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德語歌劇
十六世紀末歌劇在意大利誕生以後,十七世紀上半葉,奧地利-普魯士出現了用德語演唱的歌劇,同時,還有一種更通俗的歌唱劇(Singspiel),是歌唱加道白。然而真正有影響的德語歌劇的出現,還要數十八世紀下半葉莫紮特的創作。在莫紮特的二十二部歌劇中,有八部是德語的,其中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1782)和《魔笛》(Die Zauberflöte,1791)奠定了近代德語歌劇發展的基礎。我們前麵已經欣賞過莫紮特的德語歌劇《魔笛》,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9916/200902/21626.html
十九世紀初,著名的德語歌劇有貝多芬的《費德裏奧》(Fidelio,1805)和韋伯的《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1821)。
十九世紀中葉,瓦格納對歌劇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對歌劇的改革(他稱之為的“樂劇”,Das Musikdrama),包括音樂的表達方式,音樂與戲劇的關係,以及演出的形式等,都很傑出,也很獨特。盡管後人很少完全按照瓦格納的模式寫歌劇,他對後世音樂創作的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
此外,小約翰斯特勞斯的輕歌劇(Operetta),以及二十世紀初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歌劇創作也很有名。
下麵我們就陸續欣賞上麵提到的德語歌劇的一些代表作。
***********************************************************************
貝多芬的《費德裏奧》(Fidelio,1805)
《費德裏奧》是貝多芬創作的唯一一部歌劇,用德語演唱並帶有對白。作品的原名是“Leonore, oder Der Triumph der ehelichen Liebe”,中文的直譯是“萊奧諾拉,或婚姻之愛的勝利”。“萊奧諾拉”是女主人公的名字,而“費德裏奧”是她的化名。作品講述一位女豪傑深入虎穴去營救她丈夫,並取得成功的故事。如果說貝多芬的一些作品帶有“通過奮鬥,取得成功”,或“通過痛苦,得到歡樂”的含義,那麽這部歌劇也有這個意思。作品更多的概況和劇情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74064.htm
或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delio
貝多芬對這部歌劇的序曲非常重視,曾先後寫了四個獨立的版本,都很出色。最後他選定用第四號《費德裏奧》序曲與歌劇相配;而前三首,分別稱為《萊奧諾拉》第一,第二,第三序曲,作為音樂會演出用。《費德裏奧》序曲概括表達了歌劇的基調,並以歡慶勝利的喜悅收束。
下麵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2000年演出《費德裏奧》時演奏序曲的音像,由詹姆斯·萊文指揮:
Fidelio – Over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PJl_qzlTc&ab_channel=operafan1975
下麵是女主人公萊奧諾拉兩段連續的詠歎調“凶狠的人!你往哪裏去?”(Abscheulicher! Wo eilst du hin?)和“來吧,希望”(Komm, Hoffnung)。這是在第一幕,萊奧諾拉女扮男裝,混入關押她丈夫的監獄做雜役,聽到壞人要殺害她丈夫的陰謀後演唱的。表現她嫉惡如仇,一定要救出丈夫的決心,以及對成功的渴望。
Gwyneth Jones "Abscheulicher! Wo eilst du hin?" Fidel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XNo_J0Yz4&ab_channel=Oneguin65
再來欣賞萊奧諾拉的丈夫弗洛雷斯坦兩段連續的詠歎調“天啊,多麽的黑暗!”(Gott! Welch Dunkel hier!)和“人世間美麗的春天”(In des Lebens Frühlingstagen)。這是在第二幕,弗洛雷斯坦在黑暗的地牢裏演唱的,表現他雖身陷囹圄,仍對神充滿信仰,對愛情充滿渴望。
Jonas Kaufmann – Florest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EUqzFcLkQ&ab_channel=leonorafl
整部歌劇的表演,往往在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之間,完整地演奏前麵提到過的《萊奧諾拉第三序曲》。下麵的全劇版本也是如此,是維也納歌劇院1978年的演出版,由伯恩斯坦指揮,Gundula Janowitz 扮演女主人公萊奧諾拉:
貝多芬 費黛裏奧[中字全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D_Uo_Wpq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