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現存大型哺乳類動物物種來考察,存在:1)純粹肉食動物,2)純粹草食動物,3)還有肉草雜食動物。
2,獅虎豹是純粹的肉食動物,馬牛羊們是草食動物。。。人類與猩猿猴狒(靈長類)是肉草雜食,還有1類是熊與熊貓們。
3,陸生大型哺乳類的食性具有特殊性質,是1種原始自然屬性,所謂原始屬性,是原於萬年前的屬性,也是生命物所固有的屬性,於食性而言,是硬件,軟件與特定的食性——3者1致性,這是係統的1致性,要用到係統論來合理解答。
4,肉食動物,多具有獵殺能力,即具有強烈的攻擊力,並具有殺死獵物之能力,必須先殺死,才能從容食入。肉食動物之特征,就是利爪與尖齒,同時,其消化道與消化程序也必須與此相匹配。
人類也具有尖齒,即犬齒,位於自門齒計數的第3順位,左右兩對,同時人類也具有利爪,其指甲也尖利——這與獅虎豹等肉食動物是相同的,而反觀馬牛羊等草食動物,沒有犬齒,偶蹄,無利爪,其消化道更漫長而複雜,其膨大部(消化部,胃)可以多變,以利於反芻,吸收部(小腸)較長,而排出部(大腸)更長。肉食動物們的胃與小腸較簡單,大腸也較短。。。因為,肉類所含營養物,更易消化吸收,單位體積,或重量所含營養成分更豐富,更密集。。。
5,人類的的大腸應是漸趨伸長的,因為人類由純粹肉食後轉化為雜食(原因另述),因此需要多排出殘渣,這是盲腸的成因。
盲腸是小腸與大腸的結合部,其生成,其來源,應由小腸逐漸過渡而成,當初人類小腸更長,大腸較短,因其肉食是精粹的,不需要排出過多殘渣,也不需要過度地攝食,而獲精粹之營養,這種程序是先進的,也是自然程序,更是優秀的生命程序,這是肉食動物至今仍然穩居地球生命食鏈高端,最高端的原因,也是肉食者們更優秀的原因,肉食,這種原始自然之屬性,對於人類生命自有其特別的意義。
肉食開啟人智,肉食使人類優異,最終,使人類逃離普通的肉食者們(獅虎豹們),而擁有更高的智慧。。。
純粹的肉食動物,並不需要過多的大腸,因為肉食容易被消化怠盡,即不浪費資源,也少有殘渣經大腸排出,也就不需要過多的大腸腸管,當人類肉草雜食,則必然需要更多的大腸,此情景,促使人類腸管總長在增長,則小腸的1部分也更快地過渡成大腸。
因此,盲腸是由小腸轉變為大腸的過程所留痕,這符合消化與吸收的順序。。。或者,由小腸與大腸同改變而成,兩者互變多點共造,但是,人類原始食性漸變,巨變是盲腸的催生動力,人與自然如此。
得知自身生命的曆史,隻好研究與省思此類痕跡。
。。。
待續。
以下文獻
五畜
《靈樞經·五味》:
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
五穀:糠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
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經過夏日生冷飲食肆虐,不少人的腸胃有所損傷,建議:秋季養收,奉冬之藏。
《黃帝內經》裏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
“五穀:糠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篇》
秋天,氣候比較幹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飲食的損耗,所以除燥與進補被提到重要日程上來。
五穀為養白色食物趕走秋燥
“五穀”之說逐漸形成的習俗,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黃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類。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穀雜糧。
其中小米最被國人推崇,小米屬熱性,黃色,最補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時,米屬涼性,尤其適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麵屬熱性,最補心氣,冬種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種豆類比較適合在冬季食用。在臘八那天,傳統民俗要熬臘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紅豆等各種豆類,這也是非常順應天時的。
在古代中醫看來,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種穀物,也是對人體最為滋養的。五穀被看做各種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頓飯中,中醫認為應當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氣爽,但“燥”字當頭,為了避免其對身體帶來的傷害,應當以潤為主,而五穀可以養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中醫認為,五髒中的肺對應的是白色。要想達到潤肺的功效,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麵等。
五果為助 果核果肉渾身是寶
《黃帝內經》中的“五果”為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棗、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種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種非常豐富,如梨、葡萄、蘋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堅果)各具營養。果肉為了滋養果核而存在,因此堅果類如杏仁、核桃仁、鬆子仁等都是營養成分充足的好東西。
此外,梨、葡萄等的果肉同樣也有潤澤之效。不過,梨性寒,若是腸胃不好,生吃則可能會腹瀉,不妨熟吃。
(食方一:銀耳、秋梨、紅蘋果、冰糖、蓮藕汁熬製成湯,酸甜可口,潤肺祛痰。)
五畜為益雖補精血兒童少食
《黃帝內經》中的“五畜”為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牛、狗、豬、羊、雞,即各種肉類。
成人食用一些肉類,可以大補精血,但對於發育不完全的小孩子來說,是不適合攝入過多肉類的,因為吃肉太多,可引發性欲。
而對於腸胃較弱的老人來說,由於各種肉類不易於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時小酌一些淡酒,並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蔥、薑、蒜等,以幫助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秋季,進補成為很多人的頭等大事,但也不適宜大補特補,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燉蘿卜湯,滋養身體。
五菜為充疏通氣息易於通便
《黃帝內經》中的“五菜”為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並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種蔬菜。
一般來說,各種蔬菜在古代作為饑荒時的補充而存在。而在現代,蔬菜則是我們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氣息,易於通便,滋潤秋燥;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五穀:即粟、豆 、麻、麥、稻。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五果:《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果即:李、杏、棗、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豬、雞等五種畜類肉。《素問·髒氣法時論》:“五畜為益。”
五菜:“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講究膳食平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類作為五穀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因為穀類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穀類、豆類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質相互補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棗、栗子等多種鮮果、幹果和硬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還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質。“五果”盡量生吃,才能保證養分中的維生素不受烹調的破壞。鮮果加工成幹果,便於運輸和貯存,雖然水溶性維生素有損失,但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脫水而增多。硬果類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質類似豆類,可彌補穀類蛋白質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魚、蛋、奶之類的動物性食物。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可以彌補植物蛋白質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靈樞-五味第五十六
黃帝曰:願聞穀氣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別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藏六府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昧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昧辛,先走肺,穀味成,先走腎。穀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黃帝曰:營衛之行奈何?伯高曰:穀始人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藏,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傳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日氣海,出於肺,循附因,故呼則出,吸則人。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穀不久,半日則氣①減:原作"滅",據周本、日刻本、(太累)、(甲乙經)改。172衰,一日則氣少矣。黃帝曰:穀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請盡言之。五穀。杭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票成,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威,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營成,續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百,青色宜酸,黑色宜鹹,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直。五宜:所言五色者,腫病者,直食杭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盛;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啻;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威,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直食甘,杭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大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直食鹹,大豆須肉栗蕾皆鹹。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燕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藏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寫之。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寫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寫之,甘補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寫之。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火矣) 熱食溫灸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寫之。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藏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郤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幹,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栗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