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從小身子弱。奶奶經常跟人說烏梅剛滿月從廣州抱回大餘的時候,很小很小,象半升的米桶那麽大。烏梅不知道什麽叫米桶,半升有多大。總之,奶奶說左鄰右舍都以為她養不大,會夭折。所以,全家大小對她格外憐惜。特別是爺爺,他生的三個女兒都夭折了。這個孫女跟她那些小女兒們長得那麽像,隻是不知道她什麽時候也要離開人間。爺爺對小孫女格外著緊,不準任何人疏忽了烏梅,更不用說打她罵她了,連稍稍怠慢一下都不行。連烏梅的媽媽都沒有這個特權。爺爺是個脾氣很壞的老頭,但是從來不對烏梅的媽媽大聲說話。爺爺一直很維護這個媳婦,他隻有一個兒子,可是烏梅的媽媽給烏家總共生了四個孫子。所謂子少孫多,福氣多多。爺爺從來不說媳婦半個“不”字,隻有在烏梅的媽媽批評烏梅的時候,發話說:就這麽一個獨生女,你竟舍得說她?這個家爺爺最大,連爸爸也要聽爺爺的,媽媽自然也不會跟爺爺過不去,唯有對女兒的刁蠻任性睜隻眼閉隻眼。有爺爺撐腰,加上大家抱著這種對待垂危病人的態度看待烏梅,自然是什麽都依了她。這人都快離開人世了,天大的事情,也要滿足了她的心願再說。家裏人,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沒有誰對她說過一句重話,誰的聲音稍微大一點,烏梅的眼淚就會出來。爺爺隻要看到烏梅的眼睛濕濕的,就心疼,就難受,就要罵人,而挨罵的對象往往是奶奶。爺爺除了罵奶奶還能罵誰?他從不罵兒子和孫子,媳婦不願罵,小孫女疼愛都嫌不夠,除了自己的老婆子,還有誰可以罵?
奶奶大半輩子生活在爺爺的疼罵中。爺爺疼奶奶。烏梅經常看見爺爺給奶奶燒洗澡水,往冒著熱氣的水裏麵放一把鹽,還幫奶奶搓背;奶奶是街道居委會的積極分子,經常在外麵搞活動,在她回家時,爺爺就會做好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飯桌給奶奶。爺爺也經常罵奶奶,烏梅不知道爺爺為什麽罵奶奶,反正奶奶隻當耳邊風,隻管笑眯眯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碰上爺爺罵人的時候,沒有誰覺得有何不妥,都當成家常便飯了。奶奶和媽媽一樣,都有潔癖。婆媳倆都愛收拾房子,把家裏搞得幹幹淨淨。她們的關係也很好,從未紅臉吵過架,烏梅的家因此經常被居委會評為5好家庭。
奶奶是個文盲,來自南安鎮旁的新民農村。腦子裏是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對丈夫百依百順。奶奶知道老頭心疼孫女,一反重男輕女的態度,也愛屋及烏對烏梅格外疼愛。烏梅自小胃口差,愛吃零食不愛吃飯。可人是鐵,飯是剛,不吃飯怎麽能長大。奶奶每天都要想著法子給烏梅喂飯,什麽招都想了,沒有用,小女孩就不吃。後來奶奶發現有一招特靈,屢試屢靈,到後來幾乎百發百中。讓奶奶不可思議,直到烏梅長大了還老跟烏梅念叨,讓烏梅覺得自己夠惡毒的。那絕招就是,奶奶每次喂飯都要說:妹仔,快快把飯吃光光,餓死奶奶!這句話就像咒語,烏梅一聽就會咯咯咯笑個不停,張開大嘴巴一口把飯吃下去。烏梅不明白奶奶怎麽會想出那麽一句話?自己怎麽就是這麽邪乎的女孩?
為了烏梅的胃口,家裏人想著法子給烏梅弄吃的,什麽有營養就弄什麽,什麽好吃就弄什麽,雞蛋肉餅幾乎是烏梅每天的食物,偏偏烏梅不愛吃。烏梅愛吃泡菜,大餘人叫“浸盦”。烏梅愛吃酸蘿卜和生薑。60年代的大餘,麵條是一種很珍貴的食物。烏梅的奶奶每次回娘家,最受歡迎的禮物就是麵條。國家憑票供應糧食,農村的糧食都不夠吃,何況精麵粉做的麵條?那時的女婿第一次上嶽母家,如果能吃到一碗麵條加兩個雞蛋,就是丈母娘對女婿最好的招待了。烏梅不吃麵食,碰上家裏吃麵條,烏梅就悄悄地把麵條倒到家門口隨便哪個隱蔽的地方。這樣當然瞞不過烏梅的媽媽,隻是媽媽從來假裝不知道。烏梅從來沒有因為糟蹋糧食挨罵,隻是在填高考誌願時,媽媽死活不讓女兒去北京,把大學範圍限死了:不能過長江。就是擔心女兒要餓死,因為中國的北方愛吃麵食。
烏梅記得有一回哥哥犯錯被媽媽處罰不給飯吃,後來奶奶把哥哥找回家來吃飯。烏梅看著哥哥狼吞虎咽,自己也嘴饞想吃。奶奶給烏梅新鮮炒了一個菜,可是烏梅就想吃哥哥吃的剩菜,以為那才是人間美味,要不然哥哥為何吃得那麽津津有味?最後哥哥樂得跟妹妹交換。從小家裏人就千方百計要給烏梅最好的東西,反而讓烏梅覺得反感和厭惡。結果凡是大家覺得好的事情,她都一概表示懷疑。久而久之,凡事不入大流反其道而行之成了烏梅獨立獨行以至我行我素的性格特點。一句話,你不能指望烏梅按規矩出牌,她的牌理,誰也不知道。你永遠不知道她下一張牌要出什麽?她總會有異想天開的想法和做法,讓你覺得出其不意,偶爾暗自驚歎一下。你覺得應該的事情,到了她那裏偏偏不應該;你認為不正常的事情,在她看來太正常不過了。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左右她,控製她。她不知道什麽叫規矩,她的對錯標準很有可能跟你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