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讀悟空傳

(2017-07-11 02:05:24) 下一個

那天大學群裏不經意的提起即將上映的電影,《悟空傳》。塵封已久的某種情緒,立時就像拔開了陳年佳釀的塞子,一下子濃鬱的彌散開來。

十幾年都沒有再讀《悟空傳》,情節早已遺忘殆盡,偏偏這種情緒,獨立於情節之外,仍舊完好的保存著,甚至曆久彌新。

尤其在聽到縫紉機樂隊的主題歌中那句“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後,忍不住重讀了《悟空傳》。

發現在不同的年齡看同一本書,心境真的大不相同。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的我,少年不識愁滋味。大話西遊不知看懂了多少,但肯定還沒有從紅樓夢裏走出來。這種沉重的宿命論,悲劇的浪漫,荷爾蒙煽動下對個人英雄主主義的崇拜,加上自己初生牛犢不怕虎的reckless,使這本書對那時的我極具吸引力。

肯定有類似echo的不止一個此間的少年,僅從《悟空傳》當年的popularity可見一斑。

多半少年人大腦的circuits是沒有計較後果的,所以這種對權威的顛覆對抗讀起來想象起來尤為刺激。

三十多歲再讀《悟空傳》,心境已大不相同。

隨著年齡漸長,慢慢感受到環境對一個人心性的影響。開始試著去理解書中的猴子,豬和金蟬子對抗的對象。

有些人的確是開始就知道遊戲規則,或者本身就是規則的製定者;還有些人,確實是身不由己。而很多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他所在的環境,真的是讓他別無選擇。

做神佛還是做妖?

不aggressively的爭取,就會被強者吞噬。就算自己不在意,自己所愛的人呢?例如家人?朋友?很悲哀。

於是曾經的朋友漸行漸遠,自己也許不知不覺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保持一顆自由的靈魂並不容易。有選擇,真的對很多人是種奢侈。

我無意為後者辯解。即便資源匱乏,我們也可以選擇善良。隻是這個選擇會更艱難。

其實我也並不覺得,如果悟空沒有敗,就會是更好的結局。以暴力開始的政權,最後還是會被暴力推翻。

那些被打死的幽冥鬼仙,天兵天將,難道又是當死的嗎?

而且沒有絲毫跡象表明無法無天還有bipolar disorder的猴子會是更好的統治者,會製定更平等的遊戲規則。

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

記得二十出頭時一個職業講座上提到的關於換工作:你不能為了逃離當下而離開;你得知道,你要往哪兒去。

回想年少時的我,確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離開的,為什麽要去美國,更不知道自己將會在這次遠行中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隻是因為叛逆,向往所謂的自由。

再大十幾年,終於理解,自由是有代價的。真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的權利,而是應該做什麽。與其說這是一種世故,我更願意稱其為成長的代價。

我可能是較真了。讀悟空傳是不能帶著太多理性的。它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多過尋求解決的途徑。

當一個時代推崇悟空,多半源於對現有體製的不滿。當社會充斥太多的矛盾,這種躁動便迫切地需要尋找一個出口,而暴力仿佛是基因中植入的最直接的途徑。文明社會的體育競技,對金錢的渴求(金錢都是嗜血的),何嚐不是類似的宣泄手段?

重點不是如果悟空勝了又會如何,取代道貌岸然的神佛,他的統治下是否就能天下太平。我們需要一個英雄,印證一種可能,一種改變的可能。這樣我們就總還有希望。

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住著一個孫悟空或者一個金蟬子,或者向往以暴力對抗,或者溫和的堅持著,不妥協。那是不是像極了年輕時的我們?不畏權威,挑戰正統,質疑現狀,哪怕撞得頭破血流。

以悟空傳,紀念我們曾經的年少輕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我不知道悟空傳,但有類似的心理曆程,最初,是好悟空被壓在大石頭下那首歌“他多想是棵小草。。。,經曆世事,而今,不再年少,輕狂逐漸走遠,虛空進入內裏。
折光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 就像小時候的童話中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故事就結束了, 現實生活中一切才剛剛開始。 悟空傳的目的不在於解決問題,而在於喚醒大家追尋自由的靈魂
舊日雲中守 回複 悄悄話 悟空是bipolar,精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