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一到加拿大就有了找到家的感覺!挨磚也要實話實說啊!平和,友善,安全,禮貌,尊重私人空間,這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地方。
之前的中國生活,我從小到大更像一個旁觀者。一方麵是個性不和,我這人比較內向敏感(尤其那個時候那個地方),很難適應外部人文環境的那種粗魯,和人與人之間普遍缺乏的疆界感,生活在那裏老是有一種怯怯的感覺。另一方麵是深一點兒層次上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上的距離感,對很多實際上很普通的觀念邏輯老是在質疑,交流後仍然難以被說服。所以在中國的那麽多年,雖然按步就班地學習就業成家,我始終都處在一種努力理解,努力適應也就是'融入'的狀態中。
我對中國的感情,有點兒像對父母的感情,主要是熟悉,親情和感恩。回是徹底回不去了。
很慶幸在加拿大一下子就找到了歸屬感,雖然也有過最初那些年在學習工作家庭上的掙紮,一直覺得很適應很幸福。心裏沒有什麽介蒂和矛盾,自然在工作,交往方麵也比較自然順利。說到朋友,最好的朋友當然是自己的配偶,除此之外,我覺得和我的老白朋友更能有精神層麵和intellectual 層麵的交流,和我生活中的中國朋友多是玩友和吃友,想再深交流一點,很容易被說成傻和萌,嗬嗬。當然文學城的朋友還可以嘍,畢竟穿著馬甲帶著頭盔,哈哈。
解釋一下我對有關朋友交流的說法。並非我在任何程度上認為中國朋友不夠有智慧有頭腦,覺得一是可能談話話題興趣不同,二是雙方的戒備,常常擔心被judge而回避,總體覺得同樣教育程度的白人交流更理性坦誠一些。隻是個人的一點小感觸,不見得有普遍意義。
還記得剛出國時,隻覺得到處都是鮮花與笑臉,第一次發現遇到陌生人是可以互相微笑問好的,印象中應是冷酷傲嬌的金發碧眼帥哥美女也都溫和友善有教養,且樂於助人。你如有任何問題,學校的專門機構、社會組織早就為你考慮到了,他們因經驗豐富比你想得還周到還超前。而我們倒像是叢林社會出來的野蠻人,充滿警覺,其實需要改變的恰恰是我們自己。
同感,老死在這裏算了 :) 問好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