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農家的夢想和傳奇 (八) - 孤注一擲

(2015-08-15 13:49:33) 下一個

我是1993年底來到加拿大的。在最初的新鮮好奇裏,電視上看到的科學文獻記錄片是震撼之一,尤其是地理和曆史方麵的。拍得既美,解說得又詳實客觀,風格又沉靜深邃。我一下子就非常喜歡,好像第一次覺得地理和曆史是多麽有趣的專業。接下來就感慨:“這樣的教育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看看中國的課堂是怎麽教曆史地理的! 死記硬背,枯燥無比,外加洗腦。那些所謂的曆史事實更是謊言連篇!  這樣的教育,有還不如無。”

很多年裏我都是持著這樣的一邊倒的觀點,但是,漸漸地,在見識了西方的教育,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回味之後,我開始挖掘出我的學習生涯裏積極的一麵。學的東西本身並不重要,但是,在為高考拚命,在為一個目標孤注一擲的奮鬥過程中, 一個人的毅力和勇氣被鍛煉出來了。一旦成功,一個人有機會體會到苦盡甘來的幸福感,他(她)就會形成一種模式,一生裏去重複追求目標-成就-幸福的循環。這才是我高中求學生活裏給我最大的收獲。

這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我高中的生活,清苦自律如苦行僧。所有的訓練和教育也隻為了一個簡單的目標 – 贏。培養出來的人,不會多麽儒雅風情,但是是粗糲堅韌的鬥士。

先說吃吧。我高三時有一段時間對吃豆腐和菠菜都覺惡心,源於學校的食堂做的飯實在太粗放了(一笑),有時真象豬食,而且日日重複。二兩硬硬的米飯被毫無味道的菠菜湯一泡,飯也難吃,菜也無味,湯隻好倒掉。有時有肉吃,豬肉塊硬硬地沒煮爛,裏麵的豆腐也似乎沒煮透。有時食堂有點兒好菜,那大長隊馬上讓我望而卻步了,況且又舍不得多花錢。那些饑腸轆轆的男生們,一到開飯時間,就從教室裏衝出來,往食堂跑。教導主任覺得這太沒風度,就擋在路上喝止。

再說住。我第一年住的地方,冬天的時候臉盆裏的水都結冰了,但我們並沒感覺冷,因為被子厚吧。當然學校也沒有洗澡的地方。

我也土氣得一塌糊塗,青春期該是嬌豔如花的女孩吧, 可是我既無錢買衣服,連洗衣服的時間都覺浪費。同學回憶起我說,有時跟我說話,我一臉茫然的樣子,好像剛把我從另外一個世界裏拽回來。美麗和魅力,光去夢想這一類事情,幾乎就有負罪感。

學校的地址也遠離城區,也無公車可乘。回家一趟,要走上約四十分鍾的路,去城裏搭車。那座孤零零坐落在田野裏的白色教學樓,象一座修道院般地與世隔絕 – 字麵上的和象征上的。

住校生都是農村來的,生活上的苦大家都不算什麽。最主要的是壓力和枯燥。每天除了上下午,我們還有早自習和晚自習,從五點半到晚上八點半,除了吃飯和午睡,就是學習。學習的內容,就那六門課。學校有個閱覽室,有很短的時間為學生開放,但小小的,我們是不鼓勵去用的。圖書館也曾經對學生開放過,至少一段時間,但老師也不鼓勵我們去借讀小說的。有個同學借了一本《簡愛》,被班主任嘲諷:“以為是撿來的愛嗎?”

可以看出,學校對早戀的念頭是多麽的如臨大敵。那點兒朦朧的浪漫情懷全都讓步於一個偉大的目標。實際上,高考的結果也證明了,早戀的那幾對裏的女生考得都大失水準。在一個形容為“千軍萬馬,搶奪獨木橋”般激烈的競爭裏,分一點心,就意味著一個逆轉的人生。高中整整三年,甚至整個學習生涯,都是大戰前夜心態  – 要秣馬厲兵、枕戈待旦,豈容懈怠?

我曾經給我兒子講述我的高中生活,他馬上說:“無意冒犯,我可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是啊,對鮮活的少年來說,這種清苦無趣的生活怎可忍受?而且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記憶枯燥的年代數字,演算沒完沒了的數學習題,死記硬背教條無比的政治理論,更有全部功夫花費都付之流水、無顏回家、落魄人生的可能。這樣的壓力又怎樣可以忍受?

我記得有的女生情緒低落,或哭了,我被叫去幫忙做工作。我很容易聯想到,放在如今北美的背景,會有多少心理的輔導、社會的支持,又會有多少家長站出來要求政府改變教育方案,減輕學生課業。可是那會兒的我們,好象壓根兒就不期待別人來改變我們的狀況,覺得那是天經地義的生存之道,我們該做的,就是更刻苦地學習,讓獲勝的籌碼更高一些。我們沒有學會自憐,也不知要嬌慣自己,也不敢奢望太多。

高考前夜,壓力到達頂點。那天晚上,學校讓大家提前半小時熄燈睡覺,老師又巡回著確保安靜。可是,聽著同舍的女孩們轉輾著,最後一個一個地入睡了,隻有我,腦袋清醒如也,經曆著人生第一次失眠 – 在我人生最重要的時刻, 最需要我腦力的時候!幾乎一夜無眠!

天亮了,我拖著昏沉沉的腦袋,在學校外麵的圍牆外散一會兒步。痛苦地想:“完了,完了!我要考砸了”!

但一旦到了考場,我的全部能量都調動起來了。三個小時,我全神貫注,自覺發揮得很好。晚上,疲憊之極,很多同學要養精神不學習的,但我撐著,複習著一點一滴,撐著堅持到晚自習結束,為了另兩天的考試。

1986年的夏天,我全縣文科第一,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的數學是滿分 - 120 分。在我們並不偏遠的縣、鄉、村裏,北大,這都象放了一顆衛星。尤其有我兩個哥哥之前的成績,我這是寶塔封頂、大滿貫、輝煌的結尾。溢美之詞,羨慕之情,可以說是滿耳滿眼。有兩個小故事可以說明村裏對我的期待或仰視。

我仍在大學時,那時父母已搬到城裏,媽媽偶爾回去,仍在當地的姨媽問媽媽:“這兒都傳說你姑娘在跟鄧小平的孫子談戀愛。”媽媽告訴我後,我大笑不已。就算北大是高幹子弟遍地開花,我這個鄉野小姑娘也高攀不上吧?可是我的鄉鄰們可是屬於敢於“夢想”的一族啊!(一笑)

另一次,我二十多年後首次回到村裏,和先生孩子一起,在市場上走著,村子裏逛著,爸爸一介紹,經常的反應就是:“噢,是水色青青呀”! 很讓我的兒子和老公驚訝了一回:哈,這個不起眼的太太/媽媽竟然是村裏的大名人呐(一笑)。

更欣慰的是,這是我給我的父母和家庭最好的愛和回報啊!記得拿到通知書之後,我的兩個哥哥都回家來,全家擠在租來的一間小屋裏,喜氣盈盈地談論著讚歎著。他們對我的驕傲,是一直到今的。我的大哥,會對不相幹的漁人說:“我的老妹是北大畢業的。”讓我吃了一驚。我的父母呢 ,自不待言,永遠地誇不完,總是向人講訴著我是如何地用功、懂事。

 

回首來時路,對這一段的人生有很多的感慨。在我年輕的時候,十年磨一劍,終成正果。我有幸嚐到了成功的滋味,相信辛苦是會有美好回報的,也養成了努力的習慣。這樣的信念和體驗,是一個年輕人得到的最好的稟賦啊。後來我來到國外,讀下一個我既不愛也不擅長的電腦學位,我歸功於那些年的忍耐和堅持的訓練、不畏讀書的自信、以及人生必須奮鬥的信條。更何況,從此,我的人生就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起點,後來一路順遂。

在我人生這最關鍵的階段,我有好多的人要感謝,我的老師同學親朋,最重要的,我的家庭。我學習的強大動力,據我自己分析,一是來自對命運的抗爭,另一個,就是父母的愛和犧牲、哥哥們的榜樣、全家的支持。

今天,我們的親鄰會囑咐我們說:“千萬別忘了你們爸媽。他們把你們供出來,不容易啊”!我怎麽會忘記呢?我父母“砸鍋賣鐵”的決心,實踐起來是滴滴的血汗啊,還有難於外人道的艱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樓下florence001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凡是留學或技術移民來的中國人都能理解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是不能因此就把中國的教育係統說的一無是處。中國孩子在北美同等成績下進藤校困難,很大程度上是藤校對華裔的排斥和搞種啊族平衡,需要在美華人共同抗議以改變局麵,而不是覺得追求學業優異本身是錯的。
華人學者在美加大學做得有聲有色,各常青藤院校都有華裔教授,就說明華人的學術努力得到了認可。奧巴馬和夫人Michelle都是學業出眾的高材生,而不是體育特長生。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導演Woody Ellen在他們各自領域極其傑出,但是沒聽說他們有什麽體育才能。體育是諸多才能和發展方向的一種,適合一些人但不可能適合所有人。它是很好的強身健體和訓練意誌的手段,但是體育做的好需要先天才能加上後天努力,機遇環境等等因素。在成百上千的參與者中,能靠體育出人頭地,甚至隻是在申請大學中有所幫助,都是小概率事件,很難成功的。如果隻以能不能幫助進藤校來衡量,這也是一條靠不住的路。如果不盯著上藤校,那麽體育對品格的錘煉和樓主說的為學業拚搏並沒有本質區別。
華人父母培養第二代需要開闊視野,不要一窩蜂推某一項或者某幾項活動,不然容易造成過於激烈的內部競爭,也造成許多孩子心生怨氣。但是樓主說的刻苦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勁頭,基本是所有成功人士必須的。在任何領域深入下去,不管是競技運動,還是學術追求,或者是領導機會才能,都有極其激烈的競爭。能承受壓力在競爭中勝出,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Not agree with you praise 中國應式教育。it ruined so many wonderful kids in china. it ruined their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
it is totally failure in America. how many Chinese American kids have high score in SAT were rejected by ivy league school?


this society and system do not appreciate it. they need 全麵發展,有領導才能,體育above average or outstanding 之年青人。
水色青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留言!我說的斯巴達人就是nightrose 說的意思 - 廣義的,任何一種的為一個目標孤注一擲的努力,但缺乏文化藝術或其它方麵的熏陶。我認為人生的目標不應該是單一而平麵的,但為一種目標而努力的精神是成功的關鍵 - 廣義的成功。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樓下和樓主的意義並不衝突。學術競技也是一種競技,不需狹義的理解為智力或體力。中國做運動員的也相當刻苦,所以才有奧運會的諸多金牌。隻不過北美初級教育更重視綜合發展及競技體育,中國教育更重視應試。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I can not appreciate your point. 斯巴達與你的經曆無共同處。華人及孩子拚體育是應有斯巴達的
spirit. our high school football team's name is 斯巴達人。
restlessheartusa 回複 悄悄話 我跟姐姐經曆很像,可能小一點。姐姐在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