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年,我在中國行醫,任職於大學的附屬醫院。醫院很大,非常著名,求醫者絡繹不絕,每天很忙,忙得恐怖。
如果有朋友來求診,或求我幫忙去遠方會診病人,也會來車接你。那時的中國,個人很少有車,少數富起來的大老板們才買得起車,我等一般平民皆以自行車代步。坐一把兒轎車挺牛的。可以代表身一種身份,是超級享受。
記得我東北家鄉的人們普遍崇尚“大奔”,一種德國造的豪華車,德文是“ BENZ ”,中文稱“奔馳”,其讀音倒也和轍壓韻;再就是大紅旗,一種中國造的豪華車,當年,是毛澤東們坐的;還有凱迪拉克( CADYLLAC ),一種美國車,也是給尊貴者們備的,百姓們隻有些觀賞權。
那時,來接我去會診病人的車,多半是像點樣的車,也有“大奔”之類。我知道,這是朋友們對我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想顯示一下他們自己的實力:怕我輕看了我的病人。
但是,說真的,我坐上“大奔”,卻沒甚麽奔馳如風,威儀八麵的感覺。因為,一是求我會診的病人多半是極重的,很疑難的病人。在當地已經看過很多醫生,或者涉及一些棘手的問題。我坐上這種車心中會有壓力,有種特別的責任感。我這人不很喜歡這些感覺。也包括坐豪華汽車的感覺,我覺不出豪華與氣派。但礙於朋友的情麵,不得已而為之。
還有,這種車雖豪華尊貴,但自己每天騎自行車上班,不會開車,又不懂車。因此,坐上去隻感覺晃晃悠悠的,車速稍快些,反倒有些怕怕。加上路況不佳,濺上一車泥水,也看不出車好在哪裏。
初來美國,工作需要,生存需要,不到三個月就要駕車上路,不然等於沒腿。
一天傍晚,經朋友幫忙,在當地路邊尋到一車要賣。一看買價與車況,符合我的要求,當即拍板買下。花去手頭僅有的一點美金。那是一部暗紅色的日本三菱舊車,製造於 1984 年,已行駛 8 萬英裏。
首次有車可開,終於結束騎自行車的曆史(應有 30 餘年)。行路再無風雨之憂。油門一踩,神氣實足。上高速公路一看,淨是好車:大奔,凱迪,寶馬,淩誌 --- ,老美開多快,我也開多快,有時還會超他一下。美國的路麵寬闊,路況極佳;加州陽光燦爛,到處風景如畫;氣候與環境很適合車子運行,開車真是一種樂趣!
但是,因為不懂車,隻知道開,不知道養,再加上必竟是一舊車,用朋友的話形容,開起來突突山響,有點兒像拖拉機。曾經耗幹過機油,耗幹過水,開到冒煙方休。耗費時間,誤過打工,弄得你七竅生煙,著急上火。
承朋友們救助與忠告,以後開始研究汽車。
幾年邊開車,邊修車,邊研究,已將汽車的原理弄懂一些。有時車子的小病小災小感冒,自己可以診斷明確,不需另請專家會診。
以後,三口之家,再添新駕照,隻有再添新車,家中儼然擁有一車隊,已經實現每人一車。趁換車時,本想置一“大奔”,因為當年承朋友所賜,就坐過“大奔”。“大奔”之尊貴深植腦海,好像車就是“大奔”,“大奔”那才叫車。另外的車都不是車。
趕去幾家車行,連試幾輛奔馳車,卻感覺這種車座椅硬,底盤低,視線差,調頭難,轉向沉,內部裝修也不精。受朋友開導,改看日本淩誌車( LEXUS )。一試,大不一樣,這車座椅軟,角度佳,內部裝修一流。衛星導航地圖,硬木把手橫梁,多功能 CD 音響,冷熱空調。我最愛的還有一種東西:真皮座椅布滿細孔,坐上去沒有那種冰涼梆硬,滑出溜的感覺。特別是,輕旋按鈕,竟然可以噴出冷氣與熱風。真他媽先進!很合我口味。以往一到冬季,清晨進入車內,寒氣逼人,坐下冰屁股,打開熱風,那要先挨一陣子冷風,待發動機熱了才行。現在不然,按鈕一點,半分鍾不到,座下已然溫暖,好感自不待言,當代的設計者,想的太周到了,太人性化了。當即拍板,買下此車,暫時省去了“大奔”之念。
新車上路,今非昔比,四輪驅動,沉穩靈活,性能奇佳,所向披靡。外表亮麗,裝修豪華,真好車也!
再也不會有猛踩油門車不走,大貨車泰山壓頂追你跑,直按喇叭的驚險一幕了。牌子已不重要,感覺最為重要!
雖然,孩兒至今還吵著“大奔”,我卻早已忘卻了大奔。我隻記得以前開冒煙爛車的感覺,我隻享受新車舒適隨意的感覺。但是,假如當初我沒開過冒煙爛車,我又何來開新車的感覺呢?假如,你一生下來就是一大富翁,或一生下來就是王侯將相之家,就有人白送你一切,壓根就開大奔,開飛機,開火箭,那你就永遠找不到我上麵所說的快樂!
如果,再好的東西,再值錢的東西送給你,你卻連一點感覺都沒,那當你擁有這些,又有何意義呢?
(2)
兒時,非常好奇,沒有一時安閑,有點兒 “ 多動症 ” 。
看到牆腳有一鼠洞,就去掏挖,居然可以挖出一窩光腚的粉紅色,沒睜眼的幼鼠。被大人罵一頓,險些挨打。因為再挖下去,豈不將院牆挖倒了。
母親常說我:整天不閑,連耗子窟窿也挖,又說我是 “ 七歲八歲討狗嫌 ” 。
你看,太淘氣,連狗都會煩你。
當然,現在知道,每個人的童年都好奇,都好動,都如此,都貪玩。不過,我的童年,因時代所限,實在沒啥玩具,實在沒啥可玩,你給我一電動車開,我才不去挖鼠洞。
那年,父親買了一輛自行車,叫金鹿牌,車身黑亮,車輪輻條閃閃發光,銘牌上添一金色的奔鹿。在 1960 , 1970 年代的中國,能買回一輛新自行車,等同當今買汽車,是一件值得高興與珍重的大事。
父親自己訂下三不騎:下雨天不騎,路不好不騎,載重物不騎。
我非常好奇這車。更不解:平時車停那裏不動,兩輪著地,需要車架支撐,方能立住。為何騎上飛快時,反而不倒?同時也很想感受一下騎車的快樂!當時,身高尚不及車把的高度。
顯然不可能騎跨上那高高的車座,既使騎上車座,雙腿也夠不到腳踏板。但卻可能偏著腿伸過車架空隙,勉強蹬動車輪,這叫 “ 掏襠 ” ,是兒時騎自行車的術語。
頭一次趁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沒注意,自己偷著將車推出家門,上得一條小路,趁著下坡就偏腿騎上了。雙腳一離地,就感覺不對勁兒,車子不用蹬,順勢就滑下去了。越滑越快,耳邊已經有了風聲,心裏生起一種恐懼。這車沒有手閘,用腳倒蹬才能刹車。
我那懂這些。
說時遲,那時快!慌亂之中,車把一歪,就摔倒在路邊。灰頭土臉爬起,卻怎麽也扶不起這車:車把已經歪斜,車輪已經 “ 瓢 ” 了,根本無法轉動,心中恐慌,有大禍臨頭之感。
一會兒,父親知道了,趕來幫我扶正那車。雖然愛車已經被我摔壞,奇怪的是,父親卻沒罵我一句,反倒拍去了我身上的土。
以後,我經常跟隨父親騎車去做些家事。有時我坐前麵,有時坐後麵,這車為家中的生計出過大力。
現今,我在美國已經換過幾部汽車。其中兩部都算滿豪華的新車。
對車,我還算愛護的。但我無法很仔細地去打理這車。我見到許多朋友將新車每天梳理的極其精細:座椅套上布罩,甚至再蓋上一塊大毛巾,方向盤加一把大鐵鎖,停那裏要買塊遮陽布檔住烈日,車內一塵不染,上車還要換上一次性紙拖鞋,以免踩髒這車。
三千英裏換機油,上萬英裏去大修,寧可步行也盡量少用這車。反正,竭盡全力去維護這車的使用壽命。百般嗬護,將車視同自己的嬰孩。這又有些過分 。
錯誤在於,人們愛車太過,則失其本。
世間人是最重要的!
人們常說,以人為本。看來,也就是說說而已。好多人總嫌別人不拿自己當 “ 本 ” ,即不拿自己當回事兒。
其實,自己也沒太拿自己當回事兒,有些執迷其中。
比如,以上所言,有人拿車極當回事,拿自己的貓狗極當回事;車子光鮮靚麗,貓狗神彩動人。但是,身為主人的他(她)卻是一臉憔悴,腰酸腿痛,吃不香,睡不著,便不出,皮幹唇燥,目赤發落 --- 。我以為這有些本末倒置。
我車造價不菲,性能一流,我愛我車。但他畢竟是一物,應當為我所用,不該被他驅使。
所以,常有朋有教我養車之道,我都欣然接受。但每當朋友與家人關照我,叫我天熱之時,如何如何將車遮蔽保養,如何如何免受日曬雨淋時,我卻覺得,他們更該關照的不應是車,而應是我!
因為,再好的車,再好的東西(物)都沒有人重要。我是一個人,比起車,人最應該受到保養與嗬護!
我剛才說了,我的父親在扶起被我摔壞的愛車時,雖然心疼,他老人家卻沒罵我一句。因為我是他兒子,兒子永遠比車子重要,這是自然之理,他老人家當然心中有數。何況,人車俱傷,兒子並無大礙,已是他老人家的幸運,老人家心中偷著樂也說不定呢!
其實,也不止我的父親能真正秉持這種人本思想,天下的父母親也多半如此。早在 3000 來年前,孔子也是這樣做的。《論語》記載,孔子的馬廄著火,他下班後,知道了,卻問道: “ 傷人乎? ” 不問馬。(見《論語 - 鄉黨篇》)
信筆記敘至此,又讓我想起另件事,幼時家貧,上小學時,削鉛筆稍不留神多削一點筆芯,父親就會責罵,這又作何解?但這已離愛車主題太遠,暫且打住。
( 2006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