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羅西尼 (Gioachino Rossini,1792-1868),十九世紀初期傑出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他與比他略晚的貝裏尼 (Vincenzo Bellini,1801-1835) 和唐尼采蒂 (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 音樂風格比較接近,有人稱他們為19世紀意大利歌劇的“前三傑”。他們的歌劇都重視聲音和歌唱技巧,美聲唱法在他們那裏發展到極至。如今的聲樂比賽中,他們的作品仍然倍受歌唱家們的青睞。同時,他們也注重戲劇性,注重用美妙的歌唱塑造人物性格,展現戲劇情節等。當然,他們三人也有各自的特點。
十八世紀末,特別是莫紮特去世以後,意大利歌劇不夠景氣。羅西尼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使得意大利歌劇又現輝煌。羅西尼是一位多產作曲家,作有三十九部歌劇,在正歌劇和喜歌劇領域都有傑出創作,其中最有名的劇目包括:
《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Il Barbiere di Siviglia,1813)
《塞維利亞理發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1816)
《灰姑娘 》 (La Cenerentola,1817)
《威廉 退爾 》(Guillaume Tell,1829)
羅西尼出身比較卑微,他是通過自己的刻苦和勤奮,才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有了較高的社會地位。然而就在他功成名就,創作處於顛峰時期,卻突然撂筆,在此後生活的近四十餘年裏,沒有再寫一部歌劇,也幾乎沒有什麽其它重要作品。為什麽會如此? 這一直是個迷,人們對此有各種不同的猜想,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壓抑說”:認為他不滿社會現實,又無法改變,感到壓抑,因此撂筆;
“懶惰說”:認為作曲是很辛苦的事,他已經名利雙收了,就懶得再受搞創作的煎熬了;
“興趣轉移說”:從事實看,他後來對美食和烹飪非常熱衷,認為可能是他的興趣轉移了。
我覺得這三種說法似乎都缺少證據,難以令人信服;但另一方麵,也可能三種原因兼而有之吧,至於哪種更主要,就很難說了。
羅西尼不但有很多著名的唱段流傳於世,他所作的歌劇序曲也很有特點,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他最後一部歌劇 《威廉 退爾 》的序曲,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
參考音像:
GuillaumeTellOver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ofwWT3Edc&ab_channel=j6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