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我們還沒有做最後決定的時候,濤就開始看裝備的deal了。終於在出發前一周,我們才完成裝備的采購。濤花了很多時間找deal,畢竟我們的預算有限。說實話, 真的很佩服濤找deal的本事和耐心。要是我的話,肯定冤枉銀子花一堆,還不一定買到最好的。
下麵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專業裝備,雖然我們自己那會兒就兩個菜鳥 (下麵的文字是我在出發前寫的,後來加進去的感受有注釋)。
1 背包
我們的背包買了兩種,backpack和daypack。backpack用來裝我們的衣服,睡袋,帳篷,廚具,4-5天的吃的和其他所有的東西。濤的backpack大約40磅左右,我的大約有25磅。daypack是我們做day trip用的,裝1天的吃的,水,和不能留在營地的東西,例如laptop(注:很土是吧,我們發誓以後不會再帶著laptop坐背包客了,差點兒沒累死)。
濤的70L的backpack – Osprey
我的65L的backpack – Osprey
daypack – REI
2 住
住包括帳篷,睡袋和墊子。我們鬥爭很久是不是要帶帳篷。最後覺得還是帶上,雖然重量上多了5磅,但是不用擔心trail的hut被住滿了,而且可以省下一些住宿的費用。因為我們是在早春的時候去澳洲和新西蘭,我又怕冷,所以我的睡袋是0F,濤的睡袋是15F。兩個胖胖的鴨絨睡袋,每次把它們折起來,裝在小袋子裏,都把我們累得一身大汗。希望這次回來我們可以成為收睡袋的熟練工。墊子是可以自己充氣的。躲颶風的時候,在我婆婆家用過一次,不是很舒服。主要我睡覺不老實,經常從隻有一人寬的墊子上滾到地上。濤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在我們家king size的床上,他被我擠得,每天睡覺的地方隻有一人寬,早習慣了。哈哈。
裝在袋子裏的帳篷
裝在大袋子裏的睡袋。這個袋子是平常收睡袋的,比較大,這樣鴨絨不會失去彈性。出去玩時的袋子隻有這個大袋子的四分之一大,所以每次收睡袋都是個體力加技術活。
裝在小袋子裏的墊子
3 行
出去hiking,鞋子最重要。我們以前不知道hiking boots要比平時的鞋子大1到半號,所以也付出了血的代價:濤現在大腳趾的指甲還有半個是紫的,而我的脆弱的腳趾指甲已經掉了一個了(以前上pointe的時候掉過2個)。新鞋子買來後,用過幾次,感覺不錯。除了鞋子,襪子也很重要,一定要羊毛的。這樣出汗之後不會變硬,把腳磨出泡。我們還添了一副登山杆。加上以前的舊杆,每人有兩根杆,一新一舊。因為在Tasmania和新西蘭,有可能過沒過小腿的泥和小溪,我們特意買了trekker overboots,可以套在登山靴的外麵。
另外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濤買了GPS。濤一項很自負認路的本事, 但架不住我膽小外加嘮叨。有了GPS,我也不好意思老問“這路對嗎?”。濤為了確保耳邊清靜,讓我主管GPS。得,我就乖乖地閉嘴吧。
登山靴 (注:事實證明這登山靴很適合我們。這雙在爬完Half Dome之後報銷了。我們試了別的牌子,結果現在又買回這個牌子了)
登山杆 (注:上麵的那對細的登山杆在新西蘭報銷了。我徒勞地撐在杆上指望可以阻止我摔跤,結果人摔了,杆也撅折了。)
Trekker overboots (注:背著背包,穿起來不是特方便)
4 衣
第一次聽到“鳥服”還是今年初去張家界,我們的小驢友說的。我沒好意思問,怕被笑老土。後來知道了,就是一個叫始祖鳥的知名戶外運動服裝。咱們現在也是有“鳥服”的人了。說實話,“鳥服”的價錢可不便宜,不知道國內的小孩怎麽那麽有錢。我們還買了防水的登山褲,號稱新科技,防水又透氣。不過建議下雨再穿。我們試過沒下雨穿它爬山,外麵沒雨,褲子裏麵,汗如雨下。另外,帽子必不可少,晴天防曬,雨天撐“鳥服”的帽簷。
防水褲 (注:這個絕對推薦。我摔跤摔了個口子,用膠粘起來,還是一樣的防水)
4 吃, 喝
不管幹什麽,都少不了吃喝,在野外尤其重要。下麵是我們的一些和吃喝有關的東西:
淨水器 – 是紫外線的,隻要放在水裏1分鍾,就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鍋和爐子 (需要在當地買一個氣罐)(注:這個超讚。在Overland上麵被大家狂羨慕了一把)
水袋 – 左邊淡藍色的可以裝12liter,旁邊棕黃色的號稱可以裝20liter
碗 – 顏色十分鮮豔,可以折疊,而且不怕燙。
餐具 – 是鈦合金的,又輕又結實。
5 其他
還有一些裝備實在是不好歸類,就把它們放在一起說一說:
頭燈
毛巾 – 易幹而且不占地。 我沒有試用,不知道用起來感覺怎麽樣 (注:不舒服,但幹得快)
“方便”鏟 – 許多公園要求大家象貓一樣,上完大號埋起來。這個鏟子就是幹這個用的。顏色還挺漂亮的吧。哈哈。。。
讀卡器 – 有了它,可以不用擔心相機的內存卡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