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蕩舟

人生如舟,時而一帆風順,時而逆水激流。智者猶勇敢的水手,披風斬浪,浪遏飛舟。
正文

旅加散記 (十二)移民路上幾多心酸淚

(2008-12-14 17:53:47) 下一個

旅加散記

呂孟申   呂涓漪

                        (十二)移民路上幾多心酸淚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移居加國三個多月,由於語言不通接觸到的就是華裔移民,這些遠離中國的青年男女,在加國時間或長或短,有的成功春風得意,有的落魄鬱悶,心事重重。但他們移民路上或多或少的無奈與艱辛,使得他們都有濃濃的思鄉之情,對於當初的選擇,感到困惑和彷徨……

1978年以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長期封閉的國門打開,大批青年學子紛紛踏出國門,或異國留學或他鄉謀生,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誘惑人,外麵的世界有時也很無奈。彈指一揮間,轉眼20年的光陰匆匆過,這期間的中國,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根本深刻地變化特別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把整個地球各個角落都有形無形的聯係在一起,這個世界成為一個大的地球村。世界航空業更是插上騰飛的翅膀,從地球的東半球飛到西半球,也僅僅是需要十幾個小時,至多二十幾個小時就可以轉地球一圈,人們不再把出國“留洋”看作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他老人家的預言早已變成現實,這就是當今世界,今日中國的狀況。

從北京到上海,從廣東到東北,中國從大城市漫延的出國移民、留學風,如洶湧的浪潮席卷中華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凡是經濟狀況稍好的家庭,都積攢著吃奶的勁,把孩子送出國門。有些家境不好的人家,也不惜傾家蕩產,債台高築,千方百計,千辛萬苦也要把孩子送出國門。他們把目光瞄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在這些人眼裏,孩子隻要能出國,就是踏上一條黃金路,就會實現掙大把的美元,過上坐小汽車、住洋房上等人的生活夢想。

但是人們卻不願承認,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一廂情願的思維方式或盲目隨波逐流的跟風出國潮,在嚴酷的現實麵前,變得得不償失,血本無歸,甚至人財兩空欲哭無淚的窘境。殊不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任人的想象發生發展而存在的。古往今來,世事滄桑,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千變萬化,千奇百怪的,沒有一定的模式可以複製重複使用的,當人們都意識到出國對子女成材是一條捷徑的時候,你再跟風一般都沒有好的結果。

請不要忘記,國外再好,那畢竟是別人幾千年、幾百年勞動者用智慧血汗生命一點一滴建造起來的。他們今日的現代化生活也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勞動創造所得,俗話說得好:“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任何地方想不勞而獲,那隻是癡心妄想,誠然,在這數以百萬計的出國留學,移民大軍中不乏成功者,他們通過努力實現人生的夢想,在他們身上秉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又學習借鑒外國人縝密、嚴謹、敢想、敢幹富於創新的思維方式,在全新的國度裏如魚得水、如鳥騰飛,譜寫出一曲曲蕩氣回腸的人生樂章。

但是人們往往隻會看到成功者表麵的光環,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艱辛,他們不為人知的磨難和淚水都隻能會咽進肚裏,他們不願讓自己的親人看到這些,他們不願讓自己的親人為他們憂心牽情,那唯一可做得就是孤獨的把人生的苦酒獨自品味。

請不要忘記,無論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那裏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那裏永遠是富人的天堂,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由於個人素質不同,家庭教育不同,適應新環境應變能力不同,心裏承受壓力能量不同,還有文化生活習性不同,這些走出國門的年輕人,有的很快適應外國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的長久不能適應或陷入迷茫、彷徨無所適從的境地,有的則導致精神過度壓抑,從而走向行為失常,自殺或殺人的道路。

據記載,1991111發生一起震驚中美兩國的血腥事件。一名叫盧剛的中國留學生,在他剛剛獲得美國愛荷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之時,開槍射殺這所學校三位教授以及和他一起獲得博士學位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而這所大學的付校長安.柯萊瑞也倒在血泊中,他自己也自殺身亡。

這件事引起國內社會各界極大的關注,就在國內各界對此事造成的嚴重後果惴惴不安的時候,愛荷華大學的全體師生停課一天,為他們敬愛的付校長和三位教授舉行隆重的葬禮。

.柯萊瑞的好朋友牧師德沃.保羅在對他的一生進行追思的時候說:“如果我們今天將憤怒與仇恨加入她的曾經犯了錯誤的中國學生身上,第一個責備我們的將是安.柯萊瑞  ”。他的父親在她還沒出生時曾遠涉重洋到中國傳教,安.柯萊瑞 則成了一名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所以她對中國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她終身未婚,但對中國留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年的聖誕節、感恩節她都會邀請她的中國學生到她的家裏一起過節。

誰也不願意看到,不幸之事發生以後,安.柯萊瑞的家人,會對中國留學生的家人提出強烈的抗議和巨額賠償要求,可是,事情是那麽的出人意料,在安.柯萊瑞葬禮後的一天,  .柯萊瑞 的三個兄弟舉行一個小型的新聞招待會,他們宣布將以 安.柯萊瑞的名義成立一個基金,名字就叫《安.柯萊瑞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金基金會》,用以安慰和促進外國留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不讓類似事件再發生。她的三個兄弟還在這無比悲傷之時,以極大的真摯之情宣讀一封至盧剛家人的信,這封信上這樣寫到:盧剛的家人,我們經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劇痛,我們在姐姐最輝煌的時候失去了她,我們為有這樣的姐姐感到驕傲,在她的身上我們學到了寬容和愛。在這一時刻,在我們沉浸在巨大悲傷和回憶當中時,也想到遠在中國的你們一家人,因為我們知道,你們也同樣承受這件事請帶來的痛苦和打擊,我們希望能分擔你們的痛苦和悲傷,更希望你們能與我們一樣祈禱,彼此寬容彼此相愛。在這一時刻,姐姐完全希望我們懷著愛和寬容,來給你們寫這封信,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從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支持,這也是姐姐所希望的。

                            誠摯的安.柯萊瑞的兄弟們弗蘭克、邁客、保羅柯萊瑞。

前些年還是來自中國生活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名博士,由於生活的壓力和就業的坎坷,撇下妻子兒女跳橋自殺。又一次引起中加兩國人民的沉思。讀書讀到博士份上,不能說他不努力 ,也不能說他不成功,可是他偏偏走上自殺的絕路,這決不是簡單的一死了之,大凡走向自殺的人也是思想極端化時刻,如果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溫暖,多一些理解和溝通,這類悲劇就會大大減少,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又一血腥的案件,仍然發生在中國移民身上。

2008730晚上從加拿大愛德蒙頓開往溫尼伯的灰狗大巴士,在夜幕中靜靜行駛著,車上有37名乘客,當時,大多數乘客都在觀看車上播放的錄像帶電影,受害人是一名22歲的年輕男孩麥克林,閉著眼睛,帶著耳機在聽音樂,坐在他旁邊的年約40歲的男子突然高舉一把藍波刀,對這個年輕人猛砍猛刺,連砍五、六十刀,然後砍下受害人的腦袋,高舉示眾,車上乘客個個嚇得手足無措,驚聲尖叫,隨後凶手麵無表情的解剖屍體,司機將巴士停靠一旁,乘客飛奔下車,當這名凶手試圖將巴士開走時,司機設法讓巴士不能動彈,這時警察趕到,並逮捕試圖從車窗逃跑的凶手。

當地報紙披露,凶手名叫李偉光,40歲,2001年從中國技術移民到加拿大,在溫尼伯住了5年後,離開他的妻子遷至愛德蒙頓,來加拿大後一直找不到他理想的工作,開始在教堂打工6個月先後幹過餐車司機、送報紙、送廣告,妻子在溫尼伯市中式餐館當女侍應。性格內向,為人老實,不善言談的李偉光在事發前幾周,他的行為古怪、異常,他在教會的朋友曾勸他看心理醫生,但都被他拒絕。

在殘殺麥克林的前一天,李偉光在曼尼托巴小鎮,將手提電腦賣給一個15歲的男孩子,據說,當時李要價600加元,男孩子則砍價至60元獲得李的二手電腦。電腦中儲存的李用中文寫的電子郵件,其中一份郵件的大概意思是,李向朋友介紹加拿大的美,但同時表示後悔在多年前離開家鄉。

灰狗巴士凶殺案引起加拿大各界人士的震驚,加拿大警方聲稱,這是加拿大有史以來最為凶殘的案件。李偉光已被以二級謀殺罪逮捕入獄。此案件發生後給在加拿大的華人社團、華人、華僑強烈的震撼,大家反思,即痛心又難過,這又是一個境遇不佳的移民的悲慘結局。

華人社團利用互聯網、報紙、團契聚會等形式組織討論,大家感同身受,有人發言說:“看到該移民又是個多年找不到工作,家庭夫妻生活不幸的人,在多種重壓之下,終於精神扭曲崩潰,40歲,應該也曾經和我們很多人一樣是個技術精英,但現在等待他的隻能是法律的嚴懲,悲乎,加拿大夢……”。

還有人表示,我們不能因同胞犯案而漠然,也不必為同胞犯案而牽涉很多,海外同胞與所在國國民共同維護社會良好運轉,當然明白,個人就是個人 ,疑犯對他的行為負責,也隻有疑犯負責。從近年多倫多技術移民自殺案到巴士殺人案,其實都是精神過度壓抑所導致的兩個極端,,這無疑為我們這些人到中年,在異國謀生的移民敲響心理健康的警鍾。

  愛德蒙頓 《太陽報》引述心理學專家的意見,提出李偉光作為第一代移民,必須承受巨大的文化壓力而有可能出現失常行為。

阿爾伯塔大學谘詢心理學教授約哈尼表示,新移民來到加國後,會發現一切並不如他們當初所想,同時他們也失去以前在原居國所獲得支援的人際或社會網絡。這些都可能導致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

在美國研究亞裔犯罪學的孫晨博士表示,李偉光案例主要涉及到移民的文化和生活壓力,2007416韓裔在校生男子持雙槍血洗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打死32名師生,生命無價,惡性暴力案件無論是否來自華裔,都同此悲哀。

來自大陸的張小姐移民加拿大多年啦,但她還是無時無刻不在想念祖國、想念父母、想念家鄉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她這樣寫道:來到加拿大總感到是無家的感覺,其實是無國的失落感,國內的人熱熱鬧鬧地生活著,因為這裏有12小時的時差,怎麽也跟不上他們的節奏了。這裏的老外快樂地活著,我們無法象他們一樣,把人生的前二、三十年留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白手起家,一切從頭來過,就這樣,千萬個移民家庭在這裏開始了無家、無根、無國的生活。

情感生活是一種精神生活。即使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有豪華的花園洋房,思鄉的情感,卻是更加痛切,最不能聽到的是“床前明月光”,也時常想起“遍插茱荑少一人 ”的故事。每逢佳節倍思親,隻有真正遠離故土親朋的人,才能深刻體會詩中之意,才能真正明了這份思念之痛,絕不是古代文人騷客的無病呻吟,春節悄然又至,心中那份 濃濃的思念之情也隨之悄然爬上眉梢。坐在窗前出神地凝望漫天飛舞的雪花,心卻早已飛到家人、朋友身邊。我仿佛看到時刻牽掛著兒女,卻不要求任何回報的年邁的父母……

怕這種想念成為負擔,成為牽掛,成為他們的健康殺手,然而,談何容易啊,剛來的那些日子,每回打電話都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故作輕鬆的說,整天忙得沒時間,想他們呢,當通過電腦視頻看見似乎一下子蒼老許多的爸媽時,眼淚嘩嘩卻不敢擦,怕他們發現破綻。當在視頻上終於看見眼中噙淚的姐姐幾乎同時扭過頭,哽咽很久說不出一句話……最難熬是那夜深人靜時,多少天淚濕枕巾,徹夜難眠,我亦無法數清。

       時間的確是副良藥,可以醫治思念的傷痛,可每年的春節,似乎又是病痛的誘因,沒有親人的春節,那感覺差之又差,熱鬧散去,鬱悶之極,偷偷躲在衛生間裏放肆的大哭一場,宣泄之後,才得以慢慢回歸往日的平靜與快樂。

      在異國他鄉,漸漸學會堅強,學會如何找尋心中的快樂。已不再用肆無忌憚的眼淚來療傷,在一片寧靜與祥和中默默遙祝遠方的父母,親人朋友健康快樂每一天。

身在異國他鄉的我,也隻能默默祝福,和我的女兒一樣走出國門的每一個孩子們,好自珍重 ,人生如舟,時而順風,時而逆水,但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最後。隻要有生命,就有希望,就有未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當你麵對挫折的時候,不要畏懼,不要絕望,不要氣餒。風雨過後,總見彩虹。不管你身在哪裏,父母都與你同在,親人與你同在 ,祖國與你同在,四海皆為家,心安是歸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wesley5 回複 悄悄話 It is too bad that vast majority of immigration stories I have read are sad and tragic in tone. I feel compelled to voice a different experience. Speaking from experience of many friends and my own, our immigrant life has been rather successful, financially or otherwise; so are many here at 文學城.

Life has its ups and downs, it happens everywhere, here in North America or China. It really does not matter where you are, one needs to work hard and have realistic expectation. Sure many tragic incidents happened to Chinese immigrants here in North America, however, such things can and do happen in China too.

People need to adjust to their environment/culture. It is a challenge to many immigrants that they need to face when they choose such a path, or they risk being left behind. Frankly, the furious pace of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over last 20 to 30 years has been astounding, if people do not adapt to such a change they risk being left behind too, even if they stay in China.

Life is tough,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