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蘭原創

天生夜遊神,小半生從事中文。敝姓王,但從未登基,隻是沾了些先祖靈氣而已;生於午夜,著歌而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鬼才魏明倫

(2004-06-15 13:06:39) 下一個
鬼才魏明倫 文//惠蘭 鬼從何來 各界人士稱魏明倫為鬼才已經多時,但卻大都不知其由來。因為愛寫點兒東西,又和魏明倫同是自貢人,大家彼此自然就像老朋友一般熟悉。但要說魏明倫是同自己是老朋友,在某些方麵看來是不恰當的。因為論年齡,他毫無疑問是我的老前輩.但好在自貢人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非常開明,就是比我小好幾歲的小不點兒,在每次開會或是聚會的公開場合都當麵稱他為“明倫”或“明倫兄”,而且他本人也樂於這種稱呼。不但如此,他還曾開玩笑地對大家說:“美國人就很愛直接叫自己父母的名字,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叫法平等而親切”。聽了他的話,年齡比他大的人覺得被這個“小鬼”占了欺頭,但我們小字輩的人卻感到了輕鬆。 據我所知,魏明倫隻上過小學三年級,是當代中國作家裏學曆最低的“小不點兒”。在中國作家裏,高玉寶、陳登科的學曆雖然比魏明倫還低,但他們在建國後都曾到學院進修補課。而魏明倫9歲就失學唱戲,快50年了,隻在小劇團裏生活,連一般的省市級編輯進修班都沒上過,學曆隻算半文盲。 人們不禁會感到奇怪,魏明倫的學識從哪裏來的?尤其是對古漢語的駕馭能力。魏明倫大半輩子呆在小地方,9歲進入自貢市川劇團,48年未換過單位,直到1999年春節過完,才從自貢市川劇團調到四川省川劇團工作。盡管如此,讀者卻總能從魏明倫的戲劇和雜文裏看出:魏明倫的思想觀念與當代新潮匯合,甚至比大都市一般文化人的觀念更為超前。這又是怎麽形成的呢?從魏明倫的經曆看,他舞台經驗多、戲劇感覺好,這在情理中,可魏明倫文學功底深厚、觀念又很超前,這就顯得奇異。魏明倫無師自通,難道有鬼神相助?鬼才之稱,便由此傳開。 其實,魏明倫的學識與能力並非隻靠“鬼聰明”,而是靠艱苦的自修自練得來的。他從童年就開始自學文學,舞台生活與讀書生活同步進行。在魏明倫身上,兼備三種童子功:戲劇童子功、文學童子功、政治運動童子功!他從小就經曆各種政治運動,自幼養成獨立思考習慣,從小觀念就超前。他越獨立思考,遭遇越坎坷;越坎坷他越加獨立思考。如此“惡”性循環,形成他的特殊思維方式,即逆向思維,輻射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魏明倫一輩子創造成癮,凡事都想再創造。他說:“煙可戒,毒也有可能戒掉;但鄙人的創造癮大,實在戒不掉。我這逆向思維、輻射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積累起來,自然化合為與眾不同的‘體製外思維’!人在體製內,思在體製外。” 記得在上海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年發行紀念信封時,請魏明倫題詞,魏明倫寫了兩句話:“要大力促進體製改革,必須采納體製外思維!”魏明倫就此題詞發表自己看法時說:“我國不是號召改革體製嗎?體製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單靠體製內思維能夠真改嗎?所以說,要動真格的,要大力促進體製改革,必須采納體製外思維。”乍一聽來,這又是“鬼話”!對,這就是魏明倫的“巴山鬼話”。想起有一次魏明倫在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裏說過:有時候,人話是假話,而“鬼話”接近真話,至少不是套話。魏明倫的這個自評正好印證了黃苗子先生“有鬼無害”評語。 戲說鬼話 魏明倫是一個愛寫四川人的四川人,是一個鬼話連篇的地道“川鬼”。 用四川話說:“搬起指拇兒一算”——不算遠,隻算新時期,魏明倫的8個大戲多數選材四川,大寫特定四川老鄉。他的戀川情結很濃,就連隻載譯文作品、從來不發表中國作家作品的《世界文學》都很是認同他的這種戀川情結。該雜誌首次破例全文登載的作品正是魏明倫的電影文學劇本《四川好人》。有人慫恿魏明倫趁勢弄成川劇,魏明倫隨口應和,說那就叫它《四川好女人》吧!之後,魏明倫笑起來,“聽聽這名字,我和四川娘們多有情份”。魏明倫常說自己生是蜀人,死是川鬼。的確,魏明倫的雜文集子不就叫作《巴山鬼話》嗎?他的一戲一招,一書一招,招招沒離四川,常常流露鄉情。 魏明倫的戲鬼氣十足,他的《潘金蓮》、《變臉》、《中國公主杜蘭朵》等等戲一紅再紅之後,他卻對自己的另一劇作《夕照祁山》情有獨鍾。魏明倫何以偏愛這部《夕照祁山》呢? 從某種意義上講,《夕照祁山》是《潘金蓮》的姊妹篇。當魏明倫重新審視了中國家喻戶曉最壞的女人潘金蓮之後,又更加鬥膽地重新審視中國家喻戶曉最“神”的男人諸葛亮。在魏明倫的眼裏,最“壞”的女人沒有那麽壞;最“神”的男人也沒有那麽神。在他的筆下,潘金蓮是善惡並舉,偉人諸葛亮是晦明並存,都是複雜組合性格。重寫潘金蓮,是他對古典名著《水滸》的女人觀提出質疑;再塑諸葛亮,是他對又一部經典巨著《三國演義》的聖賢觀提出商榷。魏明倫認為自己絕不是在做簡單的翻案文章,要突破傳統必須吃透傳統。他鑽進故紙堆,潛心做學問,進行沉重的曆史反思、艱苦的藝術探索。《夕照祁山》5次改稿,問世之時,正逢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但《夕照祁山》的劇本沒有隨演出夭折,這戲的文學價值受到海內外出版界高度重視。1992年,鄧公南巡後,大型文學期刊《中國作家》全文發表此劇。接著,該劇又被香港《大成》藝術雜誌破例全文轉載,後又由台灣爾雅出版社出書,收進《魏明倫劇作三部曲》。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曾亮出醒目標題:“要了解魏氏劇作,應細讀《夕照祁山》!” 魏明倫不僅寫戲鬼氣十足,對自己劇中人的評判更是鬼話連篇,其對自己劇作《潘金蓮》中潘金蓮的評判便是很好一例。魏明倫說:十幾年前,我寫作“荒誕”戲《潘金蓮》,讓一群古今中外知名人士跨朝越國同聚一台,與潘金蓮比較命運,其中就有安娜·卡列尼娜。她倆都是家庭婚姻不幸,第三者介入,造成更不幸的後果。安娜是帝俄時代貴族階層的蕩婦,潘金蓮是封建中國下層社會的蕩婦。一個出自托爾斯泰筆下,一個出自施耐庵筆下,兩個文學形象知名度都很大。但托翁對待安娜的氣度不像施耐庵對待潘金蓮。八十年代初期,中央電視台播映英國電視劇《安娜·卡列尼娜》,我們的社會輿論指責安娜是不道德的女性,批評電視台播放這部名著是鼓吹婚外戀,會影響中國家庭的穩定。你看,都八十年代了,中國的封建思想還這麽根深蒂固,比帝俄貴族社會對安娜的看法還落後!這就是我重新評價潘金蓮的動力之一。時代呼喚戲劇出現徹底反思中國婦女婚姻問題的爆炸性題材,我的《潘金蓮》是時代的產物。我是用托翁看待安娜那種觀點來看待潘金蓮的不幸遭遇。當然,安娜與潘金蓮是同中有異。我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讓西方安娜與東方潘金蓮同病相憐。安娜主張自我毀滅,勸潘金蓮不要參與殺人,最好的結局是跟安娜一起去臥軌自殺,或者就用砒霜服毒自殺。但武則天出場阻止潘金蓮跟隨安娜臥軌自殺,叫潘金蓮休了男人或殺了男人。潘金蓮進退兩難,中國隻有休妻的傳統,沒有休夫的條例;若是去殺人,更是犯罪,民女更不敢了。武則天狂笑說:可憐你是個老百姓,不似孤手掌大權。殺一個人有什麽關係?我殺了千千萬萬的人,後代還是歌頌我的文治武功。我為了奪取政權,嫁禍政敵,親手把我的小女兒扼殺在搖籃中!我為了保障政權,不僅處死了我的同胞姐妹和親生兒女,我的禦手還沾滿了千萬人的鮮血,可後代還是認同我的殺人道理,還是誇我功大於過。你潘金蓮吃虧在是個民女。竊國者侯,竊鉤者誅。你要是做了皇帝,別說殺一個窩囊丈夫,殺多少人都合法了! 川鬼論蜀人 人上一百,五藝俱全;人上一億,千奇百怪。林子大了,什麽鳥兒都有。川鬼魏明倫便是有名的一個。川鬼對蜀人的看法,不一定有名,但卻很有趣。用魏明倫的意思來說,就是按人口比例,四川也應比小省的人才出得多。 話說四川好人。文學大師巴金如何?他老人家是在“文革”後提倡說真話、且有懺悔誠意的代表人物,可欽可佩。“文革”前呢?大文豪郭沫若也是四川人,此公有兩個“蓋帽”:二十年代宣稱叛逆精神之最,五十年代漸變為文化仆從之最。他寫曆史劇尊屈原,鄙薄宋玉。但劇作家郭沫若本人的行為方式與屈原相反,卻與宋玉合拍!這位川籍大詩人曾經自喻“天狗”,敢吃月亮,敢吞太陽。但在“文革”中,我們的“蜀犬”不敢吠日了。“天狗”服服帖帖,成為翰墨“禦貓”!由叛逆到仆從,由“天狗”到“禦貓”,四川人變化兩極的幅度驚人,可悲可歎。 但同樣是“蜀人”的巴老卻不善於變臉。他老人家雖然偏受家鄉川戲舞台上的變臉技巧,卻沒有學會運用到生活中,其誠實品質九十年如一日,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魏明倫曾與餘秋雨笑談:你們上海文壇聖者巴老,是我們四川老鄉。還有,黃浦外灘的上海市長巨大塑像,也是我們四川人陳毅啊!共和國十大元帥,4位說川話。四川人文武全才,文到魁首,武到元戒。 眾所周知,大畫家張大千是四川人。但世人罕知,還有一位四川人陳子莊是“梵高”式的大畫家。他生前受盡政治運動折磨,窮困潦倒,淪為街頭苦力,死後才被國內外畫壇發現其作品的巨大價值。 還有一位四川自貢人,幸好隻活到花甲之年得以善終,如果活到古稀之歲必定慘死!此人便是“厚黑教主”李宗吾。自流井土生土長,一輩子沒有出過四川,1943年老死自貢家鄉。他佯狂創建“厚黑學”,戲言與儒教孔子、道教老子、佛教釋迦牟尼並列。其憤世嫉俗的揭露批判影響,到下個世紀仍有生命力。魏明倫在台會見李敖,李敖聽說魏明倫來自四川自貢,便聊起“厚黑教主”李宗吾。李敖狂傲,目空一切,但他對魏明倫說,自己一輩子隻佩服兩位同宗李姓的叛逆思想家,即李氏二吾:一是明代福建李卓吾,二是現代四川李宗吾。 再想一想:現在還有哪些四川人在全國“蓋帽”啊?“影後”或稱“妖後”劉曉慶?“首富”或叫“首騙”牟其中?“武林大師”或“誇大之師”海燈及其高足嚴新?其同鄉胡萬林……三教九流,十妖八魔,褒也“蓋帽”,貶也“蓋帽”,真是奇奇怪怪的四川人啊! 鬼述家事 魏明倫在“文革”落魄中晚婚,妻子丁本秀比他小9歲,他們的婚姻屬“先結婚後戀愛”型。魏妻相貌中上,是理家能手。說起對妻子的看法,魏明倫說:“我妻子是家庭主婦,但絕不是賢妻良母。人有千差萬別,我妻子能幹、勤勞,但不順從,很好強,不入賢惠公式。倒是我很賢惠,常常遷就她。夫妻之間三天兩頭為小事爭執,總是我妥協息事。大風大浪相依為命,小吵小鬧怎麽也吵不散。我們的婚姻肯定是白頭偕老,決不會有婚變。至於我對自己妻子的看法,借用老作家張中行的說法作答。張中行把妻子分為四種類型:可意、可以、可忍、不可忍。他與楊沫是從一類走向四類,開始可意,最後不可忍了,終於散夥。我的妻子是一、二類,始終在可意與可以之間。” 魏明倫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魏來,老二叫魏完,諧音未來、未完,寓意家事國事天下事未完未了。兩個兒子性格不同:老大粗壯、爽快、活躍,大大咧咧;老二內向、俊秀、聰穎,知識麵廣。問及對兒子的期望,魏明倫說:“兩個兒子可惜都缺乏實踐,更沒有我這一輩的患難經曆。以後他們有無作為,我現在還很難預測。我不勉強他倆從事文藝,更不奢望青出於藍,隻願如蘇東坡《洗兒》詩說的那樣:平平安安過一生足矣。” 魏明倫大兒子名叫魏來,孫子就取名魏如來。本意是如同其父魏來,引申為佛家偈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魏明倫極愛孫子如來,稍有閑暇就逗孫子樂。 魏明倫業餘生活不算豐富,他不喝酒,戒煙多年了,也不打麻將,不跳舞,不唱卡拉OK。從前魏明倫沒事時下下象棋,現在閑暇看看電視。同夏衍、冰心、巴金、王蒙、柏楊、季羨林、錢鍾書一樣,魏明倫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養貓。他認為貓能喚起人的愛心,因此便把相伴5年的兩隻貓也視作家庭成員。魏明倫的一對貓公的叫花花公子,母的叫白雪公主。5年來,花花公子日夜伏在案頭伴陪魏明倫寫作,他這5年的劇本、雜文、散文、碑文,都是花貓瞧著寫出來的。不料,突然有一天花花公子外出未歸,從魏明倫家消失了。魏明倫對此極為傷心,語氣裏透著哀怨:“平時,我這貓尋花問柳,半天一宿必回,可這次卻一去不返,消逝在人海裏了。我四處托人尋找,懸賞也無效,花貓杳如黃鶴。我一個多月寫不出作品,一到案頭拿筆,就想起可愛的花貓。唉,家裏留下可憐的白貓,它失去了相處5年的丈夫,白雪公主成寡婦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今年大年初一,我家就來了一家自貢人。

他,丈夫,自貢人,清華畢業;
她,妻子,河南人。
他,父親,自貢人。
他/她,兒子/女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