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見《道德經》第一章
道——道路,道理,規律。。。此處還是指所有的存在,宇宙運作的形態。
對道,國人觀天,觀地,觀人,觀萬物。。。人始生即開始,肉眼凡胎看宇宙,邊看邊思之,不奇怪。
國人觀察宇宙,觀察道的曆史應以萬年計。
可道——
可,是可也,可能,或許,應該。。。之意。
道,是名詞作動詞用。
可道,可以被認知與遵循。
道可道——
此句指宇宙的規律,是可認知,可掌握,可被遵循的。
非常道——
宇宙的運作規律即可知,又無涯。
無涯也是神秘不可知。
因此,宇宙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這才是宇宙真象之一部。
人對宇宙的認知也無可窮盡。
常與恒字意相近,有常規,常存,固定,靜止等意涵(恒改常,為避諱,愚遵此說)。
非常道,指宇宙規律是永恒的,也是運動的。
愚見。
(解起來,還是很費勁滴哈)
名——
名,與道相對而言。
名,是人對事物的標示,命名,表達,表述。所謂“不可名狀”,“名不正,言不順”等句,都有此意涵。
既然,道,是存在,是宇宙,是宇宙的運作規律。
那麽,名,就是人對存在-宇宙-規律的感覺,認知後的表述。
人類“名”的方式有三種:
一是,用語言表述。
二是,用文字表述。
三是,用動作表述。
可名——
此與“可道”,解法同。名變動,名詞活用。
名可名——
此句是指人類有可能表述宇宙的規律,或表述對存在的感知。
感與知,是人類的生命的主要形態,人生就是感與知,感覺與知道。
人所有的努力,奮爭。。。最終為獲取某種感覺。
人永遠在思索,學習。。。最終想得知某種真相。
非常名——
類同“非常道”之解。
此句指人對宇宙的認知是永恒的,也是無極的,更是變化的,因此,也是多元的。
這是人類文化,文明的真實形態。
真理待深化,科學待發展,表述待精確,認知待改進。。。
同時,宇宙的大道,人類永難以(用語言,文字)全部準確地表述之。
孔子也說過:天何言哉?
(2)
無名。
天地之始。
有名。
萬物之母。
——見《道德經》第一章
無名,指無法表述清楚的存在。比如,宇宙。宇宙 的 存在是先於人的,沒有始終,此種存在並不需要道理,無法名狀。
所以,宇宙的存在無解。或者說,宇宙的存在並不需要人類言說,解答之。
天地之始,至今無名。
有名,指可以表述清楚的存在。 比如,母親生子, 這存在,就是有名。
比如,豆苗由豆子所生,再萌芽,再開花結實。。。
母,是物的存在的起始,萬物在時空上都有始終,這也是物的特性,對此種特性的表達,就是所謂名,或有名。
但是,宇宙沒有起始,因為時間與空間沒有起始。所以,時空不是物,因而宇宙是無法名狀的,無法加以常規表述。
——老子此句,是在表明宇宙的神秘性與可知性。
神秘在無限無始無終,往複。
可知在物有物理,又可化分化合,又可記數,於現存生命體而言,可觀察其始終。。。
時空,不會因人的認知而失去固有真象。
時空無起點,也無終點。
但是,宇宙中的現存事物,也有好多是可以確定起始的。不過是片段。
人,即是可名的,生命有起始。
人,又是不可名的,即人類的起源不明。 是先有氨基酸,再蛋白質,再細胞?還是。。。?
人是水生,還是陸生?生命是偶然?還是程序演進?
至今人們也沒說清,也就是無名。
因此,於宇宙而言,就是——無名,天地之始。
人類對宇宙的觀察,最準確的名,被稱為科學,科學也在時間與空間上解答許多事物的發生,演變,運動規律,這都是——有名,萬物之母。
物,是另一個重要術語。
物,可被視之,聞之,博之,方可為物。即,物是看的見摸得著的。
但是,宇宙的存在,大半無法被人感覺到,人類能感到的隻是很小部份。
所以,人能表述,即名之的也就是此一小部份。
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同時,廣意而言,人也是宇宙之組成部分。
此是“萬物之母”的意涵。
道——存在,宇宙,宇宙規律。由此三種意涵混而成,以規律為主。
名——人類的認知,人腦所思,人腦的運作結果。
名,或者也就是人對宇宙及其規律的言說與描述,記憶與標示。
比如,愛氏發現了光與速度的特定規律,提出“相對論”,此論就是名,而相對論所言說的是宇宙規律的一部分,這種宇宙規律,也是所謂的道。
此論也就是名之——即,人類對道的言說。
(3)
關於第四章,提些愚見。
此篇文字,也很艱難,讀懂不易。
隻有先將自以為讀懂些的說與同道,餘者,將繼續深研之。
其一,關於斷句,或句讀,愚意以為應如下:
道。
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此篇還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之句,因被認為與此文整篇文法有異,故暫列其後另議)。
如此斷句,則整篇之意大致分明,作者想訴說的主題也躍然紙上。
可分三層:
道。衝——用之——不盈。有兩種形態:淵兮與湛兮。
吾與子。何所出?
象與帝。出現的先後順序。
其二,稍帶強調之,經文是書於作於 2000 餘年前,一是沒有現代的標點符號,二是屬於 2000 年前的先人之思。所以,人們讀此經文,還應記得將時空回放於當時,然後,再加以解讀,方能解其所思為何。
我所說的回放,比如,字意的回放。比如,思維邏輯的回放。舉例說,當時的天與地,雖含有宇宙之意,但並不完全等同現代人類所言宇宙,因為,現代人已經擁有哈勃望遠鏡,也擁有太空登月等空間技術,借助現代科學,提出了諸如宇宙爆炸等學說,對宇宙有更清楚之認知。
但是,人類之思總是大致相同,古今相連,隻不過隨時間推移,逐漸深入,但總是難逃時空宇宙大係統。因此,好多事理最終殊途而同歸。
重要的是,我以為,老子在此篇提出了幾個極其重要的科學主題,表達了國人的一種終極之思,也是現代人類至今並未能解答的,也是不奇怪的。
前半部,似提及道對宇宙萬物的另外作用。沒讀懂,暫待解。
後半部,則是提出兩大科學主題。
現試解後半部分。
老子在此提出兩大主題: 1 ,人從何處來? 2 ,人類的出現與宇宙的時空順序為何?
關於以上科學主題,前者至今依然是現代人類沒能解答的重大主題。後者,則已被人們初步解答清楚,但是老子當時也做了解答,結論是正確的,還含有另外深意。
這裏,重要的術語是:吾,子,象,帝。
吾,指自己。
在經文中,吾與我之字常互見,有啥另外含義與不同,也可討論之。
吾與我,是人稱之第一。
誰,是人稱之第三。
你,是人稱之第二,經文似未見。
關於子,是與母相對的概念,由母所生。經文中也提及母,母子互見。此句之意應很清楚,就是想表達自己的疑問:不知人類從何而來,當然,子,並非指老子自身,因為人類大都確知自己由母親所生。
不過。。。人類在幼年所思大相同,都會思考自己何所出,此亦為人類之天性?實難確答。
東西方人類之思,在此是相同的,也許因此發生了宗教。
依現代科學研究,生命源起有諸多假說,已知,核酸是生命組成之基本必須,然後又涉及人類是水生或陸生,再後來涉及猿與人的進化說,至今,認為人類都從遠古非洲走出,或許源於一個母親。。。總之沒能確論。
宗教解答則很清楚明了,也許是人們樂於皈依的主因。
因而,也涉及如何對幼童解答此問,同時展開性啟蒙——此一文化主題,至今困擾人類。真乃,天何言哉?
象。是宇宙萬物的麵貌,樣子,長相。
老子時代,沒有顯微鏡,望遠鏡,也沒有電腦與微波,電子,超聲波等科技,因此,所觀之象,就是假以凡胎肉眼。人之視覺與視力是有限的,但也是最可靠的,而且,當時的人類視力遠超現代人類,記得看過電視:現今青海玉樹人遠視力極為可觀,在幾十米遠仍可看準標準視力表上的符號。。。還有,如假以工具,雖精細,不直接,也可有誤差,出現就是大誤差。
因此,肉眼觀物,觀象,有工具觀象所難替代特別之處。因此,現代法醫學還極重視目擊證人,目擊,指肉眼所見。其特別之處,應引人研討深思之。
現代生理學也指出,人類所獲信息,有 6 , 70% 由視覺所獲取。
因此,象與觀象,對人類認識知解宇宙最為重要。
其實,人之生,就開始觀象,光在其中起了極重要作用。這也是陰陽學說的創立有關,當是很大之主題,將另外探討之。
象,在經文中是一重大概念與專有術語。
大象,象盡。。。
人類認知事物,必訴諸於肉眼所見,所謂,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在此篇,象是指宇宙萬物之貌。
其中,我特意提醒,人類也是組成宇宙萬物之一部分,因此,有時也要把自己算進去。人類也是象之一部。
故經文中,在提及象之後,接著提出了帝。
帝,也是象之一部,象,是分層次的。還有大象之說。
帝,《說文解字》解說是統治,或人類的最高統治者之意。即“諦也, 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
中國首見皇帝之名,於公元前 221 年,有秦始皇帝。
但帝字,或帝之意涵,應早已存在於秦之前,不然,秦始皇帝之名便無所依。
象是宇宙萬物,帝是最經典,最具權威性,代表性之人類。象。帝在先。——整句句是說,人類所看到的宇宙萬物是先出現的,而人類是後出現的。
關於第四章,愚解了後半部分。
其實就兩句話。
即原文: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後句,大多都斷句成“象帝之先”,則有失原意。
讀書,也可從後往前讀,再前後對照之。
(4)
現再試解此篇前半部分。
原文:
道。
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全文計20字。
一,此全句是討論道的用。
體與用,是人們常常思考的。
近世國人辜鴻銘氏,張之洞氏,李鴻章氏似都提及過“國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說。
用,是用處,作用,最後產生效應,效果。
道,在第一章就開宗明義被提出,即“道可道,非常道。。。”之句。
老子先解說了道的原始意涵,給道下個所謂的定義。愚已討論過了。
此篇論道,則涉及道之用。
已知,道是天地宇宙的規律,不以人類意誌為轉移。
同時這規律也是運動的,決定萬物之象的變化,影響人類的生存狀態,甚至最終決定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事實上,恐龍就被道所滅絕了,人類是後出現的,道也可將人類滅絕之。但宇宙與人類史可以萬年計,愚不同意2012說,盡人事,聽天命,樂觀立世,還是可取的。
宇宙可以沒有人,但永遠存在道。
二,道,如何運作,以達到對宇宙萬物人的作用?
老子用衝字加以表達。其後又以淵字,湛字再表達。
衝,是水流狀,衝擊狀,其中含有水流快速激蕩之意,必含有運動,快速運動之意。經文還有衝氣以為和之句,可互參。
衝,淵,湛——均為水之象,都是水的形貌。老子以水說事,也是值得人們關注的。經文還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句,可互參。
如若以水來名狀道的作用,即道之用,可舉些事物說明之,比如:
海水存在於地表,可能受到太陽引力,月球引力,還受地心引力,還可能因地球自轉與公轉而生磨擦力。。。
這些都可歸屬於道之用。
此種道之用,所產生的效應,就是潮汐。
道之用還有很多很多。
三,老子為表明此用,用了衝字。
而盈,或不盈,淵,湛,都是衝的結局或結果。也就是道的運行,即天體,宇宙,自然的運行所可能產生之結果與效應。
淵,可表明道的幽深,所藏的能量之巨大,神秘難知。
湛,可解為道的透澈,清靈易得,易知易解。
此一深一淺,一深重,一表淺輕靈。都是來形容表述宇宙特性,也就是道之用 。
淵,是深藏不露,但蘊含巨大能量,因此,可為萬物之宗。
宗,是發生的依據與原始化生之意,如祖宗。
湛,是淺而易見,是已經的存在。
淵,深遠,不可見。
湛,清淺,易見。
淵,如此深藏不露,蘊含巨大能量,因此,可為萬物之宗。
宗,是發生的依據與原始化生之意,如祖宗。
湛,似或存。 存,與宗相對 而言。
存,是存在,即可見可博可聽 。或者就是物。物,是經文另一個重要術語,可另外詳加討論。
存,是現在時。
宗,是過去時 。
有來源,能化生,又易見,又不可見,這也是道的一種形態,或者是衝的作用。
愚想特意強調之:
水,急速運動可為衝。
有快速衝刷之意,含有速度。
衝,不是泡。 即有速度,也有力度。 這是宇宙自然天地運作的常態。
由此,可解盈字。
盈,是滿盈,充盈,充滿,不缺之意。可引申為完美之意。
宇宙本來就是完美的,所謂天地有大美。
但是,宇宙運作並不以人的意誌而轉移,道可道非常道。
因此,人類即遭遇風和日麗,也遭遇電閃雷鳴,地震,洪澇,幹旱,低溫,海嘯,風暴。。。
這些於人類而言,都是負麵的道之用,或衝的效應,可稱之為不盈。
經文5000言,主旨討論兩概念,即道與德。
關於道,實際上就是天地萬物,宇宙,自然,人——這個大係統的運作規律,也關乎:
道的最初含意。
道可言說性。
道不可言說性。
道可遵從性。
道不可遵從性。
道的起點。
道的始終。。。
道是運動的,有力度的,萬物都遵從道的運作。
道是難以理解,是神秘的,道是容易理解的,是清澈的。
此統篇論道的原始自然屬性。
關鍵字是:衝,用,盈,淵,湛,萬物,宗,存。
最關鍵的字是:衝,淵,湛。都是用來說道的,說道的含意與道的性質。
而這三個字,都與水有關,這也是此段經文的一個特點。
老子非常看重水,宇宙萬物中,似很鍾情於水,這是為什麽涅?
因此,應該引發人們多些思考。
中國古哲學還有“五行”學說。以金木水火土之名,也是想歸納萬物的元素組成,雖不等同元素周期表,也是對宇宙萬物的物質組成作出分類。
水之性,人們多已理解。但是,在科學上,水除有物理化學數學固有特征,還是所有已知元素中在人體裏存有量最多的,即氧O與氫H。
已知,人體含有超過60%的水。幼兒更多些。
依愚猜想,地球本是火球,可能是從太陽本體噴濺而出的。最初是液態的,如同一滴鐵水,經過若幹億年的冷卻,現在依然在冷卻中。
奇妙在於,地球是火球,表麵卻覆蓋一層水。已知,地球表麵70%被海洋所覆蓋,陸地還有很多地方常年被冰雪,水所覆蓋。
水對生命起源,或者人類起源至關重要。
老子當時不可能了解至深,但是,也不能說,老子以水說事論道,就完全與現代科學之理無幹。
老子的象思,還是有啟示意義。
人類認識宇宙是一以慣之的,其原點相同,縱深無限。也許現代人類總是在不斷地驗證先人,現在人類的精妙之思,也許人類的第一個母親早就思考過了。
老子對水性的研討說詞必有些深意。還要再解之。
(5)
原文:
古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綿綿若存,生生不息,不易斷絕,說的是存在,是現實的存在。
這裏有個彎,時空,似乎是永恒的,因為,即沒有起點,也沒終點。但是,現實的存在,有些是可以確定始終的,比如,人類的個體生命。
這確實是一個重大的哲學主題。老子不可避免地要提出來,並解答之。
用之不勤,是說,生命的運作,有固定的周期,每一次可能產生足夠的量。如同魚產卵,隻在一定的季節產卵,每次產生百十千個生命個體。人類的生產也有很長的周期,昆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都遵從一定的生理周期,人是 280 天的孕期。
以肉眼所見,老子時代能觀察到日月星等天體,也能觀測到自然之變,諸如山川與河流等,也可以觀測到動植物的發生,生長於變化。。。但是不可能觀測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發生與變化。
於大型動物而言,其生與玄牝的摸式有關,就細菌與病毒則不然,前者是有絲分裂,後者則是在活細胞中複製,其化生不采玄牝之門的模式。而且,隻要符合條件,可以不斷地化生之。
因此,主要在言說宇宙天地人。
生命的最初原始化生,老子不知,前已解過。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人從何來?又到何去?是全人類都要深思的共同主題。也是重要的哲學主題,也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主題。老子不能不想到,因而也作出回答。
這比西方人是早很多,所以,有人說,老子之說先於聖經之說,或許聖經是源於老子之說。愚無法評斷。
但是,現存的宇宙,天地自然,人類與生命的變化,化生與演變,老子還是關注到了,此段經文,就是討論萬物化生之狀態的。
其中,最為重要的字是,穀與神,玄與牝。其次,就是門。
關於穀神的穀字,人們大多當成山穀之穀解。
經文之中還有諸多章節提及穀字,確實與山穀相關。
但是,此段經文的穀字,卻是另外的涵意,與山穀之意極不相幹,如按照說文解字記載,甚至與山穀之穀不是同一個字。
在段玉裁注《說文》,在七畫的字條下,載入兩個相似的穀字。第一個穀,是人體的部位,第二個才是山穀的穀。
愚認為應取第一字解。
試述其理:
其一,此一穀字,篆書現是描畫出一個“口”字,然後,再於口字的上邊描畫兩層皺褶。顯然,這個穀字,與人體有關,有口有關,而且,又特意強調不完全是口,還有兩片厚重的肉環繞其口。所以,此穀字至少是口與口唇之意。念成“卻”,並非發“穀 ’ 音。可以說,與山穀之穀風馬牛不相及。
其二,據段注,自《說文》記載此字,人們也誤讀很久。其中,最被誤讀的不是口字部分,而是口字上的兩層皺褶,人們普遍當成了另物。其實,是肉肉,表明這種肉肉的字還有月噱函字,或者口上為月噱?,口下為函。而且,老子時代,就有函穀關之名,看來函穀關的穀字也與山穀無關,應是第一種含義,也應讀如“卻”穀關。
如此,此穀字,應是口與唇的意思。
至此,穀字的涵意可能昭然若揭矣:形似洞口,外圍豐厚。此種態勢,於人體而言,或許還有女體的陰戶與產門可類比之。也是一般的哺乳類的共同形態,以此來描述與表達生命的發生之源,應極其恰當,也就易解玄牝等後句的遞進之意。這應該是老子使用這段文字的心路曆程。
至於玄牝,玄字,在經文中早就出現,也多次出現。按說文解字——玄,本指顏色而言,為黑紅之色。以後人們多用來單指黑色,即玄色,已不是玄字的確卻字意。但是,色,就是光,經文有光字。
黑紅光與黑,顯然是有差別的。老子在此,應當是取黑紅光之意。
依愚所見,玄,即黑紅之色,應當是宇宙的背景顏色。
舉目觀天幕,白晝為白,夜則為黑,但是,可見光由7種混合為白光,卻難以組合成黑。無光,就是黑,但是,宇宙不可能是無光的。
宇宙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空間,二是天體。
宇宙空間在人的肉眼裏本是黑的,但是,又布滿發光或反光的天體,日月星,星雲。。。於是天幕——宇宙的背景就不是純黑,而是黑紅的。
為何偏是黑紅?按照可見光光譜,紅色波長值最大,最為醒目,穿透力最強,這也是黑紅之光的由來。
牝字,指雌性或母體,可化生生命。
玄牝,是黑紅之光加上母體,再以此來形容門字。
黑紅的洞,是萬物化生的門。
(6)
象,就是全部宇宙之象。多大,也可能無限大。
象思,是中國人的獨特之思。或與數思相對應。
似乎,中國人更多重於象思,西方人多重數思。
或者,中國人喜歡將自己生命放在天地宇宙間思考,西方人喜歡將自己生命拆解開來放在試管裏思考。
還比如,國人喜食雞爪,寧可將之當成鳳爪,吃的高興,也攝取了營養。老美們卻喜歡精算每一克糖與卡路裏,同時,考證雞腳是用來走路的,於是堅決不吃。
帝,是天子。也隻有帝可比及天地,或宇宙。
老子不拿吾,我,民,士比。
老子時代,有王,有天子,也有帝之名。黃帝之名應早出現。《史記》有五帝本紀,列本紀之首。
與人類有關的字,在經文中還有:人,聖人,民,王,士,誰,我,吾,子,母,帝,天子,三公。
禮。也是老子所知的。雖然,沒咋討論之,還是要遵從一下。孔子曾問老子禮。
以帝類比人類,人群,人民,或民,士,人,應可理解。
禮。是秩序,社會秩序。
禮,人類狼類都需要,沒有就自然形成。比如,你就能認真地分類丟棄垃圾。就比我更遵從禮。
吾和我,與帝有別。後者是最權威之人,能代表人群,代表天下所有人類的意誌,也是最智慧之人類。故此,以帝標識人類。
《道德經》一共5000言,據說老子還不想寫,所以,盡量簡。
老子此行,估計是為少生岐意。
字意精確,如同法條
但是,雖然已經很精確了,還是被誤讀哈。
禮。應是老子所知的。
以帝類比人類,人群,人民,或民,士,人,應可理解。
這源於人類的意識形態。
任何時代,任何國度,都有主流的意識形態,或禮。
沒有也要打造之,不然,缺少秩序,可能導致天下大亂。法製是一方麵,思想與道德等軟性的東東也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組成禮。
其實,孔子的禮,即有維護舊體製,反動的一麵,也有客觀研討社會,強調秩序,維護社會安定的一麵。人們可能忽略了。
老子在經文中提到了天子,三公,或許在此層麵也必須提到帝。
這是我對帝字的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