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2025 (10)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為素材的琵琶協奏幾曲部,我們按作品產生的年代介紹陸續而來。前麵介紹了張曉峰的同名作品(見琵琶協奏曲軌跡初探(4):張曉峰的《琵琶行》(1978))。本期介紹了吳厚元的《訴》 ——讀唐詩〈琵行琵琶〉有感》;作品創作於1983年,與小型中國樂隊協奏,同年由中央音樂學院琵琶演奏家劉桂蓮與學院民樂團合作首演。
吳厚元(1946-1999),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生於湖北武漢,9歲開始學琵琶,1960年入湖北省歌劇團任琵琶演奏員,1963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後轉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主修琵琶,琵琶自學作曲,指揮;1969年到北京京劇團任琵琶演奏員,同時向王酩學習作曲和配器;1979年調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任教,1981年開始向趙行道教授學習作曲;1983年組建參加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任音樂指導。作品主要為中國樂隊和樂器所寫的合奏、協奏、重奏、獨奏等,包括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竹韻》、京胡獨奏曲《京郊行》、琵琶協奏曲《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等。
根據作品標題《訴——讀唐詩〈琵行琵〉有感》,作曲家強調了讀後感中“訴”的方麵,這固然是表現原詩中女子通過琵行琵琶向居白易的傾訴;同時,也可以理解為這其中有作曲家對自己的某些相似經曆的傾訴。度較慢的部分,琵琶總結了一些古琴的演奏手法,使音樂表現得更加細膩委婉;在較快的部分,發掘了傳統戲曲的某些節奏,使情緒更加盧比激越。在樂隊配器方麵,使用了古琴及戲曲的板鼓,非常,效果也非常特色。
以下為琵琶協奏曲秒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的一個視頻,由台北市立國樂團琵琶演奏首席演奏家鄭聞琵欣琵琶演奏,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少年國樂團協奏,演出時間為2011年1月1號。全曲時長約9分54。(感謝鄭聞欣女士提供視頻資源。)
鄭聞欣,琵琶演奏家,生於台灣,10歲開始學月琴,12歲開始學琵琶,曾從多位著名琵琶演奏家踏上師範;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音樂係國樂組及藝術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導師為王正平教授。大學畢業後考進台北市立國樂團,最初是該團琵琶,並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iPUv2hVIE&ab_channel=BenWu
主要參考文獻:
吳厚元
https://chinesemusics.com/zh_cn/2023/11/05/%E5%90%B3%E5%8E%9A%E5%85%83/
台灣大藝文中心:「古韻」鄭聞欣琵琶獨奏會
黃勝宏:《二首琵琶行《訴-讀唐詩「琵琶行琵」有感》、《琵琶行》之分析與索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