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人生

這裏是《常青人生》論壇的文庫
正文

小學的細瑣回憶 --by 雞毛蒜皮

(2008-11-19 11:51:02) 下一個
 


小學的細瑣回憶.
先說明一下,照片是GOOGLE EARTH 上找來的.要謝謝拍照的兩位先生.

風中秋葉的佳作,勾起我沉澱在心裏的很多細瑣的回憶。很巧,我與他是同一年上的小學。
我在小學同街,相鄰一幢樓裏上了一年幼兒園大班, 接著上小學的. 據說幼兒園與小學屬於一個街道委員會管轄,所以報名什麽的很簡單。拿著幼兒園的畢業證和老師的評語,沒費什麽事,就報上名了。鄰居中同齡的也有上民辦小學的。但不知道是憑什麽做的取舍。
小學地處赫赫有名的南京東路上,校名就是南京東路小學。校門在保安坊裏。前幾年回上海,曾去探訪。看到那弄堂,想起當年每天做早操,課間操,奏國歌,象征性地升國旗。就在這不寬,也不很長的弄堂裏。幾百學生那!學校裏也是“螺絲殼裏做道場”。學校占了大樓的整個二樓和一部分三樓。共有九個教室,兩個教師辦公室,大活動室,和廁所,雜物間,廣播室。還有一個學工師傅的宿舍。
六個年級,最少每個年級有兩個班,有的年級有四個班。所以一到四年級是上半天的。另外半天是幾個人一組,在某個同學家裏“開小組”:做作業,玩。
有幾個教室的窗就在南京路上。我有幸有幾年就坐在這樣的窗裏聽老師上課。心不在“馬”,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牛頭不對馬嘴,時有發生。不過好象沒有因此被狠狠罰過。
小學裏有兩位很要好的同學。一位姓杜。他家兄弟姐妹多,他是老四,上麵三個姐姐。兩個,還是三個弟弟記不清了。我們在他在開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小組,因為他家住的石庫門房子,有個小小的天井(院子)。他父親是幹什麽的從來沒有問過,也很少見到過他。經常見到他媽媽。就在裏弄生產組上班。家裏總是收拾的井井有條。也許那些姐姐們是很好的幫手吧。
另一位姓陸,與小杜相鄰而居。母親也是一位教師。他家高居三樓。很特別的是他家的門。不是開在牆上,裏外開的。而是開在地上,向上頂開的。這樣一來,實際上增大了房子的利用麵積。
三,或四年級時,我們曾結夥,早晨起來跑步。跑得最多的時候,能從南京路,福建路口,沿福建路到人民路,然後環人民路,中華路跑一圈,再回來。
1964年,一時“敵情緊張”,軍體俱樂部來學校招生,參加無線電收發報訓練班。他們兩位都被選上參加培訓。那也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在這個社會裏,人是分等級的。有些事是於生俱來的。
不過朋友總歸還是朋友,他們學了,也傳授一些給我。我也知道了電報代碼還有長碼,短碼。也按照“少年電工” 那本書, 做了發報鍵,敲著玩。
小陸,可以算是引我入門裝修半導體收音機的師傅。我們曾經一起開動我們的“11 路自備車”,頂著驕陽,裹著寒風,合撐一把雨傘,分享半截黃瓜,跑遍上海各個出售無線電零件的舊貨攤。
後來他選擇去浦東上中學,再後來,他去了江西,我去了安徽插隊。我們通過信。有一年我從安徽回上海,他也從江西回來。見了一次。再後來,就漸漸的失去聯係了。
那年暑假,裏弄裏也組織“活動”,辦了個手旗通訊班。也許裏弄大姐的階級鬥爭警惕性屗怎麽高,我居然也能參加了。拿著兩麵紅黃旗,舞了一個暑假。學會了呼叫,應答,二十六個字母等。後來我自己還帶了幾個“徒弟”。
我們六年級換了個班主任,吳老師。她是全校有名的帶畢業班的高手。特別是原來比較“後進”的班,往往是由她來接手。我們班其實是兩個六年級班裏比較好的,沒有什麽特調皮搗蛋的。不知道為什麽由她接任班主任。她其實一點也不凶。但同學們都很服她。
她就住在我家不遠。我上大學時,見過她幾次,後來出國了。我們那一帶的房子折得太多,太快。就再也不知道怎麽聯係了。


來源: 雞毛蒜皮08-09-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