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2012年1月16日報道,標題“毛澤東、越戰和青蒿素的發現”,全文如下:
瘧疾是熱帶地區的災難。在對抗瘧疾的過程中,中國藥物青蒿素已經被譽為自數世紀前發現奎寧以來取得的最大進展之一。
人們正在談論,說青蒿素有可能成為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藥物。為了非洲,美國納稅人每年要花數百萬美元來購買它。
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藥物是在一個曆史悖論中被發現的,並且要感謝毛澤東。毛澤東當時正在幫助北越人,而北越人則在進行抵抗美國人的叢林戰爭。由於當時中國的孤立,以及西方捐款人、衛生機構和醫藥公司的漠不關心,它被埋沒了30年。
現在,這個故事正在展現出來。但是,正如科學中過於頻繁發生的情況那樣,出現了多個故事版本,多個貢獻者正在為榮譽而戰。(2011年)9月份的時候,這種情況變得特別明顯。當時,拉斯克獎(有時候被稱為“美國的諾貝爾獎”)授予了一位中國科學家,而這位科學家隻是曾一度投入這種藥物研發的數百名中國科學家之一。
毛澤東發揮的作用則非常簡單。
20世紀60年代,他收到來自北越的請求。由於所有已知藥物都無法治愈當地的瘧疾,北越的士兵正在死去。他命令他的頂尖科學家提供幫助。
但是,這並不容易。文化大革命當時正在失去控製,包括科學家在內的知識分子正在遭受公開羞辱,被迫在集體農場上勞動,或者被迫自殺。然而,由於命令來自毛澤東本人,他讓軍隊負責,於是這一項目受到了保護。在接下來的14年裏,來自60個軍方和民事機構的科學家聚集起來,進行了研究。
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美國士兵在越南也正在罹患瘧疾,沃爾特-裏德軍事研究所開始相關藥物的研製。這一努力最終研製出了甲氟喹。後來,甲氟喹以“拉瑞婭姆”這個商標名稱被賣了出去。
甲氟喹雖然藥效很強,但也有嚴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惡夢和偏執。2003年,由於拒絕服用這種藥物,數十名美國海軍士兵得了瘧疾。他們之所以拒絕服用該藥物,是因為有謠言說,有幾個特種部隊士兵因為服用該藥發瘋了。2002年,他們從阿富汗回到國內,殺死了他們的妻子。
“523”項目研發青蒿素
在1967年5月23日召開會議後,中國的努力正式開始。由於是5月23日召開的會議,於是相關項目就以“523項目”為代號。
研究者探索了兩條途徑。一個團隊篩選40000種已知化學物。第二個團隊搜索傳統醫學文獻,派特使下到農村,向中藥醫生打探他們治發燒秘方。
早在公元前168年的中國墳墓雕刻上,一種名為青蒿的中草藥就被提及。在接下來的10幾個世紀裏,它受到了一些藥典的讚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季節性發燒之書》。農村中醫將青蒿界定為西方所謂的一年生蒿類,或者界定為甜苦艾。它是一種葉子尖尖的草,開黃花。
20世紀50年代,中國鄉村的一些官員曾經用青蒿茶來對抗瘧疾的爆發。但是,對它進行科學調查卻是一種新情況。它還有來自傳統醫藥的至少9個對手。這些藥物有一定的抗瘧疾作用,其中包括一種辣椒。
在實驗室裏,青蒿提取物殺死了老鼠體內的瘧疾寄生蟲。研究者試圖發現究竟是哪種化學成分起了作用,哪些植物中擁有的這種化學成分最多,它是否可以跨越血-腦障礙來治療腦瘧疾,它是否在口腔、靜脈、栓劑形式中起作用等。
過時的設備拖慢了研究進度。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研究者獲知,那種致命的化學物質(最初被稱為“青蒿素”,現在被稱為“阿爾特密斯”)擁有一種此前在自然界中從未被發現的結構。用化學術語來說,它是一種倍半萜內酯,伴有一種過氰化物橋。在2000個病人中進行的試驗顯示,它以迅捷的速度殺死了寄生蟲。
然而,身體排泄它的速度太快了,任何它錯過的寄生蟲都會卷土重來。於是,科學家開始把它和一些藥性慢但更持久的藥物混合,創造了現在所謂的阿爾特密斯綜合療法(這是一種新的綜合療法,其中包括甲氟喹。)。
2006年,“523項目”前副主管張建芳(音)撰文回顧了項目的曆史。文中披露了一些扣人心弦的細節:項目研究人員曾經發生了小規模的派係鬥爭;文化大革命的街鬥迫使一個實驗室轉入了一間地下室;項目的醫生在中國南部的熱帶山區的偏遠鄉村進行臨床試驗,以糙米和蔬菜為生,其他醫生則和越共在“胡誌明小道”上跋涉。
毛澤東1976年去世。1981年,“523項目”被正式解散。不過,臨床工作仍在繼續。
藥效顯著 推廣受阻
基斯•阿諾德曾經幫助軍方研製甲氟喹,後來在香港大學研究瘧疾。1979年,他設法進入中國,希望在那裏試驗他的藥物。他遇到了李國橋(音)博士,後者正在試驗阿爾特密斯綜合變種。阿諾德博士說,他們決定進行對抗性的試驗,結果中國的神秘藥物擊敗了他的藥物。
沒有多久,為了回應一些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家開始索要中國醫學刊物上的文章(最早的一篇於1977年發表)。當時有報道稱,一位南斯拉夫的化學家正在用艾草做實驗。
1982年,《柳葉刀》刊發了中國研究者寫的一篇文章。文章獲得一個獎項,但獎金支票用的是英國英鎊,無法在中國兌現。
阿諾德博士說,此後不久,沃爾特-裏德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波多馬克河岸上的艾草,並提取了阿爾特密斯。然而,這種藥物被埋沒了。直到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才對它表示支持。直到2006年,這種藥物才得以推廣。
這種藥物推廣滯後的原因是存在爭議的。中國當時正處在政治動蕩,雖然內外實驗室在就衍生品開展工作。但於由於當時中國並無專利法,也沒有采用過西方專利。因此,大型製藥公司無法獲取專利,賺取巨額利潤。瘧疾當時是一種窮人的疾病,今天的大規模捐助基金也不存在。
援助機構無法購買世界衛生組織不批準的藥物。阿諾德博士說,在接下來的數年裏,他試圖為他的中國合作者獲得許可,讓他們在泰國和越南進行臨床試驗,但沒有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批準(作為一個聯合國機構,世界衛生組織有大膽的舉措,但20世紀90年代是其士氣尤其低下、持續內鬥的10年。)。
由於每年有近100萬非洲兒童死亡,阿諾德博士譴責世界衛生組織的猶豫不決為“種族滅絕”。
美國軍方堅持用甲氟喹,不管其花費。直到2002年,就在無國界醫生組織呼籲采用阿爾特密斯時,聯合國國際開發署的一位顧問仍然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它“還沒有為黃金時段做好準備”。甚至就在氯喹和其它便宜的老藥遭到普遍抵製時,他仍然在為它們辯護。
成就歸屬引發爭議
此前人們使用金雞納樹皮治療瘧疾。
瑞典公司“諾瓦爾提斯”最終打破了僵局。它購買了一項關於阿爾特密斯綜合混合物、阿爾特密斯衍生物、本芴醇、另外一種中國藥物的中國專利,(這裏不明白,要查原文)並獲得了西方的專利,計劃以“雷阿米特”的名稱及高昂的價格把它賣給旅遊者和軍人。2001年,它同意以近乎成本的價格,以“考特姆”的藥名賣給世界衛生組織。
2002年,抗艾滋、結核、瘧疾全球基金創立。2005年,美國小布什政府也實施了“總統瘧疾倡議”。在上述背景下,大規模購買這種藥物的資金變得容易獲取。現在,有關機構每年為窮國購買的幾種綜合藥物的劑量達15億劑。
也因此,“523項目”在世的科學家以及一些局外人開始展開對獎勵的競爭。1996年,一個香港科研基金會確定了10位團隊領導者。2009年,周義清(音)因為“考特姆”獲得了歐洲專利辦公室頒發的“年度發明者”獎。
9月份,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的25萬美元獎金頒給了北京中國藥學研究所的屠呦呦。拉斯克委員會稱其為“阿爾特密斯的發現者”。
一些中國和西方的藥劑學家憤怒了。
尼古拉斯·J。懷特是牛津大學的一位傑出的瘧疾研究者。他說,“把這一發現歸功於一個人是不公平的”。他說,其他一些人同樣值得獲獎,其中包括臨床試驗的領導者李國橋博士和化學家李英(音)。
阿諾德博士同意上述觀點。拉斯克授獎詞提到了他和李國橋博士的工作。香港科技大學瘧疾研究者、曆史學家理查德·K。海恩斯稱,獎勵一名發現者是“一出滑稽戲”。
拉斯克基金會對此不予置評。不過,它指出,屠呦呦博士的授獎詞提到,“523項目”是集體的努力。
在頒獎禮舉行前的一次采訪中,81歲的屠呦呦博士說,她值得獲獎,因為她的團隊第一個分離出了青蒿的活性成分,而其它團隊則針對錯誤的植物開展工作。
此外,也正是她重讀了葛洪(四世紀的一位中醫)手稿。手稿指示,要把青蒿放在冷水裏泡,方能治療發燒。她意識到,傳統的提取方式煎藥正在摧毀那種活性成分。她轉向了乙醚,而青蒿成為了第一種可以完全殺死老鼠體內瘧疾的植物提取物。
屠呦呦博士說,在人體試驗開始之前,她和兩位同事服用了它,以確保它是無毒的。
她說,1977年第一篇論文共有四名作者,她是其中之一。那時候,西方甚至沒聽說有這種藥。1978年,她被挑選出來,接受了中國政府頒給“523項目”的集體獎。
然而,這一領域的甄別無論有多麽艱難,諾貝爾委員會都將被迫進行甄別。諾貝爾獎的規則規定,獲獎者不能超過三人。此外,獎項也不能頒給過世的人。這意味著,毛澤東沒有可能獲獎。
褚成炎
趙華棟供稿)
自序
公元1962年7月, 避暑於萬壽山頤和園介壽堂之東軒, 有暇將數十年之隨筆、雜抄, 選擇整理。
祖國醫學曆史悠久, 內容豐富, 其中精華頗多, 糟粕亦有。此冊乃三結合之雜抄也:一部分是文獻中所載各先哲之創方, 有卓越奇異之效且合乎經旨者;一部分是老醫口述, 卻具有深意者;一部分是民間驗方, 用之有效, 於理不悖者。錄之以供後學之參考。但是各方雖然妥善, 至臨床時必須辨證施治, 與證適合,方能有效, 若辨證不明, 則用之罔效。
年七十有五, 手拙、目瞥、筆鈍矣。
(每日更新,敬請期待正文部分)
褚成炎
趙華棟供稿)
自序
公元1962年7月, 避暑於萬壽山頤和園介壽堂之東軒, 有暇將數十年之隨筆、雜抄, 選擇整理。
祖國醫學曆史悠久, 內容豐富, 其中精華頗多, 糟粕亦有。此冊乃三結合之雜抄也:一部分是文獻中所載各先哲之創方, 有卓越奇異之效且合乎經旨者;一部分是老醫口述, 卻具有深意者;一部分是民間驗方, 用之有效, 於理不悖者。錄之以供後學之參考。但是各方雖然妥善, 至臨床時必須辨證施治, 與證適合,方能有效, 若辨證不明, 則用之罔效。
年七十有五, 手拙、目瞥、筆鈍矣。
(每日更新,敬請期待正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