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搬家的辛苦,他們又舍不得花錢,幸好爸爸的一位老友,常來城裏拉貨。爸爸媽媽就搭人家的卡車,燕子銜泥似地,把二十二年積累起來的家,又一點一點地,搬了回去。
我們那兒的村裏人說,蓋一個房子,就象扒了一層皮。在農村蓋房,事事要自己操心,從設計、選材、買材料、雇人,般般種種,都得自己幹,甚至雇的人在幹活時,你也得在現場盯著。 爸爸媽媽在親戚家住了約半年,終於把房子蓋起來了。這以後,又添加了許多東西,包括挖了一口水井, 蓋了“堡台” 、 小倉庫、院牆,加了不鏽鋼欄杆,鋪了紅色的地磚,從院子裏一直漫到院子外麵,等等。
爸爸馬上又圍繞房子種了若幹樹。他總是幾乎不理解地說,為什麽別的人家不在房前屋後種幾棵樹,樹的若幹好處,是那麽顯而易見,調節空氣,尤其添色。忙也不至於忙成那個樣子,窮也不至於窮成那個樣子。
我們的五間房子,一邊臨著公路,所以很幸運,側麵還有空間,爸爸就用樹和竹子把它好好地裝飾了起來。幾年下來,頗有田園別墅之風。門前有四棵梨樹一字排開,前側麵另有四棵杏樹,兩棵山楂樹,兩顆櫻桃樹,六棵山裏紅,院子裏還種過葡萄,竹子更是在院裏院外,窗前,側麵,添了好多風韻。
我總遙想春天時一樹一樹的花開的景象,就在電話裏拚命追問。爸爸有一次描繪了一幅畫麵:雪白的梨花盛開,幾隻紅綠黃相間的小鸚鵡鳥在上麵嬉戲飛來飛去。“美呀!”爸爸讚歎道。小鸚鵡都是大哥給買的,他們偶然發現飛出去的小鳥還會飛回來吃飯睡覺 :-),就散養了一段,當然結果是它們後來都不見蹤跡了。
爸爸種果樹,並不在意它的果子,主要是為了枝繁葉茂的樹冠。要結出好果子,得下功夫剪枝打農藥,要不總有蟲疤,爸爸不想去伺弄那個。梨樹秋天結了果,他鼓勵客人去摘果子,剩下的任由掉下來成土;山楂樹也是這樣,蟲子很少,但一大桶的果子,他們自己不吃,幹脆送去給村裏做糖葫蘆的小販了,後來挖掉改種竹子。那個櫻桃樹,是爸爸從山上挖回來的,小小的櫻桃,一串一串的,熟的時候,每次能摘半盆,爸爸拿來下酒吃,有時連核都吞下去。種杏樹,是因為杏兒不太招蟲害,熟透了的杏兒也非常好吃。爸爸秋天時總給小孫女們留著,可是她們老不回來,最後杏兒就掉了,或者就送給鄰居了。山裏紅,也是爸爸從山上挖回家的。它春天最早發芽變綠,秋天滿樹的小紅野果,爸爸喜歡它。
最獨特的,還是爸爸的竹子。那時我們那一帶的獨一份。我有時開玩笑說,爸爸種竹子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很勵誌的故事,所謂“有誌者,事竟成”也。我也忽然悟道,我們家庭孩子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小到種竹子,大到蓋房子,爸爸的身上,有一種所謂的成功的素質 – 決心,堅持,勤奮。就說一說種竹子的故事吧。
爸爸在城裏住的時候,很喜歡在公園或居民家裏飄搖翠綠的竹子,他以前不知道竹子在我們北方也能成活。搬回農村的時候,爸爸就問一戶人家,能不能挖幾棵,人家爽快地答應了。爸爸大喜,立誌在新家裏讓竹子成林。
這個實際上並不那麽簡單的,因為我們老家,要比那個濱海城市冷好多,雖然現在也隻是一個半小時的高速車程,但冬天氣溫可以低出10度。爸爸深諳原因,他有辦法。
從城裏移回來的竹子,被深深地挖著,帶了結結實實的一大包土,爸爸臨時先種在親戚家的地裏。秋天房子蓋好時,他又移植到新家的地裏,深深地埋下去。為了防寒風,他編了個細細密密的籬笆圍著竹子,又用玉米窩的軟軟的東西塞在竹子之間。第二年春天來了,隻有一兩棵活了,發出細細的小竹竿。但這已是爸爸能期望的最好的結果了。革命火種留住了(一笑)。
爸爸深知好土的重要性,去河邊推了幾車淤泥回來,把院子裏的舊土深深挖掉,換上淤泥。移植竹子的時候,爸爸生怕竹子的根受了傷,他要保護根的完整,就求了鄰居家的壯漢幫忙,把包著竹子的巨大的一團土,兩個人抬著,移到院子裏。他跟人家說這土塊大概能有一百多斤,那人幾乎有受騙的感覺,說這能有二百斤沉呢。
結果竹子就長得特別好。清枝綠葉,高高挑挑,10年間不斷繁殖。高達四米多,與房子一樣高,遠遠高於和鄰居家的院牆之隔,是最理想的綠色籬笆。爸爸又在院子外麵的西南角種了一大簇,成小小的園林。這種竹子綠色期又特長,在我們那兒枯黃的冬季,象沙漠裏的綠洲,一枝獨秀。 有人在山坡上遠遠看到一團綠色,心裏納悶,就一路走來看個究竟。當然,想分栽竹子的大有人在。鄰居家辦喜事,客人甚至會來問爸爸想不想賣竹子。
在爸爸這邊,很寶貝他的竹子,更有一種怕別人糟蹋了好東西的心理。他很驕傲地說:“他們栽不活。”他答應春天時,要親自去幫人栽。
更好玩兒的是,良禽擇木而棲。竹子成林了,鳥兒也招來了。天天傍晚,一群一群的麻雀飛回小竹林,嘰嘰喳喳,吵吵嚷嚷的。爸爸媽媽又找到了新的樂趣 - 喂麻雀。他們把穀類撒到堡台上,關上門,看著小麻雀們二三十個,成群結隊來吃。尤其是冬季, 天冷了,下雪了,他們很樂意給小麻雀們一點照顧也給自己一個樂子。
爸爸又種了好多花,他種花跟種菜似地,一壟一壟,一排一排的。我去年回家,發現街上的菜地都改種花了。四五排的月季, 一排大葉子的芭蕉,加上竹子、樹、紅色的地磚,光看街上,簡直可以當小別墅了。城裏來的親戚都誇讚這樣好的居住環境。
確實是個很理想的居住的環境,今日農村也遠不是過去的農村了。大多數人家都不養豬了,髒的情況大大改觀。我們那一帶,政府也給安上了自來水,來自於過濾過的河水。新蓋的房子,都帶衛生間,安上了馬桶和太陽能取暖器。廁所是有點象這兒的郊區的,在自家附近挖一個封閉的地下處理坑。
反而是現在城裏的人,被汙染噪音所困,開始羨慕爸媽的居住環境了。也確實奇妙。爸媽搬回農村後,身體狀況大為改觀。媽媽的頭痛,可能因血栓引起,找了當地一個中醫針灸了一下,從此多年不犯。爸爸的心髒問題也大為改善,精神更加煥發。他們常常感慨,倘若繼續在城裏呆著,可能兩人早都“掛”了, 回到農村,真地是個很好的選擇。對爸爸來說,這簡直是夢想的生活,他如魚得水、大顯身手啊。他種地的故事,又是個小小的成就。在他70多歲的年紀,竟然能種十一、二畝地,賣了一萬多斤玉米,外加一些雜糧蔬菜,是不是很壯觀?
爸爸安頓好房子後,就又操起了舊日的行當 – 種莊稼。自己沒有地,他就租了幾畝別人的地,又在野地開荒,隨後的幾年裏,他種地的總麵積多達十一二畝。我比較一下自己的小後院,一畝地好大的一塊呢,憑我養花種草的經驗,伺弄起來好費工夫啊。可是對爸爸來說,那根本是小菜一碟。他說現在幹活可不比往年的辛苦了,春天租個拖拉機耕地,再把除草劑撒下去,就沒有鋤草的苦活了,施點肥,到了秋天收就是了。其實遠不象爸爸說得那樣輕鬆。媽媽說春天種地的時候,要趕時節,爸爸一大早五點鍾就起來上山了,中午回來睡一覺,晚上天都黑黑了才回來,人累得黑瘦黑瘦的,有時也焦躁上火。
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況且除玉米之外,爸爸還種土豆、花生、紅薯、大豆等若幹作物。每樣東西從種到收,數不完的活計。他辛苦,但不以為苦。他總說現在可不比往日了,不靠這個吃飯。多收一點,少收一點,關係不大。他跟我描述,風和日暖的時候,在野外幹活多麽愜意;傍晚在夕陽中漫步回家,想起台灣校園歌曲的那首“荷把鋤頭在肩上,。。。踏著夕陽歸去”,美滋滋的。還有,夏日的晚上,躺在房頂上,看滿天繁星,享受涼風習習,覺得這簡直是完美生活。是的,兒女都已出息成人,爸爸媽媽算是了無煩惱牽掛了。媽媽也逐漸習慣了鄉村,雖然常覺得太孤寂。
爸爸種菜種糧,除了賣錢自給,另一大快樂就是送人。好笑的是,隨著綠色食品的興起,農家樂成了城裏人的一大散心樂事,親友們有時也願意來探望爸爸媽媽,玩點兒農村的農耕生活。爸爸十分驕傲地贈與親友他種的大蘿卜、花生、紅薯等。每次都包好袋子,裝好箱,等著他們的車帶走。他每年一定會種紅薯,喜歡給小孫女看著怎樣刨出笨笨的紅皮黃皮紅薯。對人家對他的誇讚,爸爸總是照單全收(一笑)。
而如今農民們的生活,也與以往大不一樣了。年輕的要不在城裏買房安家,要不就在當地蓋起蠻漂亮的小房子了,當然價錢也不菲。村級公路基本都到位,很多家裏也都有了小汽車,或摩托車。尤其是,政府的和諧社會的光輝也開始照耀在這最弱勢的群體上了,“新農社”醫療製度可以報銷很大一部分醫療花費。爸媽每月每人可以領到兩百塊的補助。雖然不多,雖然他們自己的收入遠不夠花費,但爸媽已經感恩戴德了。
我經常打電話回家。聽他們描述在做他們喜愛的飯菜,坐在陰涼裏欣賞花兒,或他們對生活的知足和感恩,等等,覺得非常安慰。他們辛苦一生,該過一點無憂舒心的日子了吧?但是,衰老,已不可避免地開始侵蝕他們的安寧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