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4)
2010 (190)
2011 (194)
2012 (301)
2013 (349)
2014 (754)
2015 (438)
2017 (308)
2018 (231)
2019 (183)
2022 (1)
飛機經大連灣,過黃海,隻需兩個多小時,即飛臨日本。同時也讓人感到,日本是不大。我飛過美國東西,要 6 個多小時。南北,要 4 個多小時。中國也同樣。
遠遠望去,富士山在一片雲海中聳起,凸顯著日本國的地標。
辦好出入境,換機手續,等待去舊金山的飛機航班,要大半天時間,我決定隻身遊一下日本。我的老師徐教授說過,肉眼直視下給人家做手術,非常重要,因為這叫目擊。這種對事物的原始觀察最有價值。我打算用自己的凡胎肉眼看看日本。
朋友們知我人生地不熟,都怕我走丟,我卻執意要遊,一則省去朋友們特意相陪的時間,二是看是否真的走丟。人倔,有時是越勸越倔。
先到地鐵站,先用相機拍下地圖及出入口,再精算時間,確定路線。然後去買票,兩個售票員小姐,一個會點兒漢語,一個會點兒英語,倒也能聽懂我的意思。不過,見我隻講簡單日語,又首次到日本旅行,且隻身一人前往,都麵麵相覷:其實,她們最關心的還是我走丟,趕不及飛舊金山的航班。所以,很不想賣票給我。我就再三請求,她們就反複推敲,討論了足有 20 分鍾,終於按她們意見,拿到一張去千葉的票,再帶上這兩位好心小姐的祝福與叮嚀上路。還有一張她們親手繪製的時間表。雖然感激不盡,卻也懊悔與她們討論費去了時間。本想去東京秋葉原一逛,結果大城市逛不成了,那就逛郊區吧。
地鐵列車一路急行,一個多鍾頭,到千葉。
這是一座日本名城,似乎不太大,街道較窄,商鋪林立。
我注意到,有很多中文招牌,似乎是中國人開的生意。
遊遊逛逛,有些饑腸漉漉,腹中雷鳴,苦於時間緊迫,隨便走進一家餐館,老板是個年輕人,當聽我用英語說過 “ 哈羅! ” ,再用漢語問過 “ 你好嗎? ” (本想問他,你吃了嗎?,想到應該與時俱進,就改口了),此君卻一臉困惑,我知遇上了純正的日本人。聽說,日人很重視英語教育,民眾都會英語,看來也不盡然。
不過,小老板相當熱情,卻不知為何拿我當成定餐客了,遲遲不讓我就座。我隻有告辭另覓他處。
又到一家小餐館兒,門上寫一 “ 麵 ” 字,這中國字相當古老,進去卻知,純粹日本餐館兒,根本就沒炸醬麵,肉絲麵,牛肉麵給你吃,隻有烏冬麵,此麵非彼麵,湯多麵少,幾片菜葉,紅綠相間,倒很養眼,但是吃不飽。一碗麵下肚,半個胃還在咣蕩著,沒填滿。花去 1000 日元,再給些小費,看看到點了,抓緊回程趕路。當然,也沒忘跟人家說 “ 阿裏嘎逗 ” ,還有 “ 灑油那啦 ” 。
日本的千葉行,沿途順暢,風光秀美,民風儼然。
回到美國,再讀魯迅選集,翻檢有關郭沫若,鬱達夫先生們的舊章文字,得知,這城倒也曆史悠久,很有些文化。大師們還曾在此間愛恨情仇,上演過一些悲喜劇。惜時間太緊,忙於趕飛機,沒能仔細觀瞧之。僅留些拙影,不足道也。
時光逝去 , 中日兩國的曆史恩怨還沒了結。
中國人沒忘記日本對中國的百年征服,日本人也沒忘記中國這個近鄰。兩國互為強鄰。
於日本而言,擁有當今世界極強的工業體係。
日本的核能工業,領先世界。能精細準確地控製核裂變以發電,依我想象,製造與引爆核彈則更簡單些。
日本擁有發射衛星,甚至登月等空間技術,而相比之下,製導核彈擊中鎖定的目標也更簡單些。
日本擁有世界一流的,精美絕倫的汽車與輪船製造業,而製造成群的戰車與潛艇,用於戰爭與殺人的機器,也極為容易。
日本早於二戰時代,就已經擁有航母特混艦群,並具有強大的攻擊力。
一句話,隻要願意,全日本傾刻間就可再度成為強大的戰爭機器。
當然,日本人民深刻反思,軍國主義難以複活,我等也就 “ 高枕無憂 ” 了。
我這樣的國人,是稀少的,因為缺少足夠的憂患意識,雖然讀過限些易經,卻又時常忘記。
我周圍的人們,隻要去過,住過日本,都會稱頌日人的文明,禮貌,善解人意,樂於助人,都像是活著的雷鋒,我都深信之。當然,也感到日人自覺守紀,心思細密,意誌堅強,或以 “ 可怕可敬 ” 來形容之。
和平時代,民眾和睦相處,敬畏之中,其樂融融。而當民族衝突時,必兵戎相見,拚殺疆場,而互相拔刀相向的人們,卻也是平民百姓,真正的雷鋒們。這事兒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討論這些,又要超出我的能力。
不過,總體而言,中日在國際舞台上一定是竟爭對手。
我相信,在亞洲這塊廣袤的土地上,似乎一山難容二虎。當兩虎力量相當時,也隻能耽耽相向,或者互相致意,有時,還會互相舔拭對方的皮毛,或者互相捋捋虎須,以為親熱與試探,心中咋想也難說。
無論如何,依我想法,國人還是應該吸取,借鑒日人的管理經驗,科技經驗,以強自身。
當中國足夠強大時。。。必相當於上百個日本,也很難說,那時雙方會更加和睦與安全。我樂見磕磕絆絆,絕對不希望戰火重燃。因為總體而言,戰爭確實非常無聊!雖然人類源於嗜血,現今依然本性未泯。
中日交往之結局,還需下幾代人才見分曉。
而侈談真正的互信,還為時尚早,一切將必待時日。
人們在複習先輩們的經驗時,也要邁動雙腿,張眼觀瞧,以誠相待,客觀務實,著眼將來,未雨稠繆。
中國最早的古醫書《黃帝內經》所謂: “ 上工治未病 ” ,雖言醫理,卻也深含憂患意識,其 “ 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 之言,亦可為國人用以自戒,自鑒。
果然,軍民團結緊緊地,大可,試看天下能咋的?方可直入 “ 愛咋咋的 ” 之大境(愛咋咋的 —— 東北方言,有豁出去,不在意,不予理會,不惜一戰之意思,也有自信心在其中)。
但說來容易,焉知做來難矣哉?我更說了不算,又是瞎說。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