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川2020-02-18 12:52:48回複悄悄話
Sun disease has been sweating for three days. If you vomit, if you go down, if you warm the needle, you still do n’t understand. Watch the pulse card, know what is wrong, and follow the card to rule it. Guizhi is a muscle-relieving muscle. If it has tight connections, fever, and sweat, it cannot be with it. You must know this often, and don't make mistakes.
文章來源: 搜狐 於 2020-02-18 08:50:2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4280 次)
天花是一種具有極強感染力之病毒,透過空氣傳播,致死率高達30%。學者統計,在18世紀末,每年約有40萬歐洲人因天花死亡。得到天花的患者在初期發燒時,就帶有傳染性;之後患者的口腔、臉部與四肢就會開始長出像是水泡的皮疹,此時的傳染力最強,且病毒在結疤痊愈的過程中直到結痂完全脫落前都還具有傳染性。如果接觸天花患者,或是接觸到天花患者的唾液、血液、組織液、水泡液、脫落的皮屑、結痂等,都很會可能被感染。
天花病毒傳到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漢代,當時稱為“痘瘡",晉代知名道士葛洪曾記錄下當時天花大流行的景況:“比歲有病時行,乃發瘡頭麵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載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清楚寫下得到天花的患者,臉上長出密密麻麻的皰疹。
天花不僅傳染力驚人,其導致的死亡率也高得嚇人,因此天花疫苗研發的曆史相當久遠。不過最早的種痘疫苗時間,至今學界有許多不同看法,有唐代說、宋代說、明代說,目前爭論焦點主要落在宋明兩代。
天花疫苗宋代說,源自清初名醫朱純嘏所著《痘疹定論》。該書記載北宋仁宗時,峨嵋山上有位大夫為預防感染天花研發出“種痘法",救治了許多人。朱純嘏也將自己的種痘術,歸功於宋代這位在峨嵋山上的神醫。何謂“種痘"?就是采取患者身上自然長出的天花膿汁、結痂以此做為痘苗,再讓接種者接觸以出現症狀較為輕微的痘,從中得到天花的免疫力。時人稱這種疫苗接種方式為“人痘法",做為痘苗的痂或是膿汁則稱為“時苗"。但人痘接種法的風險相當大,基本上和得到天花沒有太大區別,致死率也相當高,古載“苗順者十無一死,苗凶者十隻八存",接種死亡率約20%。
後世醫者發現,如果將上述采集的痘苗加以篩選、選育六、七代後,痘苗毒力就會大幅降低,這種選育出來的痘苗,稱為“熟苗"。清代醫者朱奕梁所著醫書《種痘心法》載:“其苗傳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 煉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害也。若時苗能連種七次,精加選煉,即為熟苗"。上述所說的安全“熟苗"最早出現在明代隆慶年間。
那時,明代剛爆發一場嚴重天花疫情:“嘉靖甲午年,痘毒流行,病者什(十)之八九"。在這大規模傳染下,當時的醫者發現了可以用“熟苗"接種,許多醫者家中還保有不少:“至今種花(接種者身上會留下似花朵般的疤痕)者,寧國(寧國府,今安徽省宣城市)人居多。……當日異傳之家,至今尚留苗種,必須三金,方得一枝丹苗",代表熟苗價錢還真不便宜。
盡管有熟苗,天花病毒依然橫行無阻,到處散播。到了清朝,滿清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就有四位得過天花,其中順治、同治不幸因病過世,而康熙、鹹豐則是在天花魔掌下幸運活下來,但臉上永遠留下天花的烙印-麻子臉。有說法稱,順治帝罹患天花病重、性命垂危之際,在立儲時舍去一位年齡較長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不過八歲的皇子為帝位繼承人,正是由於康熙帝有感染過天花的經曆、終身免疫。康熙帝即位後,對於天花的防治提出許多改革,除了在太醫院設立痘疹科外,還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處理八旗防痘事宜,還將流行於南方的種痘熟苗法帶至北方推廣,有效降低感染天花的人數。
雖然種痘熟苗法相較下已較為安全,但還是有一定風險。約18世紀末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發現更為安全的牛痘接種法後,天花感染者已大幅下降。與人類纏鬥數千年的天花病毒,終於1980年5月8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正式成為第一個於世上絕跡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