明顯不好,這裏描寫的是初冬景色,卻出現“白雪”,下雪了可就不是“初寒”.可能是夢M筆誤,應該“霜林如雪”才對.一字之謬可能成為敗筆,不能不慎啊!縱使這是夢M的無心之過,我們還是要把它當成是有心之錯指出來.
=========================================================================================================
答江南兄的評詩 <1> by 夢中女
大師的為人和才學是有目共睹。能與大師切磋詩藝,小女萬感榮幸。不過小女是形象思維型,而大師是邏輯思維型,所以有時會造成誤解。比如:我說太陽是黑色,你一定會說我錯,因為按你的邏輯,太陽永遠不會是黑色的, 1+1 永遠 =2 。而我是憑感覺和心情來觸摸事物的。我哪天心情不好,感覺猶如暗無天日。就會把太陽說成是黑色的。並會在我的畫裏和詩詞中描述黑色的太陽。而讀者隻有通過我的詩與畫來感受我的心情,若用邏輯思維來分析我的詩與畫,隻是枉費心機,“牛頭不對馬嘴”。
下麵我們來看看你對我的《夕照》詞中“舊夢與風歸去,閑愁流水依然”這兩句的點評:“在僅有五十個字的小令中,竟有兩個重字:“去”和“歸”。這當然是挑剔,雖無大礙,但由於這首詞的作者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夢中女,我們不能不嚴格要求,應該嚴肅指出來。這裏要說明一下,重字與疊字不同。重字屬於無心之中的文法錯誤,應注意避免。疊字則是有意加強語氣,起營造一種氛圍的作用。下片起句是否可改為“舊夢已隨風去”。這裏用“已”字意在強調夢去之後的無奈,同時,“已去”和“依然”相對,一個過去,一個現在,時間上拉開,對比更強烈,比“與風歸去”的進行時更有力度”。
先不說你是“雞蛋裏挑骨頭”,評的對不對。我先解釋一下“舊夢與風歸去”的意境。這句詞有兩層意思,分解開來就是:舊夢歸,秋風去。表現一種初冬淒涼的情景。所以“歸”和“去”放在一起並不是重字而是重意——情景交融在一起。
而你把它改成“舊夢已隨風去”。隻是一層意思。情景上要弱一些並且和下一句不對稱。下一句“閑愁流水依然”也是兩層意思。故“舊夢”對“閑愁”,“風”對“流水”,“歸去”對“依然”。這情與景都能對上。有何不妥?你再回過頭來讀一下你改的句子,就會覺得拗口了。
原句:
舊夢與風歸去,
閑愁流水依然。
改句:by 江南小和尚
舊夢已隨風去,
閑愁流水依然。
所以評詩不能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條條框框。這樣評出來的詩會很乏味。詩詞本來就很精煉,一字頂一意,意中有情或有景,改一字,就會改掉了情或景。所以在沒有吃透其詩意之前最好就別改其詩。另外強調一下,在詩詞中,文法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意境,其次是韻律,最後才是文法。如果為了追求文法而減弱了意境和韻律,那正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作詩難,評詩尤難。評詩者不僅要有品德,學識,還要懂得一些琴棋書畫。不是僅知道些文法,格律就可評詩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評詩者應在各方麵都比寫詩者強才能勝任評詩。希望和尚兄不斷努力,做一個名符其實的評詩者。
===========================================================================================================
答江南兄的評詩 <2> by 夢中女
評詩不能太理性,要多一些感性。詩與畫相同。要看整體色調,而不能看局部顏色。詩也如烹調,每一首詩詞都有其獨特的色,香,味。你若把色改了,這香和味也就變了。如:一盤白切雞,你若加上醬油,那就成了紅燒雞,這色,香,味就不同了。所以在沒有吃透其詩意時,最好不要輕易改其詩。你若不喜歡白切雞,就自己燒一盤紅燒雞。也就是說和一首詩詞。可讓大家嚐嚐你紅燒雞的味道。其實“青菜蘿卜各有所愛”。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絕對真理!即便像李白杜甫這樣的大師,也有人挑剔。何況我們這些小人物。
但切忌“瞎子摸象”,“雞蛋裏挑骨頭”。這樣的評詩即害自己又誤導眾人。實在不可提倡。。。
==========================================================================================================
答江南兄的評詩 <3> by 夢中女
原句:
舊夢與風歸去,
閑愁流水依然。
改句:by 江南小和尚
舊夢隨風而逝,
閑愁流水依然。
好,再來談你這改句,從意境和韻律上來說是沒有問題了,但從文法上來說和下句就不對稱了:“舊夢”是名詞,“隨”是副詞,“風”是名詞,“而逝”是動詞。而下句“閑愁”是名詞,“流水”是名詞“依然”是動詞。
你的改句就成了:名詞,副詞,名詞,動詞。
對: 名詞,名詞,動詞。
原句:
舊夢與風歸去,
閑愁流水依然。
是:名詞,連接詞,名詞,動詞。 注:“與”是連接詞
對:名詞,(省略)名詞,動詞。 注:名詞與名詞之間的連接詞可以省略。
在詩詞中能把意境,韻律,文法都對上一定是句好詩詞。不知你為何非要改這句?
評詩切忌“瞎子摸象”,隻看局部而忽視了整體。評詩也不是件容易事,希望我們能在互相切磋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