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無邊,有生命。人是動物,也是狼。來自遠方的狼,在想啥呢?
個人資料
大江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醫數據庫的建立

(2016-12-29 13:14:52) 下一個

中醫難學,需要數理化文史哲天地生。。。需要在腦中建立1個獨特的大容量的數據庫。

素問所謂。。。

素問,也是樸素之問,還是終極之問,比如蘇格拉底之問,比如屈原的天問。。。都是1種終極之問。也是,古今人類都欲獲知尋解之問。

醫師有義務盡力解答生命,竭力實證,並如實相告。

建立數據庫的過程枯燥,考驗意誌。

挑戰意誌一一意。

製造提取數據的程序過程挑戰邏輯,常使人敗。

因此,中醫人類達至上工者寡。

內經素問:病已成而後治之。。。僻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金匱要略:上工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

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唯治肝也。

而中醫師者,可有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但是,對中醫學理,醫道,醫術的真知,並精確掌握卻是人間妙境,對於智慧的人類與好奇者,都是1種挑逗,這是中醫學做為1種純正的人類醫學,做為1種文明,1種文化現象,1種存在的學科物種,1種科學/學科的魅力之所在。

而《黃帝內經》《難經》《傷寒卒病論》《肘後救卒方》等史上著名的中醫經典之作,顯然是史上最智勇最自信的中國人所作。

人類之思偉大,沒有神馬超過對生命的思索與實證更偉大。


當年,醫師們對1種流血事件茫然無知,後來,經詳細觀察,得到1種大數據,數據顯示:此病最常見於遠洋航海的船員群,他們食物充足,但是缺少新鮮的蔬菜水果,終致血液敗壞,壞血病發生。
化學可以確定此種物質的分子結構,並將此物質命名為維生素C。
已知此物質廣泛存在新鮮水果蔬菜之中,當然也應存在於人類血液裏。
而人類生命體需要複雜全麵的多種營養物,這種現象,早己被有意無意地記載於黃帝內經素問之中,其實這也是人類攝食的生命常態,就如同人生長發育,翻爬坐臥立行走遵從同1種自然大數據,而人行走也無須精確先邁左腿與右腿,精確計算每天行走多少步。。。
隨機海選的自然態勢,蘊含著研究者所需的所有大數據,宜以自然之法粹取,數據才可能有研究意義。
自然之法,介於有意無意之間,人們宜力避有意,謹遵無意,這有益於科研找出真相。
此種科學要素,也應當被科學家謹知。
中西人類每天都在行醫,使用數據,提取數據,創造數據。。。醫師所有的言行,都在有意無意之間。
而人類們每天都要探索未知,每天都要犯錯誤,並有意無意間說出大量假話,為了別人為了自己。
醫師的每1句話,都可能有漏洞。
邏輯漏洞,這隻有專業人士才有可能互相揭露,所以,人們必須力爭更專業。
中醫學,無論名為科學,還名為學科,肯定是1種專業,專業也是xx,由xxxx所構建。
所以,當魯迅先生批判中醫人是有意無意的騙子之時,其實是在表述1種觀感,1種醫學專業的普遍現象,他隻用在了中國人與中醫人這個群體上,因為他貌似掌握了科學。
而人類無知科學的時代,卻發生了人類,人類們創造了無數的生命科學大數據,再有意無意地記載於經典文字裏,卻並不被當代人類所看重,因為,當代人類重數據,卻普遍無視宇宙運動是隨意的,隨意所造的大數據,忘記了時空轉換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如果,當初的醫師們在醫學現象之海有意地觀察了1種特別的出血現象,則觀象本身就是重要的,而無論有意還無意,而重大醫學發現也常常是無意的。比如。。。科學研究與發現,需要1種無為而治,但是,金錢與名利,嚴重阻礙科學進步,因為,禁錮人智。無論如何,科學於近代準確地確認了1種流血現象是原於人類攝食行為出現了某種失常,導致了人類某群某特定營養物缺失,可能使人發病,甚至致命,而無論其它營養物的攝取有多完美。因此,人們將某特定物視為維生物。而所謂維生物,也是自然物,在可食之物中普遍存在,人類隻要有意無意之間謹遵自然,即可獲取。
內經所謂5555。
5穀為養,養者,營養物,稻麥稷黍豆牛羊雞犬豬葵韭藿薤蔥栆李栗杏桃。。。。毎項再分5,無限可分。足以獲得完美維生物。
同理可證,人類生命所需的維生素也是無極的,都存在於自然生態係統中。
人類隻要有意無意地親近自然,愛護xx,就可以有意無意地遠離某種疾病。
而當代人類發現了命名了多種維生素A,B,C,D,E。。。其實,還有F,G,H。。。直至X,Y,Z。
或許還有N種。
當代人類濫用轉基因食物,可能致使人類食用過多的光鮮亮麗的偽食物,導致某種未知的維生素嚴重缺失而發病,比如哮喘病。
我嚴重懷疑某些兒童的哮喘病的病因是母親過食轉基因食物,兒童過食轉基因食物所導致,因為,動植物基因決定動植物細胞特性,動植物細胞的特性由分子結構表達,動植物細胞的分子結構由基因操控,當代人類的食物的物質結構已經由漸變到突變,已使人類的原始自然生命程序1時錯愕,難以精準識別,應激誤判,終致嚴重的疾病發生。

而當全世界的人們都熟知中醫,讀過些中醫經典,可以深知更多的自然道理,掌握更多的1些醫學大數據,有意無意地5555。。。則可能避免了壞血病的發生。
而當科學家知道了更多的知識與掌握了科學工具時,應該更努力地破解生命之迷,而不僅僅是重複醫學現象,而解答醫學現象,首先要尊重1種已經的存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40、維生素C的發現

一、海上的不治之症——壞血病

壞血病在以前被稱為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開始的時候患者四肢無力,煩躁不安,皮膚易紅腫、肌肉疼痛。然後會出現在臉部腫脹,牙齦出血,牙齒脫落,口臭等症狀。皮膚下大片出血(看來像是嚴重的打傷)。最後是嚴重疲憊﹑腹瀉呼吸困難,最後因器官腎衰竭而致死亡。

壞血病主要發生於航海船員、海盜等人群。這種病率首先被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描述。從15世紀中國的鄭和多次率領長期航海的記載來看地,並無發現有大量船員因長期航行而染上壞血病而死,這說明東方已經知道多備蔬菜和水果預防本病,並用於實踐。然而長期以來,西方也有多人積極推薦水果、蔬菜,如檸檬等在航海中預防壞血病的作用,但並沒有推廣應用,客觀原因是當時缺乏保存新鮮蔬菜、水果的方法,因而在地理大發現的年代,西方探險家及航海家們備受此病的困擾。

1536年,發現聖勞倫斯河的法國探險家Jacques Cartier,從印地安人那裏學到利用當地柏樹葉(鬆針)煮茶飲用,成功地救治許多船員。後來發現,每100克這種柏樹葉中含有50mg維生素C,但這一應用沒有推廣。1740年,英國的George Anson率領1854人的艦隊進行環球探險,結果隻剩下188船員,其餘大多數死於壞血病。

18世紀中葉,蘇格蘭海軍軍醫James Lind 發現此病與飲食有關,他以12位患有壞血病的船員為對象,設計並實施了曆史上第一個飲食與壞血病的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檸檬對壞血病的預防作用。1753年,Lind發表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且他還提取橘子汁,作為治療壞血病的藥物出售。但他自製的“藥”因為氧化,使得其中維生素C失活,而效果甚微。所以英國海軍部門也就沒有對他的實驗在意。

1768–1971年間,的英格蘭探險家James Cook在環球探險中對船員下達了嚴格的命令,包括保持嚴格的幹淨,禁止用銅鍋煮食物(產生的一種銅的化合物可以加速食品中的維生素氧化),盡可能地更換新鮮食品。結果他的船員沒有發生過壞血病。但他的辦法對其它英國艦隊的效果有限。

直到1790年代,負責海軍衛生的Gilbert Blane堅持推廣了Lind的方法,強製海軍船員吃新鮮的橘子和檸檬汁,英國海軍才消除了壞血病。也因此,英國人被戲稱為“lime-juicer”後來被稱為“limey”。



二、意外發現的疾病動物模型

雖然壞血病的發病越來越少,但治療壞血病的關鍵因子仍然沒有找到。多個研究團隊不斷分離新鮮水果中的物質,但卻無法驗證其分離到的物質到底是不是治療因子,原因是當時隻能在壞血病患者身上驗證,缺乏動物模型。

1907年,兩個挪威生理學家Axel Holst和Theodor Fr氀椀挀梔,在研究腳氣病與維生素關係時,希望建立一種小型動物模型,以取代通常用的鴿子模型,他們選擇了荷蘭豬進行嚐試。首先他們按照在鴿子上建立腳氣病的方法,用同樣的食物(經處理過的穀物和麵粉)喂養荷蘭豬,結果一段時間後,荷蘭豬產生了典型的壞血病的症狀。於是壞血病的動物模型被建立起來。後來人們發現,這是因為人體與荷蘭豬均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C,而其它動物則可以,可以說這是一個極為巧合的發現。

當時一般認為,這種疾病隻在人身上存在,所以兩人建立的動物模型對於研究壞血病意義非凡。當時維生素的概念越來越流行,1928年,新鮮蔬菜、水果當中這種抗壞血病因子被認為是維生素的一種,並被命名為“水溶性因子C”。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Charles Glen King采用了這一動物模型,用於篩選治療壞血病的“水溶性因子C”。



三、維生素C的分離、合成



匈牙利科學家Albert Szent-Gyorgyi曾在多個國家求學,研究了生物的氧化還原機製。1927年,他受邀到英國劍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當時他剛開始檢測腎上腺皮質中的抗氧化物質。到劍橋後,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在英國化學家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的實驗室中成功地從牛的腎上腺中分離出1克較純的抗氧化物質,他根據經驗,認為化學式為C6H8O6,並命名為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

1929年他到美國梅奧醫院做研究,從牛腎上腺中分離出較多這種物質。他將一半提煉出純粹的這種物質送給英國的英國伯明翰大學的醣類研究化學家Norman Haworth進行分析。可是那時技術尚不成熟,由於量較少,Haworth還是沒能夠確定這種物質的結構。

1930年Szent-Gyorgyi回到匈牙利,他的團隊發現匈牙利的一種常見的辣椒中含有大量的這種物質。他成功地從中分離出1公斤的己糖醛酸,並再送一批給Haworth繼續分析。這一次,Haworth不負所望,成功分析出了這一物質的結構,從而可以合成維生素C。但是,因為Gyorgyi等人對壞血病動物模型不了解,所以雖然他懷疑這種物質就是治療壞血病的特殊因子,但未能進行驗證。

193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Charles Glen King,通過間接的方式,從Gyorgyi實驗室得到了這種物質,他立即進行動物模型實驗,發現己糖醛酸就是治療壞血病的維生素。King與Gyorgyi先後在兩個星期的間隔內發表了相關的文章。

1937年, Gyorgyi獲得了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因為發現了“與生物燃燒過程有關的發現,特別是關於維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而Haworth也因確定維生素C的化學構造,並且用不同的方法製造出維他命C,而獲得了同年的諾貝爾化學獎。Szent-Gyorgyi和Haworth還把維生素C命名為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



四、維生素C的工業生產

1933年,瑞士化學家Tadeus Reichstein獨立於Haworth發明了維生素C的合成方法,並被命名為Reichstein過程。這是一個6步反應,其中包括微生物的發酵。1935年,這一知識產權轉讓給羅氏公司。1942年,Kurt Heyns 對本技術作了修正,使之成為隨後幾十年工業生產維生素C的主要方法。世界上第一個作為藥品上市的維生素C由默克公司推出,商品名Cebion。羅氏的商品名則是 Redoxon。

1960年代末,北京製藥廠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從采集的670個土壤試樣中分離得到1615株細菌,然後經過培養,得到了一株優選菌株,從而開發了二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C中間體—2-酮基-L-古龍酸。維生素C 生產的二步發酵法主要發明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尹光琳, 陶增鑫,嚴自正;北京製藥廠:寧文珠,王長會,王書鼎。(這些研究者的資料有限,搜索下來多是相關領導的講話及評價。)這項技術的知識產權(國際使用權)於1985年出售給瑞士羅氏公司,金額達到550萬美金。

世界各國的衛生組織不斷提高健康人每天的維生素C攝入量,美國目前已經達到90mg/天(成年男子)。因而維生素C作為藥品和食品添加劑的用量也越來越大,全世界平均每年需求達到11萬噸。

眾多中國企業利用二步發酵技術生產維生素C,但主要依賴原料出口。由於中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因而出口量也在減少。2011年,美國控訴4家中國維生素C生產企業,蓄意減少生產,抬高價格。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維生素c 鎖定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維生素C(英語:Vitamin C,又稱L-抗壞血酸)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抗壞血酸在大多的生物體可借由新陳代謝製造出來,但是人類是最顯著的例外。最廣為人知的是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在生物體內,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的威脅,維生素C同時也是一種輔酶。其廣泛的食物來源為各類新鮮蔬果。
維生素C(英語:Vitamin C,又稱L-抗壞血酸)為酸性己糖衍生物,是稀醇式己糖酸內酯,Vc主要來源新鮮水果和蔬菜,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Vc有L-型和D-型兩種異構體,隻有L-型的才具有生理功能,還原型和氧化型都有生理活性。[1]
中文名 維生素C,抗壞血酸 外文名 Ascorbic Acid 熔 點 190 - 192℃ 溶解性 333 g/L (20℃) 比旋度 +20.5°至+21.5° 分子量 176.12 分子式 C6H8O6 密 度 1.954g/cm3
目錄
1 組成結構
2 理化性質
3 藥物功能
? 防治疾病
? 其他功能
4 藥物作用
5 飲食攝入
6 吸收代謝
7 服用禁忌
8 攝入標準
? 攝入過量
? 攝入缺乏
9 食物來源
10 藥物實驗
11 發展曆程
12 製備方法
13 不良反應
14 聯用反應
組成結構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是一種含有6個碳原子的酸性多羥基化合物,分子式為C6H8O6,分子量為176.1。
天然存在的抗壞血酸有L型和D型2種,後者無生物活性。維生素C是呈無色無臭的片狀晶體,易溶於水,不溶於有機溶劑。在酸性環境中穩定,遇空氣中氧、熱、光、堿性物質,特別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銅、鐵等金屬離子存在時,可促進其氧化破壞。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較多,故蔬菜儲存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實中含有的生物類黃酮,能保護其穩定性。
理化性質
維生素c圖冊
維生素c圖冊(6張)
外觀:無色晶體
沸點:無
熔點:190~192℃
酸性:維生素C分子結構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於受共軛效應的影響,酸性較強(pK =4.17);C2位OH由於形成分子內氫鍵,酸性極弱(pK =11.75)。故維生素C一般表現為一元酸,可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鈉鹽。
紫外線吸收最大值:245nm
熒光光譜:
激發波長:無
熒光波長:無
英文名稱:Vitamin C[2]
CAS號:50-81-7
EINECS號:200-066-2
InChI編碼:InChI=1/C6H8O6/c7-1-2⑻5-3⑼4⑽6⑾12-5/h2,5,7-10H,1H2/t2-,5+/m0/s1
分子量:176.13
IUPAC名:2,3,5,6-四羥基-2-己烯酸-4-內酯
在幹燥空氣中比較穩定,不純和許多天然產品,能被空氣和光線氧化,其水溶液不穩定,很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遇光、 熱、鐵和銅等金屬離子均會加速氧化。能形成穩定的金屬鹽。為相對強的還原劑,貯存日久色變深,成不同程度的淺黃色。半數致死量(小鼠、靜脈)LC50:518mg/kg
遇空氣和加熱都易引起變質,在堿性溶液中易於氧化而失效。在空氣條件下。在水溶液中迅速變質,是強還原劑。
廣泛分布於動植物體內。幹燥時對空氣穩定。水溶液迅速被空氣氧化。[2]
藥物功能
防治疾病
緩解白癜風
黑色素的生成、轉移與降解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影響其代謝,導致皮膚顏色變化。經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酪氨酸—酪氨酸酶反應受到幹擾便影響了黑色素的合成。以抗壞血酸(維生素C)為例,如在這一反應中加入抗壞血酸,就會阻止多巴< 進一步氧化為多巴色素,並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還原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很多白癜風患者就對VC特別敏感,看到某某含有VC就不敢食用,這其實是不必要的!對於VC的食用量,是要適量就行,畢竟它也是人體不可缺失的。
降低癌症發病
全世界專家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每天吃新鮮水果,特別是柑桔類水果,胃癌、食管癌、口腔癌、咽癌及宮頸癌的發病率會大大降低,還有些研究指出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有助於預防結腸癌和肺癌。
在美國,30年代胃癌在死亡病因中占第一位,胃癌下降到第七位,研究人員意識到,這種超常的健康趨勢並不是歸功於任何醫療措施,事實上是由於食物有了冰箱冷藏,加以空運發達,人們能夠吃到更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而吃鹽醃或漬的食物相對的減少的緣故。日本北部胃癌發病率始終很高,那裏人們喜歡用鹽醃漬的食品,喜歡大醬、醃菜和鹹魚。雖有冰箱,但飲食習慣沒有改變。另外,伊朗部分地區的胃癌發病率也很高,沒有什麽其他解釋,隻是因為人們營養太差,能進的水果與蔬菜很少,維生素C攝入量嚴重不足。專家們早已證明維生素A與肺癌的密切關係,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醫學院的研究發現,維生素E和維生素C的水平降低,對肺癌有著更為重要的聯係。此外,多項研究分別證實,攝入維生素C不足,與子宮頸癌、直腸癌的多發,均有密切關係。
維生素C能阻斷致癌物亞硝酸銨的形成。鹽醃、漬和熏製食品含亞硝酸鹽(鹹肉、香腸之類也一樣),亞硝酸鹽與胺在胃中結合形成致癌物亞硝酸銨。不少亞硝酸鹽也來自新鮮食物,它們開始是以硝酸鹽形式存在,那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唾液中的細菌使自然硝酸鹽變成一回亞硝酸鹽,在胃酸作用下,亞硝酸鹽會合成亞硝酸銨。這些情況下不知不覺地在你胃中進行除非你吃了含維生素C的食物。專家們的研究表明:將亞硝酸物與胺放在一起,同時加入維生素C,維生素C能阻斷亞硝胺的形成。
動物實驗顯示:小鼠喂以亞硝酸鹽和胺後得了腫瘤,而在食物內加入維生素C,顯示出腫瘤被抑製。這是因為亞硝酸物首先與維生素C反應,導致沒有足夠的亞硝酸物與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在進食的時間時裏,維生素C與亞硝酸物反應最佳,因為這時胃的酸度正好發揮維生素C催化劑作用。上述情況同樣發生在胃裏,蔬菜中雖天然地含有亞硝酸鹽,但同時也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因此,你不必為食用蔬菜擔心,問題是要注意蔬菜的保存和烹調,盡量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臨床研究發現,各類晚期癌症注射大劑量維生素C,每天10-30克,能明顯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大量攝入維生素C,可以製造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癌的淋巴細胞高效率地發揮作用(但大量的維生素C有使吞噬細胞降低吞噬能力的作用)。英國科學家們也觀察到,人們白細胞中維生素C的含量與年齡成反比。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加,白細胞中維生素C含量呈下降趨勢(也許,這也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較差、癌症易於在老年人向上發生的因素之一)。若給老年人每天補充維生素C80毫克,9個月之後,其白細胞維生素C含量可恢複到年輕人水平。還有人認為血液中維生素C水平的高低,與老年人的壽命長短成正比例。一美國醫生說,他發現血液中維生素C水平高的人壽命長。雖說這類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的佐證,但癌症患者體內維生素C的水平無一例外都很低。兩者聯係起來考察,無疑向我們提示著維生素C不容忽視的作用。此外,專家們認為維生素C還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抑製某些化學物質氧化為致癌物;能阻斷致癌物的活化;英國的研究人員測定補充維生素C(1000毫克,每日4次,為期一周)前後受試者胃液中誘變劑的活力,發現補充後活力降低近半。
其他功能
維生素c對植物的作用
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幫助植物抵抗幹旱、臭氧和紫外線。維生素C保護植物免受光合作用中有害副作用的侵害。
維生素C能抗壞血病,故又稱抗壞血酸。是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蔬菜及許多生物中的一種重要的維生素,作為一種高活性物質,它參與許多新陳代謝過程。近幾年來在植物衰老和逆境等自由基傷害理論的研究中,維生素C作為生物體內對自由基傷害產生的相應保護係統成員之一,更引起了人們的研究興趣。因此對其含量的測定,可作為抗衰老及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標,同時對鑒別果樹品質優劣、選育良種都具有重要意義。
藥物作用
維生素C為抗體及膠原形成,組織修補(包括某些氧化還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葉酸的代謝,鐵、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維持免疫功能,羥化與羥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等所必需,同時維生素C還具備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製酪氨酸酶的形成,從而達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在人體內,維生素C是高效抗氧化劑,用來減輕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基底的氧化應力(oxidative stress)。 還有許多重要的生物合成過程中也需要維生素C參與作用。
由於大多數哺乳動物都能靠肝髒來合成維生素C,所以並不存在缺乏的問題;但是人類、靈長類、土撥鼠等少數動物卻不能自身合成,必須通過食物、藥物等攝取。
參與羥化反應。羥化反應是體內許多重要物質合成或分解的必要步驟,在羥化過程中,必須有維生素C參與。
  ⑴促進膠原合成。維生素C缺乏時,膠原合成障礙,從而導致壞血病。
  ⑵促進神經遞質(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合成。
  ⑶促進類固醇羥化。高膽固醇患者,應補給足量的維生素C。
  ⑷促進有機物或毒物羥化解毒。維生素C能提升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強藥物或毒物的解毒(羥化)過程。
還原作用。維生素C可以是氧化型,又可以是還原型存在於體內,所以可作為供氫體,又可作為受氫體,在體內氧化還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⑴促進抗體形成。高濃度的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蛋白質中的胱氨酸還原為半胱氨酸,進而合成抗體。
⑵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C能使難以吸收的三價鐵還原為易於吸收的二價鐵,從而促進了鐵的吸收。此外,還能使亞鐵絡合酶等的巰基處於活性狀態,以便有效地發揮作用,故維生素C是治療貧血的重要輔助藥物。
⑶促進四氫葉酸形成。維生素C能促進葉酸還原為四氫葉酸後發揮作用,故對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也有一定療效。
⑷維持巰基酶的活性。
其他功能
⑴解毒。體內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後,可以緩解鉛、汞、鎘、砷等重金屬對機體的毒害作用。
⑵預防癌症。許多研究證明維生素C可以阻斷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合成,預防癌症。
⑶清除自由基。維生素C可通過逐級供給電子而轉變為半脫氧抗壞血酸和脫氫抗壞血酸的過程清除體內超負氧離子(O2-)、羥自由基(OH · )、有機自由基(R · )和有機過 氧基(ROO · )等自由基;使生育酚自由基重新還原成生育酚,反應生成的抗壞血酸自由基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被NADH2的體係酶作用下還原為抗壞血酸。[3]
飲食攝入
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新鮮蔬菜與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等中含量豐富;水果中,酸棗、鮮棗、草莓、柑橘、檸檬等中含量最多;在動物的內髒中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C。
每100g食物中VC含量排名(mg)(數據引自《中國食物成分表2012修正版》)
1 棗(鮮) 243
2 辣椒(紅小) 144
3 棗(蜜棗,無核) 104
4 大蒜(脫水) 79
5 蘿卜纓(白) 77
6 莖用芥菜(青菜頭) 76
7 芥菜(大葉芥菜) 72
8 青椒(燈籠椒,柿子椒,大椒) 72
9 番石榴(雞矢果,番桃) 68
10 油菜苔 65
11 獼猴桃(中華獼猴桃,羊桃) 62
12 辣椒(尖,青) 62
13 菜花(花椰菜) 61
14 紅菜薹 57
15 湯菜 57
16 苦瓜(涼瓜,賴葡萄) 56
17 菜節(油菜苔,油菜心) 54
18 紅果(山裏紅,大山楂) 53
19 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 52
20 芥藍(甘藍菜) 51
吸收代謝
維生素C的吸收
維生素C結構式
維生素C結構式
吃入的維生素C通常在小腸上方(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被吸收,而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時口中的黏膜也吸收少許。
從小腸上方被吸收的維生素C,經由門靜脈、肝靜脈輸送至血液中,並轉移至身體各部分的組織。
當人吃入維生素C之後,腦下垂體、腎髒的維生素C濃度最高,其次是眼球、腦、肝髒、脾髒等部位。當體內維生素C總儲存量小於300毫克時,就有發生壞血病的危險,人體最大的儲存量為2000毫克。
小腸的吸收率視維生素C的攝取量不同而有差異。當攝取量在30-60mg時,吸收率可達100%;攝取量為90mg時,吸收率降為80%左右,攝入量為1500mg時降為49%,攝取量為3000mg時降為36%,攝取量12000mg時降為16%。
吸收率除了受到攝取量影響外,也會受到發燒、壓力、長期注射抗菌素生素或皮質激素等影響而降低。也因飯後和空腹而有所不同,因個人攝取的差異也有不同。
根據吸收率的大小,維生素C較有效的攝取,以一日三次、餐後馬上攝取為佳,而且這樣也可預防因高劑量的維生素C所帶來的副作用。
胃腸道吸收,主要在空腸。蛋白結合率低。以腺體組織、白細胞、肝、眼球晶體中含量較高。人體攝入維生素C每日推薦需要量時,體內約貯存1500mg,如每日攝入200mg維生素C時,體內貯量約2500mg。
維生素C的代謝
維生素C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及轉換方式,仍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維生素C最後的代謝物是由尿液排出。如果尿中的維生素C的濃度過高時,可讓尿液中酸堿度降低,防止細菌孳生,所以有避免尿道感染的作用。
草酸是維生素C的其中一個代謝產物,它的排出量因人而異,平均一天有16-64MG的草酸由尿中排出。一般人擔心 過多的草酸會造成結石,其實身體中草酸的含量,除一部分由維生素C代謝而來外,其餘大部分是直接從食物中攝取,或是由氨基酸類食物代謝所產生。
由實驗得知,即便是攝取高量的維生素C,尿中草酸量並不會因此而增加,因此無須擔心維生素C帶來結石的問題。
維生素C經由腎髒排泄,所以腎髒具有調節維生素C排泄率的功能。當組織中維生素C達飽和量時,排泄量會增多;當組織含量不足時,排泄量則減少。肝內代謝,極少量以原形或代謝產物經腎排泄。當血漿濃度大於14μg/ml時,尿內排出量增多。可經血液透析清除。
注意事項
加熱、光照、光照、長時間儲存都會造成維生素的流失和分解。寄生蟲、服用礦物油、過量的膳食纖維等會妨礙維生素的吸收。
服用禁忌
●維生素C以空腹服用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潰瘍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對潰瘍麵產生刺激,導致潰瘍惡化、出血或穿孔。
●腎功能較差的人不宜多服維生素C。若長期超劑量服用維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過多,胃液反流,甚至導致泌尿係統結石。尤其是腎虧的人更應少服維生素C。
●大量服用維生素C後不可突然停藥,如果突然停藥會引起藥物的戒斷反應,使症狀加重或複發,應逐漸減量直至完全停藥。
●維生素C不宜與異煙肼、氨茶堿、鏈黴素、青黴素及磺胺類藥物合用;否則,會使上述藥物因酸性環境而療效降低或失效。
●維生素C對維生素A有破壞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維生素c以後,會促進體內維生素A和葉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維生素C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維生素A和葉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維生素C與阿司匹林腸溶片合用會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療效。
●服用維生素C的同時,不要服用人參。
●維生素C與葉酸合用也會減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療貧血必須使用時,可間斷使用,不能同時服用。
●亂服藥物會損失體內維生素C。如果未經醫生允許,亂服藥物,除會損害健康外,還會造成體內維生素C的流失。
●維生素C片劑應避光在陰涼處保存,以防止變質失效。
●維生素C不能與蝦,螃蟹等甲殼類的海鮮一起大量服用,會產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此條為網上流言,其“大量”意為需在24小時內同時服用約50斤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以及200斤左右的海鮮)
●服用維生素C忌食動物肝髒。維生素C易氧化,如遇銅離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動物肝髒含銅量很高,如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食用動物肝髒,維生素c就會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5]
攝入標準
攝入過量
維生素C在體內分解代謝最終的重要產物是草酸,長期服用可出現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結石。[6]
過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應:每日服1~4g,可引起腹瀉、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時尚可見泌尿係結石、尿內草酸鹽與尿酸鹽排出增多、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內溶血或凝血等,有時可導致白細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過5g時,可導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婦服用大劑量時,可能產生嬰兒壞血病。
攝入缺乏
抗壞血酸缺乏,喪失了它最重要的功能,即羥脯氨酸和賴氨酸的羥基化過程不能順利進行,膠原蛋白合成受阻,引起壞血病的發生。早期表現為疲勞、倦怠,牙齦腫脹、出血、傷口愈合緩慢等,嚴重時可出現內髒出血而危及生命。[6]
長期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營養缺乏病稱壞血病(scurvy),臨床上典型的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皮膚淤點、淤斑,以及全身廣泛出血為特征。早在16世紀前後,已觀察到這種缺乏病的流行。大規模的維生素C缺乏病已少見,但在嬰幼兒和老年人中仍有發生。成年人中壞血病較少見,但限製飲食或長期又不吃果蔬者,常會導致維生素C缺乏病。
1.攝入不足
食物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或在食物加工過程中處理不當使維生素C破壞等情況導致維生素C供應不足;乳母膳食長期缺乏維生素C,或以牛乳或單純穀類食物長期人工喂養,.而未添加富含維生素C輔食的嬰兒,也容易發生維生素C缺乏。
2.需要量增加
新陳代謝率增高時,維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嬰兒和早產兒生長發育快,需要量增加;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嚴重創傷等維生素C需要量增加,若食物所供應的維生素C不能滿足機體的特殊需求,則可導致維生素C缺乏。
3.吸收障礙
慢性消化功能紊亂,長期腹瀉等可致吸收減少。
4.藥物影晌
某些藥物對維生素C的代謝有一定的影響,如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四環素、降鈣素、阿司匹林等可影響機體維生素C的代謝,從而導致維生素C缺乏。
另外,酗酒、偏食者也容易發生維生素C缺乏。
人體雖不能合成維生素C,但機體攝取外源性維生素C後,在體內能保持一定量的儲存,故即使完全缺乏維生素C供應,亦需經曆一段時間才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症狀。
1.一般症狀
起病緩慢,維生素C缺乏約需3~4個月方出現症狀。早期無特異性症狀,病人常有麵色蒼白、倦怠無力、食欲減退、抑鬱等表現。兒童表現易激惹、體重不增,可伴低熱、嘔吐、腹瀉等。
2.出血症狀
皮膚淤點為其較突出的表現,病人皮膚在受輕微擠壓時可出現散在出血點,皮膚受碰撞或受壓後容易出現紫癜和淤斑。隨著病情進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圍角化和出血,毛發根部卷曲、變脆。齒齦常腫脹出血,容易引起繼發感染,牙齒可因齒槽壞死而鬆動、脫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見消化道出血、血尿、關節腔內出血、甚至顱內出血。病人可因此突然發生抽搐、休克,以至死亡。
3.貧血
由於長期出血,另外,維生素C不足可影響鐵的吸收,患者晚期常伴有貧血,麵色蒼白。貧血常為中度,一般為血紅蛋白正常的細胞性貧血,在一係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骨骼症狀
長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幹骺端脫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導致假性癱瘓。在嬰兒早期症狀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狀體位(piched frog position),對其四肢的任何移動都會使其疼痛以致哭鬧,主要是由於關節囊充滿血性的滲出物,故四肢隻能處於屈曲狀態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長骨幹腫脹、壓痛明顯。少數患兒在肋骨、軟骨交界處因骨幹骺半脫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稱“壞血病串珠”,可出現尖銳突起,內側可捫及凹陷,因而與佝僂病肋骨串珠不同,後者呈鈍圓形,內側無凹陷。因肋骨移動時致疼痛,患兒可出現呼吸淺快。
5.其他症狀
病人可因水瀦留而出現水腫,亦可有黃疸、發熱等表現。有些病人淚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減退甚至喪失,而出現與幹燥綜合征相似的症狀。由於膠原合成障礙,傷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受影響,容易引起感染。
臨床症狀
根據病人的飲食情況、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別是具有特征性的皮膚出血病變,一般可作出診斷。兒童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若孕婦維生素C缺乏,則新生兒出生後即出現症狀。
維生素C缺乏需達嚴重程度時才出現典型臨床症狀,臨床上一般較為少見,因此實驗室檢查對於了解機體維生素C儲存狀態及其缺乏的早期診斷有參考價值。
1.毛細血管脆性實驗(CFT,又稱束臂實驗)
維生素C缺乏,導致膠原蛋白合成障礙,毛細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壞,其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在對靜脈血流施加一定壓力時,毛細血管即可破裂而發生出血點,出血點數目可反應毛細血管受損的程度。
2.血漿及白細胞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
血漿和白細胞中維生素C濃度測定為目前評估機體維生素C營養狀況最實用和可靠的指標。血漿維生素C水平隻能反映維生素C的攝入情況,白細胞中維生素C水平反應機體內維生素C的儲存水平。血漿維生素C≤11.4μmol/L(≤2.0mg/L)為缺乏;白細胞中的維生素C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各類維生素的發現

2010-08-12 17:53 [查查吧] 來源:www.chachaba.com

維生素的發現
  維生素的發現是20世紀的偉大發現之一。1897年,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在爪哇發現隻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腳氣病,未經碾磨的糙米能治療這種病。並發現可治腳氣病的物質能用水或酒精提取,當時稱這種物質為“水溶性B”。
1906年證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水以外的“輔助因素”,其量很小,但為動物生長所必需。1911年卡西米爾?馮克(Kazimierz Funk)鑒定出在糙米中能對抗腳氣病的物質是胺類(一類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議命名為“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為“生命胺”。以後陸續發現許多維生素,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發現許多維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豐克的命名延續使用下來了,隻是將最後字母“e”去掉。最初發現的維生素B後來證實為維生素B複合體,經提純分離發現,是幾種物質,隻是性質和在食品中的分布類似,且多數為輔酶。有的供給量須彼此平衡,如維生素B1、B2和PP,否則可影響生理作用。維生素B 複合體包括:泛酸、煙酸、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吡哆醇(維生素B6)和氰鈷胺(維生素B12)。有人也將膽堿、肌醇、對氨基苯酸(對氨基苯甲酸)、肉毒堿、硫辛酸包括在B複合體內。  
 各類維生素的發現及來源  
 維生素A,抗幹眼病維生素,亦稱美容維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係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鬆香油),別稱抗幹眼病維生素 多存在於魚肝油、綠色蔬菜 。
  維生素B1,硫胺素,水溶性。由卡西米爾?馮克(Kazimierz Funk)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髒、大豆、肉類 。
  維生素B2,核黃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G 多存在於酵母、肝髒、蔬菜、蛋類  
 維生素B3,煙酸,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P、維生素PP、包括尼克酸(煙酸)和尼克酰胺(煙酰胺)兩種物質,均屬於吡啶衍生物。多存在於菸鹼酸、尼古丁酸 酵母、穀物、肝髒、米糠   維生素B4(膽堿),水溶性。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發現。維生素B族之一,多存在於肝髒、蛋黃、乳製品、大豆。  
 維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發現。亦稱為遍多酸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髒、蔬菜  
 維生素B6,吡哆醇類,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發現。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髒、蛋類、乳製品   維生素B7,生物素,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水溶性。多存在於酵母、肝髒、穀物   維生素B9,葉酸,水溶性。也被稱為蝶酰穀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多存在於蔬菜葉、肝髒。
  維生素B12,氰鈷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發現。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多存在於肝髒、魚肉、肉類、蛋類   肌醇,水溶性, 環己六醇、維生素B-h。多存在於心髒、肉類。  
 維生素C,抗壞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壞血酸 多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  
 維生素D,鈣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多存在於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維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 多存在於雞蛋、肝髒、魚類、植物油。  
 維生素K,萘醌類,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係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多存在於菠菜、苜蓿、白菜、肝髒。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百年回眸 維生素的發現

——揭開人類營養缺乏性疾病的奧秘
《中國醫藥報》 趙仲龍

  “民以食為天”。可見“食”是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可是吃什麽?如何吃?20世紀以前的醫學家,對這些並不太了解。所以,在人類曆史上,出現過許多營養缺乏性疾病。進入20世紀以後,營養作為一個學科名詞,大量出現在醫學文獻中,營養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20世紀營養學的成就,首先是對蛋白質在營養中的重要性,認識得越來越清楚。在這個領域裏,成績最為卓著的,是1906年英國的生物化學家霍普金斯和威爾科克在劍橋大學的一係列研究,以及後來美國康涅鍬格州農業研究所主任奧斯本和耶魯大學教授孟德爾的工作。他們曆時十數載,先後以不同膳食飼養白鼠,發現有的蛋白質營養價值高,有的則營養價值不完全。30年代,美國的營養學家羅斯等人,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搞清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  基酸”的差別,1938年,證明了人類需要8種必需氨基酸。從此,揭開了蛋白質的奧秘。
  20世紀初期,營養學領域的另一項重要成就之一,是維生素的接連發現。先後有維生素B1(1913年)、維生素A(1913年)、維生素D(1926年)、維生素C(1928年)、維生素B2(1933年)、維生素E(1936年)、維生素B6(1938年)、維生素K(1948年)被陸續分離出。
  20世紀後半葉,人們繼續在營養問題上開拓,終於發現了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有鋅、銅、錳、鈷、鉬等,一直到70年代,人們又發現了碘對人智力的影響。
由於營養學知識的進步,人們搞清楚了各種營養缺乏病的病因,便有可能采取“強化食物”等措施來加以施治,也使“完全胃腸道外營養法”成為可能。1968年,首先有人報道了這種治療方案,可以有效地挽救由於胃腸消化道功能障礙等原因而發生嚴重營養不良患者的生命。
  下麵介紹幾個人類發現維生素缺乏性疾病的故事,可以使我們深刻地了解營養學發展的曆程。
  腳氣病的病因 日本明治年間,海軍部隊流行腳氣病,使日本海軍的戰鬥力大受挫折,平均每年有1/3的水兵患有腳氣病。為了控製疫病蔓延,日本將領根據前人經驗,利用兩年時間,為艦艇上的官兵實施嚴格的飲食管製試驗,結果飲牛奶那組的官兵患腳氣病的人數急速下降。因此日本海軍下令每人每天飲用牛奶500克,自此腳氣病在日本海軍銷聲匿跡。然而,腳氣病的罪魁禍首並未查清。1906年,荷蘭醫生艾克曼通過家禽試驗,認為糙米中含有一種能預防和治療腳氣病的微量物質。無獨有偶,美國醫學家也對腳氣病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美國官兵食用精白米,腳氣病的患者也日漸增多,後來服用米糠提取液或食用糙米和豆類,腳氣病得以控製。由此他們也認為腳氣病的發生,與營養的關係甚為密切。1921年,英國化學家芬克在艾克曼的基礎上,終於從米糠中提取出維生素B1。至此,人類揭開了腳氣病的秘密,從而也奠定了人類研究維生素類化合物基礎。(2000.9.5 )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黃帝內經》裏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   “五穀:糠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篇》   秋天,氣候比較幹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飲食的損耗,所以除燥與進補被提到重要日程上來。 五穀為養白色食物趕走秋燥 “五穀”之說逐漸形成的習俗,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黃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類。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穀雜糧。   其中小米最被國人推崇,小米屬熱性,黃色,最補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時,米屬涼性,尤其適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麵屬熱性,最補心氣,冬種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種豆類比較適合在冬季食用。在臘八那天,傳統民俗要熬臘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紅豆等各種豆類,這也是非常順應天時的。   在古代中醫看來,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種穀物,也是對人體最為滋養的。五穀被看做各種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頓飯中,中醫認為應當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氣爽,但“燥”字當頭,為了避免其對身體帶來的傷害,應當以潤為主,而五穀可以養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中醫認為,五髒中的肺對應的是白色。要想達到潤肺的功效,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麵等。 五果為助 果核果肉渾身是寶   《黃帝內經》中的“五果”為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棗、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種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種非常豐富,如梨、葡萄、蘋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堅果)各具營養。果肉為了滋養果核而存在,因此堅果類如杏仁、核桃仁、鬆子仁等都是營養成分充足的好東西。   此外,梨、葡萄
等的果肉同樣也有潤澤之效。不過,梨性寒,若是腸胃不好,生吃則可能會腹瀉,不妨熟吃。 (食方一:銀耳、秋梨、紅蘋果、冰糖、蓮藕汁熬製成湯,酸甜可口,潤肺祛痰。)   五畜為益雖補精血兒童少食   《黃帝內經》中的“五畜”為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牛、狗、豬、羊、雞,即各種肉類。   成人食用一些肉類,可以大補精血,但對於發育不完全的小孩子來說,是不適合攝入過多肉類的,因為吃肉太多,可引發性欲。   而對於腸胃較弱的老人來說,由於各種肉類不易於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時小酌一些淡酒,並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蔥、薑、蒜等,以幫助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秋季,進補成為很多人的頭等大事,但也不適宜大補特補,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燉蘿卜湯,滋養身體。 五菜為充疏通氣息易於通便   《黃帝內經》中的“五菜”為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並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種蔬菜。   一般來說,各種蔬菜在古代作為饑荒時的補充而存在。而在現代,蔬菜則是我們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氣息,易於通便,滋潤秋燥;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五穀:即粟、豆 、麻、麥、稻。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五果:《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果即:李、杏、棗、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豬、雞等五種畜類肉。《素問·髒氣法時論》:“五畜為益。” 五菜:“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講究膳食平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類作為五穀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因為穀類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穀類、豆類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質相互補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棗、栗子等多種鮮果、幹果和硬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還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質。“五果”盡量生吃,才能保證養分中的維生素不受烹調的破壞。鮮果加工
成幹果,便於運輸和貯存,雖然水溶性維生素有損失,但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脫水而增多。硬果類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質類似豆類,可彌補穀類蛋白質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魚、蛋、奶之類的動物性食物。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可以彌補植物蛋白質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30人 喜歡 喜歡 回應 推薦 喜歡 你的回應 回應請先 登錄 , 或 注冊 推薦到廣播 這個小組的成員也喜歡去 中醫體質養生 (3279) 自然療法·整體健康 (2794) 中醫養生 (5615) 養生之道,從年輕做起 (6051) 經絡學 (934) 化妝品成分&有機生活 (868) 中醫養生俱樂部 與 健康投資管理 歡迎來到本組,讓我們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實踐,一起減肥,一起養生。 追求健康我想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更重要的還有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心態和價值觀,健康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等等,有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會更加地美妙。 減肥一定要有科學正確的理念來指導,不要采取錯誤的方式,追求所謂的快速減... 1447 人聚集在這個小組, 你是否願意成為其中的一員? 加入小組 最新話題 ( 更多 ) 女生髖很寬怎麽辦呢? (寶瓶子) 健康養生從2.12起,好女不過百之減肥有道 (白小菜好姑娘) 楊式太極拳二十四式拳譜和八段錦口訣 (唐山建民) 立秋時節話養生,怎麽樣在立秋時節養生保健 (唐山建民) 劉光瑞《中醫養生之道》講座筆記摘錄 (丹青小蝶) 一個蠻好的中醫養身網站,分享一下 (applehyuk) 【深度思考】中醫脈診,離我們有多遠? ([已注銷]) 陳大惠老師對話中醫女博士,給所有的人敲響警鍾! (iherb海淘達人) 全站熱點話題: 我比你們都懶,可是我還是白了(美即雙花... 1568回應 廠下廣卞廿士十一卉半與本二上旦上二本與... 213回應 【完結】受不了了,有頭發問題,痘痘,減... 133回應 老公出軌!從懷疑到確認的三天心碎經曆(轉... 110回應 基督徒的婚戀--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 28回應 各位覺得最霸氣的詩句是什麽? 187回應 【京瓣兒爵士鼓@北京教學】 1015回應 我想說說寫書法用的筆和紙,有人想聽嗎?1... 83回應 豆瓣小組手機客戶端 輕輕鬆鬆看小組,隨時隨地聊話題 ? 2005-2013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聯係我們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jky.qzedu.cn/zhsj/kp--zs/wss.htm
Translate this page
第一個維生素的發現. 維生素對於人類的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它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被稱之為“維生素”。人類缺乏維生素就會生種種毛病。ZT
第一個維生素的發現


  維生素對於人類的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它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被稱之為“維生素”。人類缺乏維生素就會生種種毛病。比如缺乏維生素A,就會得夜盲症;缺乏了維生素B,就會得腳氣病,缺乏了維生素C,就會得壞血病……。最早發現食物中維生素的,是荷蘭醫生埃克曼。
  19世紀80年代,當時荷蘭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上的居民們長期受著腳氣病的折磨,為解除這種病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威脅,1896年,荷蘭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開展研究防治腳氣病的工作。埃克曼也參加了這個委員會的工作。當時科學家和醫生們認為腳氣病是一種多發性的神經炎,並從腳氣病人血液中分離出了一種細菌,便認為是這種細菌導致了腳氣病的蔓延,它是一種傳染病。
然而埃克曼總感覺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這種病如何防治?是否真是傳染病?這些問題一直在他腦海盤旋,於是,他繼續著這種病的研究工作,並擔任了新成立的病理解剖學和細菌學的實驗室主任。
  1896年,就在埃克曼做實驗的陸軍醫院裏養的一些雞病了,這些雞得的就是“多發性神經炎”,發病症狀和腳氣病狀相同。這一發現使埃克曼很高興,他決心從病雞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起先他想在病雞身上查細菌。他給健康的雞喂食從病雞胃裏取出的食物,也就是讓健康的雞“感染”腳氣病菌,結果健康的雞竟然全部安然無恙,這說明菌並不是引起腳氣病的原因。
  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就在埃克曼繼續著他的實驗的時候,醫院裏的雞忽然一下子都好了。原來在雞患病之前,喂雞的人一直用醫院病人吃剩的食物喂雞,其中包括白米飯。後來,這個喂雞的人調走了,接替他的人覺得用人吃的上好的食物來喂雞太浪費了,便開始給雞吃廉價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雞的病反而好了。埃克曼分析:稻米生長的時候,穀粒外包裹著一層褐色的穀皮,這種帶皮的迷就是糙米。碾去穀皮,就露出白色的穀粒,這就是白米。這裏的人喜歡吃白米飯,給雞吃的剩飯也正是這種白米飯。結果一段時間後,就會得多發性神經炎。這樣說來,很可能在穀皮中有一種重要的物質,人體一旦缺乏後,就會得多發性神經炎。考慮了這些情況後,埃克曼決定再作一番實驗。他選出幾隻健康的的雞,開始用白米飯喂它們。過了一陣子,雞果然患了多發性神經炎。他隨即改用糙米來喂米,很快,這些雞都痊愈了。埃克曼反複這樣的實驗,最後,他可以隨心所欲地使雞隨時患病,隨時複原。於是,埃克曼把糙米當作“藥”,給許多得了腳氣病的人吃,果然這種“藥”醫好了他們。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學術論文公開發表。他的論文發表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轟動,大家都對研究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並爭先恐後地開展了研究。1911年,埃克曼和另一個科學家終於成功地從米糠中提煉出這個物質。這是一種可以溶於水或強酒精的物質。它能透過薄膜,這表明它是一處分子量比較小的物質。它可以用來治療腳氣病。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的維生素。後來,波蘭的生物化學家芬克把它稱為“生命膠”,現在我們稱它為硫胺素,即維生素B1。
  埃克曼的發現在營養學中起到了領先的作用,他發現了食物中含有人體和生命所必需的微量營養物質,開辟了研究維生素的新領域。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ZT
第一個維生素的發現


  維生素對於人類的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它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被稱之為“維生素”。人類缺乏維生素就會生種種毛病。比如缺乏維生素A,就會得夜盲症;缺乏了維生素B,就會得腳氣病,缺乏了維生素C,就會得壞血病……。最早發現食物中維生素的,是荷蘭醫生埃克曼。
  19世紀80年代,當時荷蘭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上的居民們長期受著腳氣病的折磨,為解除這種病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威脅,1896年,荷蘭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開展研究防治腳氣病的工作。埃克曼也參加了這個委員會的工作。當時科學家和醫生們認為腳氣病是一種多發性的神經炎,並從腳氣病人血液中分離出了一種細菌,便認為是這種細菌導致了腳氣病的蔓延,它是一種傳染病。
然而埃克曼總感覺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這種病如何防治?是否真是傳染病?這些問題一直在他腦海盤旋,於是,他繼續著這種病的研究工作,並擔任了新成立的病理解剖學和細菌學的實驗室主任。
  1896年,就在埃克曼做實驗的陸軍醫院裏養的一些雞病了,這些雞得的就是“多發性神經炎”,發病症狀和腳氣病狀相同。這一發現使埃克曼很高興,他決心從病雞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起先他想在病雞身上查細菌。他給健康的雞喂食從病雞胃裏取出的食物,也就是讓健康的雞“感染”腳氣病菌,結果健康的雞竟然全部安然無恙,這說明菌並不是引起腳氣病的原因。
  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就在埃克曼繼續著他的實驗的時候,醫院裏的雞忽然一下子都好了。原來在雞患病之前,喂雞的人一直用醫院病人吃剩的食物喂雞,其中包括白米飯。後來,這個喂雞的人調走了,接替他的人覺得用人吃的上好的食物來喂雞太浪費了,便開始給雞吃廉價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雞的病反而好了。埃克曼分析:稻米生長的時候,穀粒外包裹著一層褐色的穀皮,這種帶皮的迷就是糙米。碾去穀皮,就露出白色的穀粒,這就是白米。這裏的人喜歡吃白米飯,給雞吃的剩飯也正是這種白米飯。結果一段時間後,就會得多發性神經炎。這樣說來,很可能在穀皮中有一種重要的物質,人體一旦缺乏後,就會得多發性神經炎。考慮了這些情況後,埃克曼決定再作一番實驗。他選出幾隻健康的的雞,開始用白米飯喂它們。過了一陣子,雞果然患了多發性神經炎。他隨即改用糙米來喂米,很快,這些雞都痊愈了。埃克曼反複這樣的實驗,最後,他可以隨心所欲地使雞隨時患病,隨時複原。於是,埃克曼把糙米當作“藥”,給許多得了腳氣病的人吃,果然這種“藥”醫好了他們。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學術論文公開發表。他的論文發表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轟動,大家都對研究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並爭先恐後地開展了研究。1911年,埃克曼和另一個科學家終於成功地從米糠中提煉出這個物質。這是一種可以溶於水或強酒精的物質。它能透過薄膜,這表明它是一處分子量比較小的物質。它可以用來治療腳氣病。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的維生素。後來,波蘭的生物化學家芬克把它稱為“生命膠”,現在我們稱它為硫胺素,即維生素B1。
  埃克曼的發現在營養學中起到了領先的作用,他發現了食物中含有人體和生命所必需的微量營養物質,開辟了研究維生素的新領域。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黃帝內經》裏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   “五穀:糠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篇》   秋天,氣候比較幹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飲食的損耗,所以除燥與進補被提到重要日程上來。 五穀為養白色食物趕走秋燥 “五穀”之說逐漸形成的習俗,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黃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類。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穀雜糧。   其中小米最被國人推崇,小米屬熱性,黃色,最補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時,米屬涼性,尤其適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麵屬熱性,最補心氣,冬種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種豆類比較適合在冬季食用。在臘八那天,傳統民俗要熬臘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紅豆等各種豆類,這也是非常順應天時的。   在古代中醫看來,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種穀物,也是對人體最為滋養的。五穀被看做各種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頓飯中,中醫認為應當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氣爽,但“燥”字當頭,為了避免其對身體帶來的傷害,應當以潤為主,而五穀可以養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中醫認為,五髒中的肺對應的是白色。要想達到潤肺的功效,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麵等。 五果為助 果核果肉渾身是寶   《黃帝內經》中的“五果”為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棗、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種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種非常豐富,如梨、葡萄、蘋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堅果)各具營養。果肉為了滋養果核而存在,因此堅果類如杏仁、核桃仁、鬆子仁等都是營養成分充足的好東西。   此外,梨、葡萄
等的果肉同樣也有潤澤之效。不過,梨性寒,若是腸胃不好,生吃則可能會腹瀉,不妨熟吃。 (食方一:銀耳、秋梨、紅蘋果、冰糖、蓮藕汁熬製成湯,酸甜可口,潤肺祛痰。)   五畜為益雖補精血兒童少食   《黃帝內經》中的“五畜”為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牛、狗、豬、羊、雞,即各種肉類。   成人食用一些肉類,可以大補精血,但對於發育不完全的小孩子來說,是不適合攝入過多肉類的,因為吃肉太多,可引發性欲。   而對於腸胃較弱的老人來說,由於各種肉類不易於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時小酌一些淡酒,並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蔥、薑、蒜等,以幫助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秋季,進補成為很多人的頭等大事,但也不適宜大補特補,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燉蘿卜湯,滋養身體。 五菜為充疏通氣息易於通便   《黃帝內經》中的“五菜”為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並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種蔬菜。   一般來說,各種蔬菜在古代作為饑荒時的補充而存在。而在現代,蔬菜則是我們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氣息,易於通便,滋潤秋燥;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五穀:即粟、豆 、麻、麥、稻。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五果:《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果即:李、杏、棗、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豬、雞等五種畜類肉。《素問·髒氣法時論》:“五畜為益。” 五菜:“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講究膳食平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類作為五穀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因為穀類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穀類、豆類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質相互補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棗、栗子等多種鮮果、幹果和硬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還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質。“五果”盡量生吃,才能保證養分中的維生素不受烹調的破壞。鮮果加工
成幹果,便於運輸和貯存,雖然水溶性維生素有損失,但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脫水而增多。硬果類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質類似豆類,可彌補穀類蛋白質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魚、蛋、奶之類的動物性食物。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可以彌補植物蛋白質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30人 喜歡 喜歡 回應 推薦 喜歡 你的回應 回應請先 登錄 , 或 注冊 推薦到廣播 這個小組的成員也喜歡去 中醫體質養生 (3279) 自然療法·整體健康 (2794) 中醫養生 (5615) 養生之道,從年輕做起 (6051) 經絡學 (934) 化妝品成分&有機生活 (868) 中醫養生俱樂部 與 健康投資管理 歡迎來到本組,讓我們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實踐,一起減肥,一起養生。 追求健康我想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更重要的還有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心態和價值觀,健康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等等,有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會更加地美妙。 減肥一定要有科學正確的理念來指導,不要采取錯誤的方式,追求所謂的快速減... 1447 人聚集在這個小組, 你是否願意成為其中的一員? 加入小組 最新話題 ( 更多 ) 女生髖很寬怎麽辦呢? (寶瓶子) 健康養生從2.12起,好女不過百之減肥有道 (白小菜好姑娘) 楊式太極拳二十四式拳譜和八段錦口訣 (唐山建民) 立秋時節話養生,怎麽樣在立秋時節養生保健 (唐山建民) 劉光瑞《中醫養生之道》講座筆記摘錄 (丹青小蝶) 一個蠻好的中醫養身網站,分享一下 (applehyuk) 【深度思考】中醫脈診,離我們有多遠? ([已注銷]) 陳大惠老師對話中醫女博士,給所有的人敲響警鍾! (iherb海淘達人) 全站熱點話題: 我比你們都懶,可是我還是白了(美即雙花... 1568回應 廠下廣卞廿士十一卉半與本二上旦上二本與... 213回應 【完結】受不了了,有頭發問題,痘痘,減... 133回應 老公出軌!從懷疑到確認的三天心碎經曆(轉... 110回應 基督徒的婚戀--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 28回應 各位覺得最霸氣的詩句是什麽? 187回應 【京瓣兒爵士鼓@北京教學】 1015回應 我想說說寫書法用的筆和紙,有人想聽嗎?1... 83回應 豆瓣小組手機客戶端 輕輕鬆鬆看小組,隨時隨地聊話題 ? 2005-2013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聯係我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