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到方舟子博士的科普一文,談論肉食與素食。
我不教化別人,卻常常接受別人教化,因為,當今之世,善為人師者忒多了,加上當今人類為文作字上網又極容易,因此,人們每天都在信息時代的槍林彈雨之中,參與製造所謂信息,無端地享受信息垃圾。信息,是神馬東西?信息真的很有用?所謂信息,大半是垃圾。。。
無論如何,看到了方博的文字所傳達的信息,卻使我產生了一種批判的衝動(批判?)。因為,舟子乃學人,學人為學為文竟然如此一塌胡塗,洋洋大篇,費我時間,卻沒有將道理說清,也白瞎了他自己幸苦搜集引證的資料,顯然做的是無用功。
此文,如果是農民所言,則無足重輕,出自方博之口,又被名媒及學人們所重,則胡塗之中,有誤導。
愚雖不才,願憑些可憐的常識試著討論批判之。
1從曆史的觀點看,人類的生存進化史,或生命史,其實,也是其它動物物種的滅絕史。
2 人類居於整體食鏈的最高端,而並非獅虎豹狼們,連動物學家們都說錯了。
3 換句話說,是人吃老虎,而非老虎吃人。當然,老虎被逼急了,也吃人,不止老虎如此,兔子急了,也咬人。。。
4野生 中國虎,即華南虎可能還僅存幾隻,卻永遠羞於見人,而野生東北虎也已存世不多,瀕臨絕滅。人類都說虎們是偉大的獸中之王。但是,人類食虎,卻能夠做到連骨頭都不放過,因此,人類才是最偉大的獸中之大王,對老虎們而言,人類或許就是妖精。
5 以虎為例,人類將其獵食殆盡,或許要經過了數百萬年,數十萬年計的時間(劍齒虎們?),也因此,老虎們也是堅強的,偉大的,因為它們竟然可能逃過了人類的尖牙利齒,並苟活於現代化的今日。
6 說到尖牙,即人類的犬牙,或稱虎牙,它生長在門齒,即第一切牙與第二切牙的旁邊,自第一切牙數,尖牙位於齒列的第三順位。
7 尖齒,或犬牙,是陸生食肉動物,或猛獸,或所有食肉動物的偉大標誌。因為,肉食動物要靠獵食維生,而尖牙與犬齒,則是獵食之必備——是攻擊,捕獲,獵斃獵物的利器,無此種牙齒,則肉食動物難以飽腹或生存。
8 肉食者的消化器,自有其特性,草食者的消化器,也自有另外特性。對肉食動物及草食動物而言,其消化器或消化道,以牙齒為起點,組成整條消化道,並旁及消化腺。也因此,經典的肉食者,決不會主動改換自己的食譜,原因無它,即難以咀嚼下咽,也難以全麵消化。肉食者食草,是自然所催逼,是肉食者逐漸將肉獵食而盡,是生存的欲望逼迫改食草類,但是,也僅僅能食入草類的精華,即種子,果實與少部分根莖葉花。。。 食肉動物改食草,與原有的生態大係統相反動,相衝突,最終加快破壞自然,浪費食物,比如熊貓的食性之變。。。此為另一主題。
9 因此,最初的,遠古的肉食者與草食者們,其食譜涇渭分明,也很單純。獅虎豹狼們至今還是喜食肉類,那怕是以鼠類蟲類為食,而食草者們則不與聞肉味。。。 這讓我想起農民的一句粗話,對於肉食者,或極其憒乏肉食的肉食者們而言,“蟣子的X,也是肉”,此話話忒糙,但是農民的理不糙,因為他深切地表達了人類們對肉與肉食的天然渴望(注解:如果《自然》,《科學》雜誌肯於刊登我此文,我會將這種反動文字,非科,或民科文字刪除之,標上此處刪除xxx字,哈)。
10 追尋人類的原始食性,最初是單純食肉的,如今是肉與草雜食——這才是個真相。
11 中國與世界各地現存諸多的人類史前遺跡,諸如北京原人遺址,諸如杭州灣的河姆渡遺址,諸如黃河流域的仰韶,半坡,龍山遺址。。。除了出土人類遺骨及石器,還出土巨量的動物骨化石,或其堆積層。所發現的人骨。。。顯然是被人類煮食或分食過,再敲骨吸髓後所剩餘骨。
12 人類是最純正的肉食者,後來,肉食的食源匱乏,難以尋覓,人類因此轉而雜食,其間,也人相食。而人相食現象更加確鑿無疑地,堅定地表明人類的食肉特性難以改變——因為這是一種原始與自然的設定,是天性,是程序,是軟件,何況,和人體所具有的硬件相配套,相吻合。
13 當人類活動自身與自然之變強烈地改變了人類的食物來源時,當獵物,即其它大型肉食與草食動物漸趨被人類獵食殆盡,大量的動物物種被絕滅,人類的肉食食源不敷維生所需,於是,才催生了 :1 )家養訓化動物,此類動物以溫和的草食肉食動物為主。 2) 轉而開始食用植物類的種子,果實,根莖葉花或全株。。。 3) 近而開始訓化草,即是種植與農耕。 4) 全人類所食之草,最普遍的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稻與麥。
————————————————————————————
轉貼 人類天生適宜素食嗎?
·方舟子·
素食者有多種類型,有的不吃紅肉但是吃魚肉、雞蛋、奶製品,有的什麽肉
都不吃但吃雞蛋、奶製品,完全的素食者則不吃任何動物來源的食物。這裏說的
素食指的是完全的素食。人們會由於各種原因而選擇素食。最古老的原因是宗教
原因,為了不殺生。最時髦的原因是出於倫理,要保護動物的權利,或是出於環
保,認為肉食破壞環境。這本來是為了信仰而做出的犧牲,但是近年來一些素食
者為了吸引追隨者,宣揚說選擇素食不僅不是一種犧牲,反而是一種賜福,因為
人類天生適宜素食,素食有助於健康。真的如此嗎?
人類的始祖大約在700萬年前和黑猩猩的始祖相揖而別,走上了不同的進化
道路。在所有現存動物中,黑猩猩是人類最親的親戚,它們的生活環境與人類的
始祖相近,飲食習慣也應該相似。那麽黑猩猩是素食者嗎?不是。雖然黑猩猩的
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果實,但是它們也熱衷於采食白蟻,捕食猴子等較小型的動物,
以及食用自然死亡或被別的動物捕殺的動物屍體。肉食在黑猩猩的食譜中占了相
當的份量,大約占了食物總能量的4~8.5%,特別是在植物性食物較缺乏的旱季,
一頭成年黑猩猩每天吃的肉大約有65克。可以想像,人類的始祖也和黑猩猩一樣,
會通過捕獵和食腐肉攝入肉食。
考古和化石的證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在大約26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開始使
用石器。最初的石器就被用來切割動物屍體。在與猿人化石同時出土的其他動物
骨骼化石上,可以找到用石器切割、抽取骨髓食用的痕跡。事實上,肉食在人類
進化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更豐富的營養,使得大腦的增大有了可能,而
且捕食動物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分工合作,也讓人類行為變得更為複雜。工具的
使用和捕食動物讓人類得以走出非洲,走向氣候更為寒冷的北方地區。和氣候溫
暖的非洲故鄉不同,北方地區的冬天植物性食物短缺,動物性食物這時候就成了
這些地區的人們的主要食物。對多數古人類群體來說,可能有一半以上的食物能
量來自動物。通過測定生活在大約3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化石的同位素組成,發
現他們的食譜和狼、北極狐相似,幾乎是純肉食。而分析1萬多年前生活在英國
的古人類化石,也表明他們的食物中動物蛋白占的比例甚至高過了北極狐。直到
今天,世界上殘存的以捕獵-采集為生的原始部落中,大多數仍主要以動物性食
物為食。
人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在某些方麵也更適合肉食,是食物中長期存在肉
食的情況下出現的適應性進化。隨著人類腦容量的增大和大腦活動的增強,相應
的人類消化道的容量減小了,消化道的代謝活動也減弱了,更接近於肉食動物而
不是草食動物。在分子水平上,人類的生理活動也出現了適應肉食的變化。例如
在嘌呤的代謝方麵。嘌呤是組成核酸的物質,核酸降解後產生嘌呤,然後嘌呤在
肝髒被代謝成了尿酸,隨著血液送到腎髒,在那裏分泌、排出體外。如果血液中
尿酸的量超出了腎髒的分泌能力,尿酸有可能在關節等部位積蓄,導致痛風。這
些被代謝掉的嘌呤,大約三分之二是體內原有核酸降解產生的,三分之一來自食
物。肉類不僅含高蛋白,還含高嘌呤,那麽吃肉是不是增加了痛風發作的風險呢?
恰恰相反,攝入蛋白質增加了尿酸的分泌,降低了血液中尿酸的量,反而減少了
痛風的風險。由嘌呤代謝成尿酸需要一種叫黃嘌呤氧化還原酶的催化,由於基因
突變,人類這種酶的催化能力要比其他動物的低得多,隻剩下了大約百分之一,
這樣就避免了在吃肉的同時過多地產生尿酸。
肉食也使得人類對營養素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在構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
有8種人類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稱為必需氨基酸。如果吃肉,就可以
輕而易舉地獲得足夠的必需氨基酸,但是要從植物性食物中獲取就比較麻煩,素
食者必須食用特定的植物性食物(例如大豆)或注意食物搭配才能獲得足夠的必
需氨基酸。牛磺酸是一種有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的特殊氨基酸,基本上隻存在於
肉類中。草食動物體內能夠自己合成牛磺酸,而像貓科動物這樣的肉食動物完全
失去了合成牛磺酸的能力。人類雖然有合成牛磺酸的能力,但是要比草食動物差,
所以素食者體內牛磺酸的含量明顯比一般人低。
完全的素食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發生疾病。素食者最常見的疾病是貧血。
這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種是由於缺鐵導致的缺鐵性貧血。雖然在植物性食物中
也含有鐵,有的鐵含量還不低,例如100克水煮菠菜的含鐵量高達3.57毫克,而
100克豬肉餡的含鐵量隻有0.88毫克。不過,植物中的鐵很難被人體吸收,遠不
如肉食中血紅素所含的鐵那麽好利用。另一種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2導致的巨紅
細胞性貧血。B12隻存在於肉類、蛋、奶製品等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沒有。
缺乏維生素B12還能導致神經係統的疾病。
當然,現在的素食者可以通過服用維生素製劑來避免營養不良了,這恰恰說
明了素食不是一種自然的飲食方式。不管是從人類的進化,還是從人體的構造、
生理來看,人都是一種雜食性動物。素食者出於信仰而折磨自己倒也罷了,要為
此尋找科學依據卻是經不起推敲的。過多地攝入動物性食物對健康也不利,例如
動物性食物往往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紅
肉中的血紅素鐵在消化道內有可能轉化成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增加患結腸癌
的風險。但是因此一概排斥動物性食物是不智的。均衡的飲食,包括動物性和植
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才是健康飲食之道。
2011.1.3.
(《新華每日電訊》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