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無邊,有生命。人是動物,也是狼。來自遠方的狼,在想啥呢?
個人資料
大江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沒有必要挑起對中國貿易戰

(2018-07-12 19:32:16) 下一個

1)以尼克鬆總統放下身段,無外交關係訪華,冷戰已經結束,當代中美精英富人已經沒有必要固守冷戰思維。

2)40來年,中國處於準和平建設時代,10億人為此得天道酬勤,美國人窩吃窩拉,少數精英閉門造車,無人戰超限戰。。。妄圖稱霸全球,搞定火星,但是,動手能力過度退化,體力與活動力極度衰退,貌似回歸精卵蠕蟲時代,我不相信美國人吃喝拉撒幹玩想的本能還是人本能,這1切,都是中國人群給慣的。

3)美國人造器的能力也在極度減弱,靠吃老本賣些密碼筆記本(高科芯片)也非常法,早晚被中國所追平。

4)美國的基因公程與幹細胞研究還在爭吵互相密碼防火,離實用還需時間。

5)美國的電車革命剛剛上道,中國還在懵懂中,1旦覺悟,將快速普及。

6)轉基因與高價神藥,其實就是1層窗戶紙,也無法神秘化。

7)美國的出路,是放下身段向中國學些神馬,將自己家的事情幹好。

8)極端狀態下,中國完全可以無朋友,因為地球最大的地球人群,同文同種,自立自強,堅定地比學趕幫超。。。沒神馬神秘的。

9)中國與美國各自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與資源,各自過家家,在自家比學趕幫超,沒必要戰爭,貿易戰很無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ZT你的大腦是如何應對疼痛的?
2018-07-14 09:23:00
luckriver510
luckriver510豬豬笨, 又好吃, 還想變聰明, 於是到處找吃了可以變聰明的東東。 真的找到一些哦, 於是開個博客來分享......首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 6280次)
假如你要用十分鍾完成這個拚圖,你會用多久完成它?如果你的手被電擊了呢? 會用更長的時間是不是? 因為痛苦讓你從工作中分神。

其實, 也許不是; 這取決於你如何控製疼痛。疼痛使有些人分心,讓他們花更長的時間去完成工作,並讓他們做的沒那麽好。另外有一些人通過工作忘記疼痛,並且他們在疼痛的時候,比沒有疼痛的時候,工作得更快更好。一些人可以轉換思維,去轉移疼痛。

為什麽不同的人,在受到相同的疼痛刺激時卻感受的疼痛程度不同? 並且為什麽這是有意義呢?

首先, 什麽是疼痛? 疼痛是一個不愉快的感知和情感經曆,聯係到實際的或潛在的肌肉損傷。疼痛是我們經曆的東西,所以它最接近於你所感受到的。疼痛有強度:你可以把它用程度表示出來從零級沒有疼痛,到十級最疼。不過疼痛是有特點的,比如尖銳的, 緩慢的, 灼燒的或心痛的。

到底是什麽產生了疼痛的感覺呢? 其實,當你受傷時,特定的肌肉疼痛感知神經細胞,也叫傷害感受器,觸動並發送信號到脊髓再傳送到大腦。這個過程是由神經元與神經膠質完成的,這就是你的灰質。並且腦路攜帶信息就象電子脈衝一樣,從一個區域到另一個,這就是白質。這個攜帶疼痛信息從神經元到大腦的腦路,是我們的感受通道。腦部的一部分決定如何處理疼痛信號。

另外一個相互關聯的腦細胞係統叫做巡航網絡,它決定了需要注意什麽。因為疼痛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疼痛信號立刻激發巡航網絡。現在,你就會注意疼痛了。大腦也會回應疼痛並處理這些疼痛信號。因此, 運動元神經被激發,比如說,讓你把手從火爐上移開。

不過調整網絡也被喚醒去傳遞安多芬和腦啡肽,在你疼痛的時候釋放化學物質,或在劇烈運動時使運動員保持高水平。這些化學係統幫助調節並減輕疼痛。所有這些網絡和通路互相作用使你產生疼痛的體驗,減輕肌肉的傷害,並幫助你處理疼痛。

每個人的係統都類似,不過大腦循環的敏感度和效率決定了你對疼痛的感受和如何處理疼痛。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覺得比別人疼,為什麽一些人有長期病痛卻並沒有因治療好轉,然而其他人卻好了。疼痛感受的差異性沒有比各種對刺激的不同反應更多。就象一些人酷愛過山車,其他人就覺得那種劇烈的移動很難受。

為什麽我們疼痛的腦路差異那麽重要呢? 首先,對於不同的係統,有許多對疼痛的治療手段。對於輕微的疼痛, 非處方藥可以作用於導致疼痛的細胞。其他強烈的疼痛藥和麻醉劑可作用於減輕疼痛感知回路活動,或者增強處理係統,或腦內啡。一些人可以用一些方法對付疼痛,比如轉移注意力,休息,冥想,瑜伽,或一些可以學到的策略,如認知行為治療。

對於一些遭受嚴重慢性疼痛的人,那種疼痛在痊愈幾個月後都不會減輕,常規的治療也都不起作用。一般來說,藥物研究是測試大量人群的結果來判斷它是否幫助了大部分的患者。不過確實有些人並沒有從治療中受益或有副作用。現在, 新的治療手段直接刺激或阻斷特定的疼痛意識或調整網絡已經被研究出來,它針對於特定的病人,使用象核磁共振成像的工具來繪製腦路。研究大腦如何處理疼痛是找到最好治療辦法的關鍵。這才是真的私人定製治療。

來源: TED-Ed短視頻課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wfDenj6CQ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