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遊的燕子

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一些不平淡。。。
正文

Stephen Covey 的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2009-02-10 10:23:08) 下一個


摘要ZT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znjy&MsgID=802974


什麽是高效能?

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才是有效的。

跟”高效率”的區別。高效率是強調完成的過程如何在最短,最經濟的達到目標。但一旦目標選錯,效率越高,越偏離自己的目標。

2.什麽是習慣

習慣是自己世界觀的反映。 世界觀是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就像一張現實生活的地圖。我們總是拿著自己的地圖去找路。如果地圖錯了,無論我們的能力如何,也不可能找到目的地。

習慣是我們做事情的方法。性格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如果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應該改變自己的習慣。改變習慣,要從改變自己的想法開始。任何習慣都是可以改變的。

什麽是正確的習慣?滿足自然定律的做事方法。自然定律是不可改變的,比如地心引力,比如你隻有可信,才能被別人信任,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也叫原則。因為原則是不變的,永遠正確的,所以按照原則生活才能不被現實碰得頭破血流。

我們的行為是主動的,我們能選擇做任何事情,但事情一但開始,起決定的就是自然定律了。就像我們扔出一塊石頭,然後起作用的就是空氣阻力和地心引力了。就像我們拿起棍子的一端,另一端也被拿起來了。原因是我們的選擇,結果是自然定律。所以如果我們要達到最終的結果,必須按照自然定律來做事。

建立一個習慣必須有三個方麵:

ü 知識: 了解這個習慣的含義,知道為什麽要培養這樣的習慣

ü 技能: 知道如何去做

ü 態度: 願意培養這樣的習慣

3.產品和產能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Capability, P & PC)

我們需要的永遠是產品,比如金錢,感情,健康。往往忽略了生產這些產品的能力。先有能力,才有產品。隻生產,不增加產能,或者生產過度,反而傷害了產能,最後隻能導致產品減少。

比如,不在自我教育上投入,想事業上發展是不可能的。不堅持鍛煉,不可能有健康。不在感情上投入時間,精力,不可能有長期深厚的感情。

產品和產能是雞蛋和雞的關係,殺雞取蛋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做每件事的時候都想想,我們是在增加產能,還是在減少產能。

4.人生成熟的三個階段

依賴別人 (dependent) –〉獨立自主 (independent) –〉相互依存 (interdependent)

依賴別人指在財務上和感情上受製於人或事,被別人的錯誤所左右,或者被自己的過去左右,被環境左右。任何讓你感到憤怒或膽怯的事情,都是依賴性的表現。如果你感到無能為力,覺得自己的生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這就是依賴。

隻有擺脫任何事物的主宰,才能獲得自由,真正成為自己的主宰。所謂不已物喜,不以己悲就達到了這種真正的 獨立的境界。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人。

我們在社會內生存,必然要和人打交道。我們能取得的成就或影響,必須通過和其他人的交互來完成。所以更成熟的階段是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學會和別人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5.七個習慣

習慣一到三 幫助我們從依賴到獨立

習慣四到六 幫助我們從獨立到相互依存

習慣七幫助我們全麵提升自己

習慣一:積極主動 (Proactive)

在所有外界的刺激下,我們有反應。我們和動物的區別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我們人還有個空間。這個空間給我們選擇的權利。

刺激 –〉我們自己的空間 -> 反應

第一個習慣就是找回對自己的生命控製。

因為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自己的全部所作作為負責。沒有任何借口。對任何刺激,我們可以選擇任何反應!這個選擇必須有我們自己負責。不管我們以前是如何選擇的,不管我們以前的環境和生活,基因如何,我們現在都可以做不同的選擇,並為此選擇負責。

隻有把選擇權拿回來,我們才能找回自己的根本存在。

習慣二:做任何事之前先想到結果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任何東西都被製造兩遍,先有設計,才有成品。

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上哪裏去,才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天生我材必有用。了解自己,我們生在世間是要完成一個什麽使命,我們對我們周圍的人要盡什麽責任,在我們的葬禮上,我們希望聽到什麽樣的評價?

寫一份自己的個人使命書 (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作為自己做一切事情的目標。隨時對照自己是否在向這一目標前進,還是誤入歧途,甚至在往反方向努力。方向不明,走的越快,離目標越遠。

這是我們自我領導的能力。

習慣三: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First thing first)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們有了目標,如何才能到達?

這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有的事情有兩個特征,一個是重要程度,一個是緊急程度。

按照這兩個特征分,可以把所有事情分為四類,

重要又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重要又緊急是我們必須馬上作的,剩下的時間應該先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如果我們把時間浪費在其他兩種事情上,我們離目標不會靠近。

必須學會把緊急不重要的事情放開,專注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我們才能進步。

有了前三個習慣,我們找回了自我,並能夠自我管理了。我們獲得了獨立。現在要和他人相處了。

習慣四:總是尋找共贏的方案 (Think Win/Win)

我們在每個跟我們相處的人那裏都建了個銀行,叫感情銀行。每次我們對別人好,就在銀行裏進行了儲蓄。每次我們粗暴,或不守承諾,或傷害別人就是從銀行裏麵提錢。這個銀行裏儲蓄越多,別人對我們的信任度越高,對我們就越寬容。相處也就越融洽。

和人相處,隻由四種可能,你贏我輸,你輸我贏,我們都輸,我們共贏

很明顯,隻有我們共贏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所以永遠要尋找共贏的方案。任何其他方案都會以損害我們的關係為代價。

共贏是最難的相處之道。因為即需要了解自己,站穩自己的立場,又必須了解別人,能感受別人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還要創新的思維,找到對我們都有好處的方案,所以必須先有前三個習慣,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才能實現共贏。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被別人理解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要實現共贏,必須有溝通,要相互理解。溝通最重要是先聽後說。先讓對方充分發表意見,你真正了解以後,再闡述自己的意見。

將心比心,我們自己的意見在沒有說明白,或者對方誤解了我們的前提下,我們最急於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表達出來,這個時候,根本聽不進去別人在講什麽。隻有完全被理解了以後,我們才可能有開放的心態來理解別人。所以,要溝通,就必須先忍耐自己的表達的欲望,充分了解別人,再講自己的看法。

不了解別人的看法,隻說自己的,隻能是各說各話,找不到共同點。

習慣六:協力 (Synergize)

隻有雙方都抱著共贏的心態,又能做充分的溝通達到相互理解,才可能齊心協力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方案。這個方案不是折中方案,而是把雙方的利益都考慮進去的最佳方案。評價方案的時候,要看對雙方的利益之和。

1+0 =1, 0+1=1

0.6+0.6=1.2

隻有共同努力尋找出的共贏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底線是不能傷害任何一方。在損害任何一方感情的基礎上做出的方案,就算現在看是贏的,長期看都是輸的。

如果不能共贏,至少可以不達成協議。經過雙方協商,發現達不成共識,雙方共同認為現在最好的方案是不達成協議。可以現在不合作,以後再合作。但關係並沒有受到損害。不達成協議,比達成贏輸,輸贏,或輸輸的協議都好。至少雙方的關係不會受到損害。

習慣七:磨刀不誤砍柴功 (Sharpen your saw)

要有產品,必須隨時不忘提高自己的產能。定期要停下來,做個自我的檢查,看自己是否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看看需要提高自己哪方麵的能力。

人的能力有四種,體力,智力,情感力 (非智力因素,毅力,感受力等),精神力。要均衡提高自己這四個方麵的能力。

6.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 第八種習慣

人有四種需要:

身體: 要活下去

頭腦:要學習和進步

心靈:要愛和被愛

精神:要尋找生命的意義

當前三種需要被滿足的時候,人就必然會需要尋找精神上的滿足,需要了解生命的意義。

第八種習慣就是尋找自己的聲音,並幫別人找到他們的聲音 (Find your voice and help others to find theirs)

自己的聲音存在自己的天賦和能力,自己的願望和社會的需要的焦點上。 隻有深刻的認識自己,並深刻的了解我們身處的社會和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的聲音。

一個人的聲音是很小的,隻有讓我們身邊的人都找到他們自己的聲音,讓所有的聲音和諧共存,才能成為雄渾有力的大合唱,或是交響樂。

這些隻是我自己的一些體會。書裏有更多的哲理,還有許多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如何麵對工作,生活,感情,教育子女,我受益匪淺!強烈推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