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必答的問題
(2011-11-02 20:11:03)
下一個
第一個問題:痛症科的打針治療是不是封閉?
"封閉"是大多數華人熟悉的,人們認為是對疼痛治療的方法:打針。"封閉"治療在中國大陸流傳久遠。但幾乎絕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大多數醫師都不知道:痛症科(大陸稱:疼痛科)正式成立於2007年(見中國衛生部2007年文件,本博客相關中國疼痛科內容)。
從"封閉"的方法來看,多可歸於所謂的"痛點注射"。因為兩者均采用哪裏痛就注射哪裏,均不采用圖像指導實時定位方法;兩者均可由任何醫師實施,完全不屬專科醫師範疇。不幸的是,不少醫師在實行"痛點注射"時錯誤地使用了可吸收的類固醇激素藥物,如可地鬆。造成實際類固醇激素的肌肉注射全身治療,產生全身副作用,產生大眾對"封閉"打針治療的恐慌,罪歸庸醫。
痛症科打針治療是在痛源診斷後,在圖像實時介導下對神經或痛源進行局部治療,也就是說,醫師在實行注射時,注射針在人體內的走向是有同步圖像顯示的,比如做膝關節注射,醫生和病人均可在超聲波顯示屏上觀察關節內有無積液,注射針準確進入關節腔以及注射液進入的動態過程。而"封閉"打針不會應用圖像實時介導。
另外疼痛科醫師實施注射時,患者疼感甚少,比如對膝關節的注射,基本上是無痛性注射,甚至有患者不相信注射過程已經結束。
因此痛症科的打針治療不同於所謂的"封閉;,理解後也完全不必緊張,不少痛症專科局部注射治療都是無痛注射。
第二個問題:我的理療師或針灸師說,不要打針,醫生用的是類固醇激素,會把骨頭變鬆,是嗎?
中國人都知道:"隔行如隔山"這句話,所以大多數醫師不會去隨意評論其他專科的診治方法,而是建議病人谘詢其他專科或請其他專科會診。否則,不但會誤導病人,延誤診治,而且還會置患者於危險,甚至喪失寶貴的生命。如大家知道的,搖滾天王的(心髒專科)醫師給歌王注射麻醉科專屬藥物而至全球痛失巨星。
實際上,痛症科醫師在做局部注射治療時應用多種不同的藥物,如果需要選用類固醇激素,醫師會采用沉澱型製劑,此類製劑標明嚴禁靜脈或口服全身使用,此類製劑僅用於局部注射,因而用藥量小,副作用少。不幸的是,不少非專科培訓醫師,不僅給痛症病人采用可溶性類固醇激素,更有甚者,處方大量口服激素要求患者服用,並未告知病人所服藥屬激素,這類現象在本人的初診病者中常常見到。為保護病人骨骼健康,美國骨科協會專門印發宣傳廣告指出:口服類固醇可造成骨質疏鬆,增加骨折危險。
類固醇激素是我們每個人身體內每天都會由腎上腺產生的一類激素,健康成人每天產生20 毫克可地鬆供機體需要,這類激素具有抗炎功能,因此在控製炎症時,也會應用它的這一功效,當然它的功能遠遠不止於抗炎。當痛症科采用這類激素作局部注射治療時,用量少,全身副作用小,也不會考慮逐步減量的方法。後者是所有內科醫師均熟悉的類固醇激素在治療某些其他病中的全身用藥法。
總之,痛症科局部注射治療不會加速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人體骨骼的老化過程),而且控製疼痛後,人體一方麵由疼痛造成的過多類固醇激素減至正常,另一方麵人體活動增加,均有利於骨骼健康。
第三個問題:我聽醫生講,最多可以打三次,對嗎?
其實這一問題也是許多住院醫師和年輕醫師常問的問題,這與年輕醫師缺乏臨床工作經驗有關。每個有經驗的醫師都知道:當一名細菌感染的病人麵對你時,三天的抗菌素治療未顯示任何緩解,醫師應該做的是:重新考慮診斷是否正確,若確定診斷無誤,則應更換抗菌素。醫學上稱:"臨床思維"。由此可見,如果同種痛症注射治療二至三次後均無明顯疼痛緩解,醫生也不會再繼續注射。這屬臨床思維。
痛症科常見到很多病人在一次注射治療後,其疼痛基本緩解,醫師也不會再考慮注射治療,而是協助病人做預防。
為了幫助全世界醫師正確治療慢性疼痛,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疼痛治療的階梯方法:口服一般藥物>嗎啡類抗痛藥物>局部介入(注射及高級鎮痛法)。這一全世界推廣的階梯法也建議醫師積極治療痛症,動態控製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