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無邊,有生命。人是動物,也是狼。來自遠方的狼,在想啥呢?
個人資料
大江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

(2019-11-07 15:59:17) 下一個

中國出現可怕的“殭屍蜜蜂”現象 成群奔向死亡(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16976 次)
 



中國出現“殭屍蜜蜂”現象,由於濫用農藥,蜜蜂中了慢性毒,有如殭屍般成群出走蜂巢。(美聯社)

10月,美國喜劇動畫《南方公園》(South Park)惹惱中國而被封殺,萬聖節炮火全開回擊,劇中主角蘭迪為了討好中國,殺死小熊維尼,“殭屍版”維尼熊從陰間來索命。回到現實生活,中國也出現可怕的“殭屍蜜蜂”現象,蜜蜂有如殭屍般成群出走蜂巢,集體走向亡命之途。

殭屍蜂現身華東 農藥是幕後元凶



《南方公園》萬聖節特集狂酸中國政府,肚破腸流的小熊維尼,上演殭屍複仇記。(翻攝自《南方公園》劇集)

中國揚州大學專家目睹喪屍似的蜜蜂大量死亡場景,找上台灣大學昆蟲學係教授楊恩誠求救,多年來,他像蜜蜂般孜孜鑽研蜜蜂消失和農藥的關聯性,解開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的謎團。“殭屍蜂現象出現在華東地區,從浙江到安徽一帶,內勤蜂像殭屍一樣不斷離家出走,整個蜂巢空掉了,他們找不出原因。”楊恩誠特別前往中國,試圖破解離奇事件。

工蜂是蜂群中數量最多的族群,工蜂在年幼期擔任巢內工作,這個階段稱為內勤蜂,後半生則負責巢外采集,稱為外勤蜂。楊恩誠說明,原來不會走出去的內勤蜂卻通通出走了,蜂巢隻剩蜂王和少數剛羽化的工蜂,少了大量工蜂來保持巢內溫度,蜂巢很快就死掉了,蜂王和幼蟲也會跟著餓死,這是很大的危機。

楊恩誠為揚州大學設計實驗、探討原因,他分析,這種情況很類似“蜂群衰竭失調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美國、歐洲也曾發生過CCD現象,農藥被認為是主因之一,農藥對蜜蜂的影響可分為急性毒和慢性毒,蜂群衰竭失調症候群屬於慢性毒,而華東地區殭屍蜂的研究結果顯示,蜂巢內殘留很低劑量的除草劑、殺菌劑,慢性毒損害蜜蜂的神經係統,導致內勤蜂往外出走。

“蜜蜂中了慢性毒,外觀沒有任何改變,但探討牠的行為會發現變笨了。”楊恩誠以科普語言說明研究發現,他解釋,工蜂從羽化出來,一直到成蟲的外勤蜂,神經數目隨著日齡增加,不過幼蟲時就中毒,哪怕隻是1個ppb(parts per billion,十億分之一濃度),極低的劑量都足以讓神經數減少,使得蜜蜂在學習、記憶等行為測試明顯變差了。

幼蟲中慢性毒 早熟出走蜂巢



農藥威脅中國養蜂業,不少地區蜜蜂大量死亡。(美聯社)

除了神經係統研究外,“今年我們的基因研究還發現,如果幼蟲期中毒,10幾天日齡的內勤蜂,牠的基因表現類似20、21日齡的外勤蜂,這也就是說牠早熟了,提早變成外勤蜂。”楊恩誠說,這幾年他投入分子生物研究,探究農藥對基因表現的影響,顯示神經發育、免疫係統、代謝係統和能量調節都會出現問題。

這個新發現正好進一步解釋殭屍蜂現象,楊恩誠表示,內勤蜂提早變成外勤蜂飛出去了,而這些早熟內勤蜂的神經發育有問題,神經數變少,喪失飛行路徑的學習記憶能力,因此,離開蜂巢後就回不來了,揚州大學也進行類似研究,檢視蜜蜂的基因表現,得到同樣的結論。

中國濫用農藥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用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也用了世界47%的農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院院長康樂去年底在健康中國圓桌會議提出質問,“中國的耕地麵積與美國差不多,單位麵積的平均使用農藥量是美國的4倍。”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養蜂專家陳世雄指出,美國學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痛心疾首控訴DDT等殺蟲劑帶來生態浩劫,世界各國陸續下令禁用,不過,中國改革開放後,DDT、BHT等違禁農藥一窩蜂進入中國,有一段時間中國進口的中草藥原料都驗出殘留。

蜜蜂命喪保護地 農業生產拉緊報

“農藥會導致蜂群生態崩解。”陳世雄語重心長說,劇毒性農藥足以使蜜蜂立即致死,類尼古丁農藥如益達胺(imidacloprid)則是屬於神經破壞性,英國曾有研究,油菜種子沾上益達胺,再栽種開花,蜜蜂采集油菜花蜜後,25%的蜜蜂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導航的神經係統被破壞了;此外,除草劑也會間接影響蜜蜂,噴灑後,野花野草枯死,蜜蜂的食物連帶消失。

日前,環保組織中國綠發會收到蜂農陳情,位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中華蜜蜂保護地桐柏山,由於大量噴灑農藥,造成蜜蜂中毒身亡,根據不完全統計,高達五分之三的蜜蜂死亡。陳世雄提醒不能掉以輕心,“蜜蜂大量死亡,不是蜜蜂牠們家的事,而是和人類息息相關。”

“一但蜜蜂滅絕,人類活不過4年。”陳世雄引述愛因斯坦的話,3年前,陳世雄開始養蜂,目前擁有50幾箱蜜蜂,他指出,“每一箱大概有6萬隻蜜蜂,當中外勤蜂大約有2萬5千隻,外勤蜂每天大概出勤10次,每次采集500至1,000朵花,一天下來,每箱蜜蜂可為1億朵來授粉,假如蜜蜂滅絕,糧食短缺、人類生存危機等問題會隨之浮現。”

蜜蜂消失危及農作物生產,這件事中國農民並不陌生。過去,四川南部曾因濫用農藥而使野蜂絕跡,果農不得不采用人工授粉,來維持農業命脈。陳世雄說,人工授粉效率遠不及蜜蜂,以美國的杏桃來說,透過蜜蜂協助授粉,每英畝收成由40磅增加為2,400磅,大幅成長6倍,而當地找蜂農來授粉,每箱要支付150至200美元,因此養蜂在美國是一門賺錢的行業,以飼養2,000箱蜜蜂來說,授粉加上蜂蜜收入,蜂農每年所得可以上看80萬美元。

嗡嗡聲成絕響 敲響生態警鍾



瑞士學者抽檢全球蜂蜜,75%蜂蜜樣本驗出殺蟲劑。(美聯社)

一連串的殭屍蜂、蜜蜂大量死亡事件,敲響中國環境警鍾。“蜜蜂中了急性毒、慢性毒,難道其他生物不會有影響嗎?整個環境生態都麵臨威脅。”楊恩誠一針見血直指中國的環境議題,他以自己的分子生物和基因表現研究為例,“很低劑量就會影響生物的免疫係統。”

楊恩誠指出,根據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最新研究,當農業區大量使用農藥,附近水域受到汙染,尤其是類尼古丁殺蟲劑,會導致水域周邊的魚類、鳥類、爬蟲類都很容易生病死亡,他推敲背後原因,這些生物的免疫係統可能受到破壞。

蜜蜂可移動數公裏采集花蜜和花粉,所以產出的蜂蜜也被視為當地農藥汙染的指標。楊恩誠以米歇爾(Edward Mitchell)2017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重磅研究來說明,這位瑞士學者發動公民科學家活動,分析從全球收集來的198件市售蜂蜜,75%蜂蜜驗出含有類尼古丁殺蟲劑,10%的樣本有高達4至5種農藥,這項研究結果反映出生態係受到嚴重的農藥汙染。

陳世雄9月特別赴加拿大參加世界蜜蜂大會(APIMONDIA),他指出,全世界都相當重視蜜蜂產業,這次不少蜂農提出“達爾文式養蜂法”,利用物競天擇的原理,選育出抗蟲害的蜂群。全球蜜蜂產業的年產值高達幾百億美元,中國也鼓勵農民養蜂、脫離貧窮,不過,如果濫用農藥問題不改善,不隻把蜜蜂逼向死路,也損失一門好生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科學家們集體興奮:宇宙突然看起來不太對勁(圖)
科學家們集體興奮:宇宙突然看起來不太對勁(圖)
文章來源: 紅星新聞 於 2019-11-08 13:30: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1712 次)
“宇宙看起來不太對勁,它突然看起來……不正常,”這是一條來自眾多科學家的奇怪信息。

眾所周知,宇宙大得難以想象,而且還在不斷變大中。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們不能就它的增長速度達成一致,他們越是研究這個問題,產生的分歧就越大,一些科學家將其稱之為宇宙學的“危機”。

科學家們集體興奮:宇宙怎麽了?

宇宙大得難以想象,而且還在不斷變大。圖據NASA

而如今,科學家們表示,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可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他們想知道是否需要修改宇宙的曆史。

據未來主義科學網報道,這些差異的問題歸根結底在於,一個被稱為哈勃常數的值。

哈勃常數代表了宇宙向外膨脹的速率,是設定宇宙絕對規模、大小和年齡的宇宙學參數,也是人類量化宇宙演化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簡而言之,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宇宙的一切,就需要一個確切的哈勃常數。

然而,當科學家們試圖計算和測量時,問題卻逐漸浮出了水麵。

最初的哈勃常數是由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計算出來的。然而,從那以後,眾多天文學家觀察和測量宇宙膨脹,卻紛紛得出了不同的哈勃常數值,這些數值似乎也沒有任何的趨同性。這樣的差異讓科學家對宇宙的年齡產生了懷疑,也讓他們對從根本上理解驅動其行為的物理學機製產生了懷疑。

今年7月,芝加哥大學著名天文學家溫迪·弗裏德曼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提出,這個數值是69.8公裏/秒/Mpc(百萬秒差距),而其他科學家此前計算出數值是72、73.5或74。而如今,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自己對哈勃常數的最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77公裏/秒/Mpc(百萬秒差距)。

上述的每一項研究都以不同的方式算出了哈勃常數,弗裏德曼通過觀察紅巨星得出了她的數字,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則使用了引力透鏡係統。

科學家們表示,出現這樣的差異有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的團隊都算錯了,畢竟他們要處理很多變量。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沒有人算錯了,而是宇宙中還有別的事情在發生。

科學家們集體興奮:宇宙怎麽了?

科學家們想知道是否需要修改宇宙的曆史。資料圖據未來主義科學網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溫迪·弗裏德曼此前在NASA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很顯然,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天文學家對正在測量的恒星的某些方麵還不了解,或者是我們的宇宙模型還不完整,或者兩者都需要改進。”

沒有人恐慌,相反地,科學家們對此充滿了興趣。“任何時候出現差異或某種異常,我們都會非常興奮。”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凱瑟琳·馬克表示。他們希望,關於哈勃常數值的困惑會成為一個潛在的重大發現的先兆,能揭示出一些“新的物理學”。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譯報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