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蕩舟

人生如舟,時而一帆風順,時而逆水激流。智者猶勇敢的水手,披風斬浪,浪遏飛舟。
正文

旅加散記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不能斷

(2008-12-14 17:36:34) 下一個

旅加散記

呂孟申   呂涓漪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不能斷

 

   加拿大是一個美麗富饒的花園國家,這裏的人民,友善,親切,平和。他們用辛勤勞動創造了美,也享受著美。無論是溫哥華,還是多倫多,蒙特利爾,這裏的華人有的雖然旅居加拿大一百多年,但是他們依然認為自己還是中國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按中國傳統習俗生活,端午節拜祭祖先,清明節拜山掃墓,中秋節拜月吃月餅。另外:重陽節,冬至,除夕,春節......這些年節一定鄭重祭祀。他們一直把孔孟之道作為立身傳家的法寶。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血脈,也是國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靈魂。

   在中國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勤勞勇敢的炎黃子孫,一代又一代人,用聰明智慧和血汗創造無與倫比燦爛的中國文化和發明創造,為世界文明史增添了絢麗一頁。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到了近代,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不幸的中國遭受內憂外患的災難,西方列強視中國為“東亞病夫”,恁大中國的大好河山,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一係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火燒圓明園就是西方強盜踐踏毀滅中國文化瑰寶的鐵證。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多災多難的中國人民在強敵麵前沒有屈服。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終於挺起腰杆。特別是新中國的建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成為國民的共識。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廣袤的中華大地春風浩蕩,發展生產力成了第一要務,國民經濟飛躍發展,人民的思想觀念、民主政治、生活質量、審美情趣等,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日益得到世界人民的認識與讚揚。

2008年,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就是世人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大檢閱。 縱觀世界風雲變幻,我們應清醒的認識,中國在世界大格局中,仍然麵臨著嚴峻地機遇與挑戰,嚴酷的現實告訴中國政府和人民,文化的缺失,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根脈的梗阻,教育的滯後,必將成為中國發展道路上無法逾越的障礙和致命傷。

縱覽未來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經濟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文化的競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堅守住了自己文化的陣地,也就把握住了競爭的主動權。因為,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價值取向和生命原動力。

   營造幸福人生,構建和諧社會,堅持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國家,每一個家庭,乃至每一個世人,所致力謀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與願違,尤其是當今社會,西風日盛,功利熾然,誠信脆薄,道德淪喪,以致災禍頻繁,思想混亂,人心惶惑無依,家庭不和,究其根源,實乃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缺失斷裂所致。

    數千年來,中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起到啟迪敦化,陶冶教育,指導鼓勵,鞭策警示作用。從孔子、 孟子、莊子、 老子、 荀子、 墨子、 韓非子、 屈原、 司馬遷 到唐宋八大家 朱熹、  程顥、顧炎武、王國維、 魯迅等人,無不是做人的典範,文化的先驅,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播起到旗幟和火炬的力量。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淨化社會人心,實現人與人,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起到催化,融合,引導作用,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主導人們的價值取向,文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文化教育使人們逐漸擺脫落後,愚昧,懶惰,自私,損人利己的惡習。

從孔孟儒學教化世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善,幾千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做人的準則和行為道德規範。

孝:孝是德之本,有孝就有德行,而有廉潔之心,才不會貪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所組成,家和國興,就是最基本的道理。父母為撫養孩子,為孩子茁壯成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年華消逝,日漸衰老。為人子者,更當孝養父母。一個孝子的行為,將可以帶動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喚醒更多人知恩報恩的孝心。一個不肯對生養自己的父母盡孝心的人,就別指望他服務社會,利己他人,忠臣孝子永遠是社會的頂梁柱,永遠受到人們的尊敬與讚賞。

悌:兄弟姐妹互相體恤 。 禮讓 友愛,有難同幫,有利互讓,重視珍惜兄弟姐妹手足情,彼此  真心實意為對方,懂得孝悌的人,必將是謙謙君子,隻有兄弟姐妹間都能以悌為先,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那麽,就會形成良好的家風,從而形成民風淳正的社會風氣。無端尋釁、 爭鬥的事情就會大大減少,社會就會穩定,人心和暢 、 安居樂業。

忠:忠誠無私,誠心盡力謂之忠。大禹治水,結婚四天就離開家,整整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用疏導的方法治平水災。曆史上的清官,為世代百姓稱頌,文天祥留下:“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包公,秉公斷案,不畏皇親,懲辦頑凶罪犯。海瑞,為民請命,不畏丟官,懲治貪官  汙吏,他寫的詩:“粉身碎骨全不顧,隻留清白在人間”,就是他內心真實地寫照。

清朝末年,就是因為吸食鴉片,中國人被人視為:“東亞病夫”,林則徐力排萬難,隻為利及江山社稷,焚燒鴉片 填埋石灰沉池。林則徐晚年被貶,流放新疆,但他癡心不改,還大興水利,造福偏遠地區的人民。他留下的:“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兩句話,成為鼓舞中華兒女為國為民拋灑熱血的號角。

信:古人曰:“人無信而不立”。一個國家 , 一個民族  ,一個家庭  ,乃至一個人,都要堅守道德的底線,那就是要講“信”。“言必信、行必果”。古往今來,無論是做官,治理國家,或是經商,開辦實業。還是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必須講究“信”。成大事業者,把“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集團,如果失信於民,那將是不會長久,必將走向眾叛親離,分崩離析的窮途末路。一個人 不管他權力有多大,財富有多麽雄厚,如果不講信譽,也必然是來日無多,命不久長。“信”是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通行法則,離開它必將一事無成。

禮: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節。禮是絕大多數人恪守的基本準則。禮也是一個人學識,修養,操守,胸懷,氣度的外在表現形式。禮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優美的媒介。如果,這個社會長幼有序,進退有度,禮賢尊老,蔚然成風的話那麽這個社會必然是一個充滿濃濃親情,互敬互愛互幫互助的溫暖世界。

義:公正合理地道理或舉動。“義薄雲天”“有情有義”“義貫金石”“義中取利”。“義”是一個人立身行事的氣節,做人處事,“義”字當先就會廣交天下朋友。一個人無論貧富隻要講“義”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人如果重利忘“義”,最終隻會落的鬱鬱寡歡,無人理睬。一個不義的人,無論什麽朝代,什麽時候,都是會遭人唾棄和鄙視的。三國時代,關雲長千裏走單騎,護送皇嫂、為避嫌疑、秉燭夜讀《 春秋》通宵達旦, 關公為人義薄雲天被千古傳頌。

廉:不貪無義之財謂之廉。漢朝時,楊震為官非常清廉,而且 ,常常向朝廷舉孝廉,有一次 ,他舉薦一個書生叫王密當上昌邑令,王密為感謝他知遇之恩,就在一天晚上,帶一些黃金送給他,楊震很嚴肅的對王密說:“我很器重你才舉薦你,你為何如此不理解我,還要送我黃金”?王密說:“隻是我的一點心意,絕對沒人知道”,楊震說:“何以會沒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密羞愧難當,隻好把黃金拿回去了。廉,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為政者不能做到清正廉潔,貪汙腐敗,徇私舞弊,那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的動蕩不安,上行下效,老百姓將無寧日,這個國家,這個政權將長久不了。

    恥:羞愧恥辱。孔子曰;“知恥,近乎勇”。戰國時代,趙國有兩位重臣,一位是藺相如  ,另一位是廉頗將軍,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對趙國貢獻很大,趙王就把他封為上卿,而廉頗是帶領數十萬大軍的大將軍,他看不起藺相如,他覺得一介書生,又沒有立下汗馬功勞,居然位於他之上,心裏很是不平,於是 他常常找藺相如的麻煩,藺相如看到廉頗來找他,就以生病為由避開衝突。有時候,走在路上碰到廉頗將軍的馬車來了,藺相如立即交代他的下人繞道而行。他的家人心裏很不平衡,說:“大人,你為何這樣懦弱,為何會怕他”?藺相如就告訴他們:“對我個人的這種羞辱沒有關係,假如,我和廉頗將軍有了衝突,國家將會有很大的災難,秦國為什麽不敢侵犯我們?就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在,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榮辱,而令國家陷入更大的危難甚至於使國家蒙受恥辱,那就嚴重了”。“廉頗跟秦王誰厲害”?藺相如問。“當然是秦王厲害”,家人回答。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我會怕廉頗將軍嗎”?

    這段話後來傳到廉頗將軍耳中,將軍立刻生起懺悔之心,所以他就赤膊背著荊棘,走到藺相如的家裏請罪,藺相如知道廉頗將軍來到,也很感動,趕快衝上前去,扶起老將軍。廉頗知恥能改,使兩個人變成莫逆之交,藺相如和廉頗拋棄個人恩怨,以國家為重 ,讓趙國免於災患,成為千古佳話。

孔子又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在世,難免有辦錯事的時候,關鍵是要有自省、自慚羞愧之心,犯錯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口是心非,一味錯下去,一個人不知恥辱,神仙也救不了他。

善:善良,品質或言行好。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意思是說:“老天是公平的,隻要你有善願,天必定會成全你”。從前,大戶人家門楹的楹聯常常會這樣寫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很讚賞這兩句話,“心寬天高地遠,行善長助歡顏”。一個人不管能力大小、有無權力、地位、金錢,隻要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那他就一定是快樂幸福的。歐洲有條諺語:“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恒的宴席”。

唯善是寶,以德為尊,一個人隻要善良,他就擁有無窮的寶藏。一個人隻要有德,他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不管他有無財富、地位、 身在何方。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導引著華夏兒女謹尊孔孟之道,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確乃濟世病之良藥、化濁世之清風、明人心之慧日。孔孟學說早就被國外有識之士引為經典,奉為至寶。特別是世界各國,凡是華人集中的地方,近年來都開辦孔子學院,大力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各國政要  人民的認可。世界各地孔子學院開辦已有數百所,大大提高了各國人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不能斷。孔孟之道的核心教人尊師重道,明理誠信,仁愛孝廉,中庸友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按照中國傳統文化做人處事、知道、悟道、做到、那麽,我們這個社會將是一個充滿陽光,和諧友愛,民風純正的太平盛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