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鞠 靖 戴敦峰
60歲的張光東在“重走長征路”的隊伍中是話最少的一個,他的標誌性動作是背著手,微笑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但是,當他談起父親——大將張雲逸時,卻是滔滔不絕,不知疲倦。從晚上8點到11點,他的談興似乎越來越濃……
百色起義後,張雲逸將軍任紅七軍軍長,與士兵同薪餉,同衣食,同甘苦,同禍福,布衣素食,怡然自得。
1931年1月,紅七軍奉命由全州北上,往江西蘇區與中央紅軍會師。敵前堵後追,我軍且戰且走,步履艱難,傷亡甚大。半年時間,竟至千裏。某日,張雲逸將軍於行軍路上,見一傷員一拐一拐行,十分艱難,便上前相扶,傷員大懼,避之。將軍不解,人告之曰,此傷員已安置老鄉家,是偷偷跟來的。將軍聞之神情肅然,傳令曰:“什麽東西都可以丟掉,就是不能丟掉傷員!”此語遂遍傳全軍,傷員聞之無不動容奮進。
為一片臘肉感慨幾十年
父親雖然也和張光東談過長征,但總是兩三句話就帶過。他零零散散地給張光東講過一些看來雞毛蒜皮的小故事,卻讓張光東印象深刻。
“父親是自己走過草地的,因為發燒,他也差一點倒下。部隊路過雲南時,有人送給他一指寬的一小片臘肉,他說那是長征路上吃到的最好吃的東西,那塊臘肉真香啊!當時紅軍各方麵都匱乏,一塊臘肉讓父親感慨了幾十年。”
而張雲逸1930年率領紅七軍撤離廣西奔赴蘇區時,上至軍長下至士兵,每人發給20塊大洋,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的收入。大家都奇怪:“紅七軍怎麽那麽有錢?”而張雲逸作為這支軍隊的統帥,仿佛一個“財神將軍”。
原來,張雲逸在百色起義創建紅七軍的時候,還兼任“右江督辦”,提出了“保護工商業、擴大稅收”的政策,稅收財源長流不斷,而打土豪得來的錢卻是一次性的。
但到達蘇區之後,張雲逸的能力並沒有繼續充分發揮。
當時,毛澤東被認為是右傾保守逃跑退卻路線,由朱德、毛澤東任命的紅七軍軍長李明瑞成了打擊對象(張雲逸當時是紅七軍參謀長),李明瑞被“定罪”成AB團首腦。
張雲逸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並被調離了指揮崗位。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張雲逸被編入八軍團。強渡烏江的戰鬥中,張雲逸親率工兵部隊架設浮橋,保障紅一軍團主攻部隊和中央軍委直屬縱隊渡過烏江,占領遵義。
回憶長征,渡過烏江的戰鬥曆史,張雲逸說:“什麽是大事?部隊過烏江時,毛主席指示去架橋,架橋便是大事。我這一生,有兩件事值得驕傲:一是率領紅七軍進行‘小長征’,二是隨毛主席參加‘大長征’。”
長征中,張雲逸還擔任過中央縱隊先遣隊司令員,紅八軍團參謀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等職務。
險為黃花崗第七十三烈士
回顧張雲逸的戎馬生涯,仿佛是一部橫貫了半個世紀的革命史。
1908年,16歲的張雲逸就參加了同盟會。辛亥革命的廣州之役,張雲逸是革命軍炸彈隊隊長,他曾自稱:“險為黃花崗第七十三烈士。”
此後,張雲逸參加過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在孫中山大元帥府和蔣介石做同事,在國民黨軍隊中從營長幹到旅長;參加北伐戰爭,擔任“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轄下25師的參謀長。
參與策動和組織南昌起義後,因為身份沒有暴露,張雲逸就依然留在國民黨軍隊中,後來他又到了南寧,並改造了桂係軍閥的七軍,建立了紅七軍和左右江根據地,他自己擔任紅七軍的軍長,經過長途跋涉把隊伍帶到了中央蘇區。
從統戰戰場到抗戰戰場
對於抗戰時期的張雲逸,陳毅如此評價:“從統戰戰場到抗戰戰場,張老都是功在我黨。”
抗日戰爭時期,張雲逸將軍任新四軍副軍長。某日,房東大娘患腹痛,將軍急煞,穿田埂,越溝壑,小跑至軍部門診所,請醫生去診治。原新四軍司令部門診所醫生沈華新憶此曰:“將軍風範,終身難忘啊!”
全麵抗戰爆發後,張雲逸積極參與統戰工作,敦促李宗仁、白崇禧出兵抗日。抗戰初期,中共對桂、粵、港、川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成績卓著,毛澤東曾說過:“我黨能對國民黨將領說話的人不多,張雲逸是其一。”
1938年春,張雲逸開始擔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
當時,新四軍既要對日、偽作戰,自己還要發展,但是對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又不能掉以輕心,這就需要靈活的策略和準確的尺度,對於張雲逸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1940年,張雲逸和劉少奇在津浦路東組織半塔集保衛戰,消滅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四五千人。這次戰役成為“有理、有利、有節”原則之典範。
某日,張雲逸將軍乘坐吉普車趕路。途中,遇一群傷兵攔阻,強行乘車。警衛員告之:“這是副軍長的車。”傷兵見其身著長衫,且敝垢點點,不信,欲驅之下。後當地縣公安局急調一個班來解圍。傷兵始信其為大官,皆麵麵相覷,誠惶誠恐。將軍則微笑下車問傷兵,緣何攔車。傷兵答,到某地集中,糧票已用完。將軍當即批條子,為這批傷兵解決糧票問題。
懂經濟的軍事家
建國後,張雲逸擔任廣西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省政協主席,中南分局第二書記,廣西的黨政軍工作一把抓。
這段時間,張雲逸顯示出了他在經濟建設上的戰略眼光。
“在解放初期,廣西沒有一寸海岸線。我父親向中央要求把北海劃給廣西。這片海後來對廣西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張光東搞不清楚父親搞經濟的經驗從何而來,1980年,張光東在高等軍事學院碰到院長肖克,肖克告訴他“你爸爸當過縣太爺”。後來,張光東才知道北伐之前父親當過廣東省揭陽縣縣長,這也在當地縣誌上得到了驗證。
他被父親稱作“同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2:10 南方新聞網-南方周末 | |
他被父親稱作“同誌 “無名”的父親 1946年,張雲逸54歲的時候,張光東才出世,這自然使他成為張雲逸夫妻倆的掌上明珠。 但是這位“掌上明珠”卻沒有從父親身上沾到什麽光。從小學到高中,張光東履曆表家長那一欄都隻填著母親的名字,直到1965年,張光東考入哈軍工,才開始在履曆表上填上父親的名字。 “你要自己出去闖!這就是父親和他那一代人愛護孩子的方式。” 類似父親這樣對待子女的方式,在張光東眼裏一點都不稀奇,“他們那一輩都是這樣的。” 父親支持他娶了“軍閥”女 盡管張雲逸自己沒有受到多少衝擊,但是由於嶽父的原因,張光東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影響。他的嶽父當時是國家體委軍管會的組長,因為當時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沒有讓球,打敗了朝鮮,拿了冠軍,被說成“大國沙文主義”,接著就遭到撤職“靠邊站”。後來,因為不滿“四人幫”,被人打了小報告,被安上了“大軍閥”的罪名隔離批鬥。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父親還是同意了我和我愛人的婚事,他對我們說‘該結婚就結婚,生了小孩,我給你們養’。而且他去看過我嶽父,跟他說‘你不要把現在的事放在心上,要放開了看’。當時我嶽父也不懂他的意思,但是事後證明,他當時看得是十分長遠的。” 父親“同誌” 張光東在哈軍工讀書期間入黨之後,突然收到一封父親寫來的信。 “他在信中稱我光東同誌,而且解釋為什麽稱我同誌,他說我已經是黨員了,我們是同誌了,要嚴格按黨員的要求來行事。” 這次的改口讓張光東十分詫異:“我入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什麽他這個時候要改稱同誌呢?” “父親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不管作戰指揮還是其他各個方麵都是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他還教給我不爭名奪利。他本人從來不衝在功勞前頭,從不為自己爭成績。” |
?資訊:王曉瑩 潘曉淩 部分資料摘自《張雲逸大將》一書,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