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薄田

老農隻有一畝薄田。 老農除養家糊口外,還想胡謅幾句。老農的所見所聞,可能對大家有點用。。。
個人資料
正文

銅鏡透光之謎(文摘,多圖)

(2009-06-02 18:03:42) 下一個
一直想知道古銅鏡是怎樣把鏡背後的飾紋投射到牆上的。今天讀到兩篇文章,才知道了其中的奧妙。

《農民鐵匠土爐打出“透光鏡”》 http://yzdsb.hebnews.cn/20080725/ca851668.htm
關於銅鏡“透光”機理,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麵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



《西漢透光"魔鏡"之謎》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803/node87360/userobject1ai1574155.html
“如果能搞清透光鏡與其他銅鏡的不同,答案可能也就找到了。由於上海博物館有上萬枚銅鏡,發現所謂透光現象的隻有四枚,而且都出現在漢代。那麽漢代的鏡子有什麽特點嗎?與它之前戰國時期的平麵鏡相比,漢代有很多鏡子是凸麵的,而透光鏡就是凸麵的。這是西漢透光鏡的第一個特點:凸麵鏡。 

在銅鏡的鑄造過程中,當溫度高達上千度的金屬液倒入事先做好的陶範,也就是古代鑄銅用的模具,金屬液在陶範中有個冷卻凝固的過程,而問題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四麵透光鏡的邊緣,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相對鏡體來說有一個又寬又厚的鏡環。由於鏡體較薄,所以冷卻快,而鏡環寬厚則冷卻速度慢。所以當鏡體已經固定成型後,鏡環還在冷卻收縮,對鏡體產生了一種緊箍作用,形成鑄造殘餘應力。寬厚的鏡環就是西漢透光鏡的第二個特點。

上海交大的盛宗毅教授參加了研究,他發現鏡子在鑄造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內應力。實際上他們在澆鑄的時候,開箱早一點,這個鏡子就裂掉了,這就證明它的內應力是很大的。

雖然鏡體內部的應力很大,但鏡體本身的剛度也很大,所以鏡環的緊箍起初並不對鏡子產生什麽影響,就像用手去掰一塊厚厚的鐵板,鐵板不會有絲毫變化。但銅鏡隻有不斷的磨才能保持光可照人。古時有一種磨鏡的職業,宋代的磨鏡人一定具備凹麵的磨石,鏡子在不斷地研磨變薄時,鏡子本身的剛度也就降低了,從而殘餘應力得到釋放,鏡體產生變形,向鏡麵方向拱起,這時就像同樣用手去掰一塊薄鐵片,鐵片就會變彎。

我們來看透光鏡的剖麵圖,鏡體很薄,鏡子有紋飾、銘文的地方和沒有紋飾、銘文的鏡底厚薄差距很大。當鏡體產生變形時,鏡底向鏡麵方向拱起程度大,而鏡環和紋飾的部位拱起小,所以形成了鏡麵的凹凸不平,當然這種變化肉眼很難看到。所以鏡體薄,鏡背凹凸處薄厚差距大是透光鏡的第三個特點。

當一束平行光投射到鏡麵時,有紋飾的地方較平,反射光集中,而無紋飾的地方由於凸起,反射光發散,所以有花紋的地方反射到牆上的光明亮,而沒有花紋的地方暗,牆上呈現出與鏡背相同的圖案。”

• 難怪現在的學生負擔重。 -千裏一盞燈- ♂ 給 千裏一盞燈 發送悄悄話 千裏一盞燈 的個人博客首頁 (96 bytes) (77 reads) 6/2/09 
• 哈哈,今天最具輕鬆的跟貼 -事事無為- ♀ 給 事事無為 發送悄悄話 事事無為 的個人博客首頁 (0 bytes) (3 reads) 6/2/09 

回答: 銅鏡透光之謎(文摘,多圖)北美老農2009-06-02 18:07:16 宋朝沈老爺子兩三行字就說明白了的事,現代人解釋起來要二十多行。
宋朝的小學生幸福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