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46)
2021 (73)
2024 (358)
2025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3%E5%BE%B7%E8%AD%9C%E7%B3%BB%E5%AD%B8
在第一篇專文中尼采將基督教的道德觀追溯至那個被他稱為“奴隸借由道德造反”的時期,他描述位居社會底層的成員對於那些強大、富有而高貴的上層成員的“怨恨”。貴族成員們是以“好/壞”作為價值的區分標準,認為他們在社會中所占的優勢證明他們自身的優越,並且藐視那些底層的成員。而奴隸們則發現他們無法麵對自己被強者征服的事實,於是構思出一套“想像的複仇”,將那些強者描述為“惡”、並將他們自身描述為“善”,也因此建構出基督教的道德觀,透過這套道德觀,無能而軟弱的成員才有資格住在地球上。
在第二篇專文中尼采則描述在這套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的景象(他將之稱為“傳統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傷害人的權利來自於人的能力,就如同動物也有記憶和進行承諾的能力一般,違背承諾者會遭致的懲罰就是被暴力傷害。也因此,依據尼采的說法,懲罰的傳統並不是來自於任何道德目標或理論。“壞的結果”也是在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處遊蕩和進行劫掠,他所帶有的暴力的動物本性便會轉而發泄至自己身上。
在第三篇專文裏尼采則討論到基督教道德觀裏所呈現的“完美的禁欲者”的概念,尼采主張埋藏在這個禁欲概念之後的隻不過是一連串可笑而又沒有根據的迷信,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些迷信仍然企圖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敗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