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無邊,有生命。人是動物,也是狼。來自遠方的狼,在想啥呢?
個人資料
大江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

(2020-07-16 11:40:33) 下一個

《附子論》摘要

 

 

 

中國傳統醫學(中醫/TCM)是1個醫學係統,此係統主含中醫理論與各臨床學科,中草藥物學,針灸學。

醫學理論是專業靈魂,而藥物學與針灸學是救治的工具與利器。

附子與烏頭,是同根所生的中草藥物,中國也是附子的優良發生地。

中國具備此類藥草的原始自然種。

附子與烏頭被中國先民首先發現並以生命直證,其曆史有證可查,訴諸於文字記載已曆1800來年。

附子的藥用,其重要醫學意義與價值是救治,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當代21世紀,仍然可以補當代西醫臨床學之不能,實現對很多人類疾病的較完美救治,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附子與烏頭的正確,科學,合理,專業地訴諸於臨床學實證與使用,至今還是個挑戰性的主題,本師願對附子做些研究與討論。

學習,攻讀,研究,攻略TCM,盡力守正,以利創新。

中醫人的立身之本,是強烈地推動自身的學術與醫術進步。

 

 

1)原始文獻與數據的複習

 

1-1《傷寒論》有關四逆湯(附子、幹薑、甘草)的主治條文。

1-2《傷寒論》原文關於附子所記載的數據

1-3《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信息

1-4《本草綱目》記載的文獻與數據

 

(見此文件後麵)

 

 

2)傷寒論應用附子的成就

 

3)對古方古法守正

 

4)生附子的特殊之用

 

5)附子的炮炙之優劣

   5-1最初的產地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5-2最初的炮製是醋製

   5-3生附子的藥性特點

   5-4熟/炮附子的藥性特點

   5-5關於陽

   5-6關於火與火神派

   鄭欽安,祝菊味。。。

 

6)附子與烏頭的毒性

    6-1心傳導係是電傳導,伴化學傳導,是電化學。

電解質與物質互相轉化,是電化學的本質。

蛋白質在其中起做用,因為附子的本草(塊根)本質是細胞,生物活性的本質是蛋白質。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這個亙古之迷題可有解,我命名為秦解,或TCM秦定理之1:先有蛋白質。

隆重推出,給我的學生批判借鑒用。

神經興奮與抑製。

   6-2主要作用點是心傳導係統與心機細胞

   6-3心肌能量的合理注入,物質細節不明,這是草本細胞的特性

   6-4草藥的提純與單體

   6-5合體/細胞全體/生物活性

 

7)烏頭堿的正向藥用與毒性的合理控製

   7-1  臨床經驗研討

我是個臨床“家”,我可以誇張1下我自己的“醫學業績”,研究運用附子與烏頭近半個世紀了。我還是謹遵張仲景,喜歡生附子,黑順片,或少浸泡,少過火的附子。

 

   7-2研究方向

我尚未能親身去四川附子主產地采挖野生烏頭與附子,我很想償試研究1下鮮附子,我猜想仲景或許用的是鮮生的,或接近鮮生的附子。因為,長江流域冬天有利烏頭與附子的生長,水路順流而下至湖北,再河南抵黃河流域,可能性大增。

所以,還要解讀傷寒論原文的生附子,還有強人大者1枚,甚至去皮破8片。都要再研究。

 

8)主要應對

   8-1各種疼痛,1心痛(心絞痛),2痹痛(骨關節肌肉痛)3頭痛(神經痛,偏頭痛)

順序123.。。。

   8-2附子偏於治心痛,烏頭偏於治痹痛,普遍治頭痛。

 

9)陰陽,病與證

研究傷寒論,有幾十條原文涉及附子輩的使用,所涉的病,是所有6病,主要是傷寒與中風兩類,但是,細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各證,有幾十上百個。痛證必涉及,其次就是虛證,而最多見的虛證就是過汗與嚴重的下利,最後造成手足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10)關鍵詞

 

11)基本結論

    11-1 最早發現與實證附子藥用的是張仲景。

    11-2 最早記載附子與烏頭藥用價值的是傷寒論,金匱要略。

    11-3 最經典的,應用附子的TCM方劑是四逆湯,對附子的原始氣質,及組方原則,各藥的量化,製劑工藝,用水用火,製成藥量,具體服法,具體服藥量。。。都有詳盡的記載與表述。

    11-4四逆湯原創所用是生附子,應當遵循,並確知生附子之所指。

    11-5金匱腎氣丸所用是炮附子,應當遵循,並確知如何合理炮炙。

    11-6當代中醫臨床所用附子常常量大取效,可能在浪費藥物資源,並有違中醫學原理,需要學術檢討。

    11-7附子與烏頭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可以用於抗疫,抗病,抗痛,如果熟知TCM原論原理,熟知內經,傷寒論的程控法則,實證經驗,當可以毒攻毒,大毒治病,取得較完美的醫學績效,解決當代所麵臨的1些難以克服的中西醫學主題。

    11-8附子與烏頭具有強烈的藥性,也具有醫學所定義的毒性。克服此類毒性,並訴諸於臨床學救治的善用,取得完美之效,需要辨病辨脈辨證,還需要謹遵原創者所創立的專業之規,還原中醫學理論及實證所載,加強對原文每1個字的研究與醫學含義之確認。

    11-9已知解決附子與烏頭毒,並保持附子與烏頭珍貴的藥用價值,早在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原創文字中就已經解決了。

    11-10中西醫研究者應當共同仔細著力研究,不可偏廢。

    11-11關於TCM研究,無論是經典原論,還是經典方藥,學者與中西醫師有巨大的空間舞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12)討論

    12-1 附子可能替代或部分替代,現代的化學製劑強心劑。

    12-2烏頭可為當代難以對抗的骨關節病痛,與免疫病提供新的有效藥物。

    12-3四逆湯與大烏頭煎覆蓋的臨床學病種範圍極大。

    12-4謹遵原創,是我的建言。

    12-5甘草與蜜可解烏頭堿之毒,並同時完美保持附子與烏頭的藥用效價。

 

 

————————————————————

1-1《傷寒論》有關四逆湯(附子、幹薑、甘草)的主治條文。

 

通脈四逆湯是四逆湯之大劑、重劑。

 

1,(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幹薑湯與之,以複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複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2,(61條)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幹薑附子湯主之。

 

3、(91條)傷寒,醫下之,繼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4,(92)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宜四逆湯。

 

5,(225條)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

 

6,(273條)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7,(277條)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   

(四逆輩是指四逆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四逆加人參湯等類

 

8,(282條)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製水,故令色白也。

 

9,(317條)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麵色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10,(323條)(32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11,(324條)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複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隔上有寒飲,幹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12,(331條)(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複利。)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13,(339條 )傷寒熱少微厥,指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14,(351條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15,(353條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16,(354條)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17,(370條)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18,(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19,(377條)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20,(380條)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複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複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21,(385條) 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22,(388條)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23,(389條)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上計23條原文涉及到各種四逆湯)

 

《傷寒論》中用附子者有10餘方,涉及附子的原文有37條。

《金匱要略》中用附子有11方,16條。

 

——————————————————————————

 

1-2《傷寒論》原文記載的數據

 

原創藥物組成:

 

附子一枚。

生用。

去皮。

破八片。

幹薑一兩半。

甘草二兩。

炙。

 

原創製法及用法: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溫再服。

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

現代用法:水煎服。

 

 —————————————————————————

 

1-3《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信息

 

附子與烏頭:

附子 

味辛溫。 

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溫,踒(《禦覽》作痿)。躄拘攣,腳痛,不能行步(《禦覽》引雲:為百藥之長,《大觀本》,作黑字)。生山穀。 

《吳普》曰:

附子一名莨,神農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溫,或生廣漢,八月采,皮黑肥白(《禦覽》)。 

《名醫》曰:

生楗為及廣漢東,月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禦覽》)。 

案《範子計然》雲:

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 

 

—————————————————————-

 

1-4《本草綱目》記載的文獻與數據

 

【釋名】

附子,其母名烏頭。

 

時珍曰: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別有草烏頭、白附子,故俗呼此為黑附子,川烏頭以別之。諸家不分烏頭有川、草兩種,皆混雜注解,今悉正之。

 

【集解】《別錄》曰:附子生犍為山穀及廣漢。冬月采為附子,春月采為烏頭。

 

弘景曰: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八角者良。烏頭四月采。春時莖初生有腦頭,如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有兩歧共蒂,狀如牛角者,名烏喙。取汁煎為射罔。天雄似附子,細而長,乃至三四寸。側子即附子邊角之大者。並是同根,而《本經》附子出犍為,天雄出少室,烏頭出朗陵,分生三處,當各有所宜也,今則無別矣。

 

恭曰:天雄、附子、烏頭,並以蜀道綿州、龍州者佳,俱以八月采造。餘處雖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來者,全不堪用。

 

大明曰:天雄大而長,少角刺而虛;附子大而短,有角平穩而實。烏喙似天雄,烏頭次於附子,側子小於烏頭,連聚生者名為虎掌,並是天雄一裔,子母之類,氣力乃有殊等,即宿根與嫩者爾。

 

曰:烏頭少有莖苗,身長而烏黑,少有旁尖。烏喙皮上蒼色,有尖頭,大者孕八九個,周遭底陷,黑如烏鐵。天雄身全矮,無尖,周匝四麵有附子,孕十一個,皮蒼色。側子隻是附子旁,有小顆如棗核者。木鱉子是喙、附、烏、雄、側中毗患者,不入藥用。

 

保昇曰:正者為烏頭,兩歧者為烏喙,細長三四寸者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為附子,旁連生者為側子,五物同出而異名。苗高二尺許,葉似石龍芮及艾。

 

宗奭曰:五者皆一物,但按大小長短以象而名之爾。

 

頌曰:五者今並出蜀土,都是一種所產,其種出於龍州。冬至前,先將陸田耕五七遍,以豬糞糞之,然後布種,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後方成。其苗高三四尺,莖作四棱,葉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實細小如桑椹狀,黑色。本隻種附子一物,至成熟後乃有四物。以長二三寸者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為側子,附子之絕小者亦名側子;元種者為烏頭;其餘大小者,皆為附子,以八角者為上。綿州彰明縣多種之,惟赤水一鄉者最佳。然收采時月與本草不同。

 

謹按:本草冬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博物誌》言:附子、烏頭、天雄一物也,春秋冬夏采之各異。而《廣雅》雲:奚毒,附子也。一歲為側子,二年為烏喙,三年為附子,四年為烏頭,五年為天雄。今一年種之,便有此五物。豈今人種蒔之法,用力倍至,故爾繁盛乎?

 

時珍曰: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為烏頭。冬則生子已成,故曰冬采為附子。其天雄、烏喙、側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獨頭者,即無此數物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者是也。故曰其汁煎為射罔。陶弘景不知烏頭有二,以附子之烏頭注射罔之烏頭,遂致諸家疑貳,而雷zaozi003之說尤不近理。

 

宋人楊天惠著《附子記》甚悉,今撮其要,讀之可不辯而明矣。其說雲:綿州乃故廣漢地,領縣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領鄉二十,惟赤水、廉水、昌明、會昌四鄉產附子,而赤水為多。每歲以上田熟耕作壟。取種於龍安、龍州、齊歸、木門、青堆、小坪諸外。十一月播種,春月生苗,其莖類野艾而澤,其葉類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黃蕤,長苞而圓。七月采者,謂之早水,拳縮而小,蓋未長成也。九月采者乃佳。其品凡七,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附而長者為天雄;附而尖者為天錐;附而上出者為側子;附而散生者,為漏籃子,皆脈絡連貫,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貴,故專附名也。凡種一而子六七以上,則皆小;種一而子二三,則稍大;種一而子特生,則特大。附子之形,以蹲坐正節角少者為上,有節多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傷缺風皺者為下。本草言附子八角者為良,其角為側子之說,甚謬矣。附子之色,以花白者為上,鐵色者次之,青綠者為下。天雄、烏頭、天錐,皆以豐實盈握者為勝。漏籃、側子,則園人以乞役夫,不足數也。謹按:此記所載漏籃,即雷zaozi003所謂木鱉子,大明所謂虎掌者也。其鬲子,即烏喙也。天錐,即天雄之類,醫方亦無此名,功用當相同爾。

 

【修治】保昇曰:附子、烏頭、天雄、側子、烏喙,采得,以生熟湯浸半日,勿令滅氣,出以白灰裛之,數易使幹。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並不及前法。

 

《頌》曰:五物收時,一處造釀。其法:先於六月內,造大小麵曲。未采前半月,用大麥煮成粥,以曲造醋,候熟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則以水解之。將附子去根須,於新甕內淹七日,日攪一遍,撈出以疏篩攤之,令生白衣。乃向慢風日中,曬之百十日,以透幹為度。若猛日,則皺而皮不附肉。

 

時珍曰:按《附子記》雲:此物畏惡最多,不能常熟。或種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根不充,或以釀而腐,或以曝而攣,若有神物陰為之者。故園人常禱於神,目為藥妖。其釀法:用醋醅安密室中,淹覆彌月,乃發出晾幹。方出釀時,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輒不盈握,故及一兩者極難得。土人雲:但得半兩以上者皆良。蜀人餌者少,惟秦陝閩浙人宜之。然秦人才市其下者,閩浙才得其中者,其上品則皆貴人得之矣。

 

弘景曰:凡用附子、烏頭、天雄,皆熱灰微炮令拆,勿過焦。惟薑附湯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須甘草、人參、生薑相配者,正製其毒故也。

 

曰:凡使烏頭,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用附子,須底平有九角如鐵色,一個重一兩者,即是氣全。勿用雜木火,隻以柳木灰火中炮令皴拆,以刀刮去上孕子,並去底尖,擘破,於屋下平地上掘一土坑安之,一宿取出,焙幹用。若陰製者,生去皮尖底,薄切,以東流水並黑豆浸五日夜,漉出,日中曬幹用。

 

震亨曰:凡烏、附、天雄,須用童子小便浸透煮過,以殺其毒,並助下行之力,入鹽少許尤好。或以小便浸二七日,揀去壞者,以竹刀每個切作四片,井水淘淨,逐日換水,再浸七日,曬幹用。

 

時珍曰:附子生用則發散,熟用則峻補。生用者,須如陰製之法,去皮臍入藥。熟用者,以水浸過,炮令發拆,去皮臍,乘熱切片再炒,令內外俱黃,去火毒入藥。又法:每一個,用甘草二錢,鹽水、薑汁、童尿各半盞,同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氣味】辛,溫,有大毒。

 

《別錄》曰:甘,大熱。

 

普曰:神農: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當之:苦,大溫,有大毒。

 

元素曰:大辛大熱,氣濃味薄,可升可降,陽中之陰,浮中沉,無所不至,為諸經引用之藥。

 

好古曰:入手少陽、三焦、命門之劑,其性走而不守,非若幹薑止而不行。

 

趙嗣真曰: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是也。生附配幹薑,補中有發,仲景幹薑附子湯、通脈四逆湯是也。

 

戴原禮曰:附子無幹薑不熱,得甘草則性緩,得桂則補命門。

 

李燾曰:附子得生薑則能發散,以熱攻熱,又導虛熱下行,以除冷病。

 

之才曰: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人參、黃芪。

 

時珍曰:畏綠豆、烏韭、童溲、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鹽,下達命門。

 

【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堅積聚血瘕,金瘡(《本經》)。腰脊風寒,腳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強陰,堅肌骨,又墮胎,為百藥長(《別錄》)。溫暖脾胃,除脾濕腎寒,補下焦之陽虛(元素)。除髒腑沉寒,三陰厥逆,濕淫腹痛,胃寒蛔動,治經閉,補虛散壅(李杲)。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好古)。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厥,柔痙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厥頭痛,暴瀉脫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合蔥涕,塞耳治聾(時珍)。

 

烏頭(即附子母)

 

【主治】諸風,風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溫養髒腑,去心下堅痞,感寒腹痛(元素)。除寒濕,行經,散風邪,破諸積冷毒(李杲)。補命門不足,肝風虛(好古)。助陽退陰,功同附子而稍緩(時珍)。

 

【發明】宗奭曰:補虛寒須用附子,風家即多用天雄,大略如此。其烏頭、烏喙、附子,則量其材而用之。

 

時珍曰:按王氏《究原方》雲:附子性重滯,溫脾逐寒。川烏頭性輕疏,溫脾去風。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風疾即用川烏頭。一雲:凡人中風,不可先用風藥及烏附。若先用氣藥,後用烏附乃宜也。又凡用烏、附藥,並宜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蓋陰寒在下,虛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而病氣隨愈。不違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昔張仲景治寒疝內結,用蜜煎烏頭。《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之咽汁。朱丹溪治疝氣,用烏頭、梔子。並熱因寒用也。李東垣治馮翰林侄陰盛格陽傷寒,麵赤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薑附湯加人參,投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聖之妙也。

 

吳綬曰:附子乃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證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舍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劉完素曰:俗方治麻痹多用烏附,其氣暴能衝開道路,故氣愈麻;及藥氣盡而正氣行,則麻病愈矣。

 

張元素曰:附子以白術為佐,乃除寒濕之聖藥。濕藥宜少加之引經。又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則便溺有節,烏、附是也。

 

虞摶曰: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複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裏之冷濕。

 

震亨曰:氣虛熱甚者,宜少用附子,以行參芪。肥人多濕,亦宜少加烏、附行經。仲景八味腎氣丸,用為少陰響導,其補自是地黃,後世因以附子為補藥,誤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黃之滯,可致遠爾。烏頭、天雄皆氣壯形偉,可為下部藥之佐;無人表其害人之禍,相習用為治風之藥及補藥,殺人多矣。

 

王履曰:仲景八味丸,蓋兼陰火不足者設。錢仲陽六味地黃丸,為陰虛者設。附子乃補陽之藥,非為行滯也。

 

好古曰:烏、附,非身涼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服附子以補火,必妨涸水。

 

時珍曰:烏、附毒藥,非危病不用,而補藥中少加引導,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錢匕,即發燥不堪,而昔人補劑用為常藥,豈古今運氣不同耶?荊府都昌王,體瘦而冷,無他病。日以附子煎湯飲,兼嚼硫黃,如此數歲。蘄州衛張百戶,平生服鹿茸、附子藥,至八十餘,康健倍常。宋張杲《醫說》載:趙知府耽酒色,每日煎幹薑熟附湯,吞硫黃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則倦弱不支,壽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為害。若此數人,皆其髒腑稟賦之偏,服之有益無害,不可以常理概論也。又《瑣碎錄》言:滑台風土極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栗。此則地氣使然爾。

 

 

 

 

 

一一一一一

 

DAOM967 高級中藥學 - 筆記摘要

病有緩急。 病有意?,病有病 經驗VS本能

● 本草記載40多種水

● 草藥源於人類生物學本能,不斷嚐試的結果

治病VS救命 =》救治 ● 救是急救

● 治為慢慢調整 本經的草藥主要是用於救治,1半是用來救()的。

《本經》 1. 365

2. 上、中、下

3. 其中5種重要的藥

1)黃連治療痢疾 2)麻黃治療喘

3)青蒿抗虐

4)板藍根抗病毒 5)附子(子根)/烏頭(母根)

附子

《本草》冬采集為附子,春采集為烏頭 (天雄附子在冬天生機盎然,象蔥。(cf 洋蔥/圓蔥)。在北坡,有很冷的環境下更發達。

了解附子生長的的生態環境,才可對附子正用,善用,科學合理之用。 如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

   

 /***

附子產於廣漢平原,北坡。要最冷的時候采集,冬三月,其氣味最足。最冷的時候,生命 力最強。

破症堅積聚 血瘕:所有腫瘤都是

作痿:中風後,不作用 附子喜陰,有溫陽之性。

喜沼澤,如澤瀉,有利水之性。

多讀讀經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論。 ***/

:晉以前用得比較精確;晉以後(唐宋元明清。。。)的時代就下道了。 理由:?

破壞單體成分和蛋白質之天然聯係,可能正是此類聯係產生了奇妙之用。 附子的炮製可能的結果是大量使用,而造成 1)浪費資源 2)破壞完美價值 3)增加毒性

仲景開啟合理使用中草藥之先河。 《傷》為經典醫書,中草藥的臨床學的開山之作。

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禦覽》作 )拘攣,腳痛不能行步(《禦覽》引雲∶為百藥之長。《大觀本》作黑字)。生山《吳普》曰∶ 附子,一名莨,神農∶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溫。或生廣漢。八月采。皮黑,肥白(《禦覽》)

《名醫》曰∶生楗為及廣漢東。月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禦覽》) 案∶《範子計然》雲∶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

 

 附子和 烏頭

1. 救命:強心救治心力衰竭(呼衰和心衰)

2. 治病:既然可以救心,那就可以就所以的生命問題 因為人的生命當中,最高掌控點是心,心為大主,君主之官。

奇恒之腑「腦,骨,髓,脈,膽,女子胞

3. 鎮痛:

a. 附子主要對抗心痛,如心絞痛 b. 烏頭主要應對:-關節-肌肉痛,

:

肩,肘,腕,指,。。。

鎮痛除了鴉片,就是烏頭了,且烏頭無成癮性,易掌控,可掌控,可量化。。 見《金匱》烏頭煎,烏頭桂枝湯。。。

 

 四逆湯 的附子和 烏頭煎 的烏頭 救治心力衰竭(呼衰和心衰烏頭煎 烏頭堿的單體和某蛋白相連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幹薑一兩半(味辛熱)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熱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大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A2K5)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 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罌粟堿 典型的使用了附子的方是四逆湯,其氣質,,,

【桂枝湯】 溫柔的桂枝湯,雖然溫柔,但也用了七個步驟,不可如水流利,若此,病必不除。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 九“

意在中病即止,不要過度用藥,以達驅邪不傷正。

辨病,辨脈,辨證, 附子可以廣泛治病,但不可濫用,必須辨

秦警句:

   

 1. 專業精神有專業生命!專業精神有普世(專業)價值。。。 Professional =>{ Acupuncturist, licensor, provider, ready to go}

2. 自然界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新冠病毒

討論:生附子到底是啥樣生附子是新鮮的嗎?由生薑和幹薑的用字區別精準來看,生附子應該是象生薑那樣新鮮的 吧。

秦自己的經驗,用過附子(黑順片)不離幹薑和炙甘草。多加水,小火慢燉(5碗水) 到一碗(至少1小時),另加蜂蜜。10克開始,加,最大用到30克。 炮附子:黑順片,用的是最接近生附子的附子(生附子切片,放米醋裏泡,變成黑順片 「黑褐色」)

骨關節痛(寒證)

濟生腎氣丸 (腎氣丸裏有附子)- 有用但不夠力

烏頭煎 (用草烏頭代替10g煮水,大量加蜜和水,合入獨活寄生湯)

試一試藥:

烏頭煎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 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先喝 1/10

生附子 鹽附子 油炸

  

 討論 生附子

:《傷》中生附子「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是新鮮附子 ?還是幹附子分析:

1. 仲景先師行文用字精準,他有記載區別地用到 ● 生薑,幹薑;

● 附子(),附子() ● 甘草,炙甘草

生薑VS幹薑

生薑:新鮮,鮮嫩,沒脫水 (解表,發汗) - 幹薑:生長年份夠,脫水,(溫中)

(本人經驗:在室溫下可以儲存1個月;在冰箱裏可儲存2~3個月)

2. 如果附子冬天采收於四川廣漢,冬季運輸到江漢平原帶,時間不是問題。加上仲景 時代的傷寒病發生在冬天,那麽新鮮附子采收後存放幾個月也沒問題,故為生附 子。此“生”和生薑的生,即“新鮮”同義。

3. 另,《傷》中提到“生”的草藥一共四個: ● 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 生梓白皮

● 生薑(切片)

● 生地黃一斤(酒洗)

4. 《傷》中有甘草,炙甘草,其實沒有生甘草。

● 甘草:為脫水風幹的甘草,但不是新鮮甘草,所以沒有“生”字 ● 炙甘草:為蜜炮製過。

基於以上四點,生附子,應該為新鮮附子。

《傷》有三十多條用附子。。。 作業---

有多少條?有三十多條用附子,

有多少種 ?

有多少種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