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股票技術層分析和基本麵分析的荒謬

(2010-05-10 22:06:24) 下一個
名聲顯赫的炒股專家,都是手拎兩把利器,一個是技術層分析,另一個就是基本麵分析

遺憾的是這兩個利器都是銀槍臘頭,砍不了人的,那些大家專家們,並不能用它們在股海中有任何高於隨即戰果的斬獲,能讓他們賺錢和揚名的隻是把這兩把無用的斧子倒賣給股民而已。

技術分析專家們,不管是研究K曲線,還是搞Bollinger Bands等等的東西,他們都是看著股票走勢和曲線的形狀,滔滔不絕,好像所有的發展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比如看到股票價格曲線上有似頭與雙肩的行狀就認為股市下一步有較大跌落的可能。理由是: 既然股票向上衝了幾次, 都沒有上去, 說明氣數已盡, 應趕緊出手。

特別讓技術分析看上去很神的是,他們常常引用似是而非的統計學概念,如MOMENTUM 等等。他們用這些方法在曲線上勾畫了不少直線, 顯得很有學問。

他們也還常常自我信心百倍的總結出無窮的規律和聯想,比如看到歐元兌美元跌了,就斷定歐元要漲了,理由就是:前四次都是這樣的。

稍微有點科學修養的人就知道,這真是偽的不能再偽的偽科學。所以,沒有一個堂堂大學的金融係裏教授這些,實質上,它們就像占星術於天文學,煉金術於化學,盡管電視上,書店裏這類東西很多,但再多,也是他媽胡扯蛋。

基本分析也是這樣,把它公司的收入支出分析個清清楚楚。然後以理性的口吻告訴你哪個股票價格過高, 哪個還有潛力。

基本分析相信一隻股票應有一個內在價值。 這個思路來自於老經濟學裏價格和價值有時會有偏差但終歸要吻合這麽一種傳統思維。

但是一個公司的股票卻總是和基本分析的結果大相徑庭,原因就是他們不懂股票是個隨機的東東,而他們的方法是完全確定論的西西。 基本分析大師有個口頭禪, 就是”我早就告訴你了”。他們天天喊股價太高, 房價太高, 要不,就喊股價太低, 房價太低。 沒錯, 他們喊了幾年最後總是會應驗。 但這樣的信息有什麽用呢? 要是按照他說的那樣, 大舉賣空股市和房市, 非要把褲叉都虧掉。 因為, 套用凱恩斯的名言: 市場的非理性可以超過你的忍耐時間。

不管是技術層分析還是基本麵分析,首先沒有搞懂股票價格的可預測性。如果一個股票市場是可以預測的,那麽這個股票市場就是無效的,我們也不應該搞股票。隻有一個不可預測的股票市場,才是有效的。

雖然股票的價格不可確定,但是它的未來的幾率分布是可以計算的。這有點像量子力學的結果,不是確定論,但是你能得到結果的幾率。這就是科學的能力所在,這就是我在這裏介紹的科學炒股法:

按照交易的精髓,任何交易都是為自己有利益而為,所以,任何的股票價格能夠成交,說明看漲和看跌的力量是一樣的大。在任何一個平衡價格下,股票在下一階段的收益上下概率一樣。

讓我們回到科學的基本概念,比如一個人,向一個方麵走N步,哪她能走多遠?顯然是N步遠。

如果一個醉漢,亂走N步,哪他能走多遠?答案是N的平方根步(sqrt(N))遠。

所以,一個股票的期望值理論上,由兩部分,一個是漂移值,另一個的震動值,我們叫它布朗運動,每天的周而複始,構成Markov鏈。

嚴格的解,可以解伊藤方程,也可數值解, 具體計算可以用Monte Carlo模擬,進行幾百萬次的隨機trials,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比如10元的股票,10天後,股票價格如下:

< $9: 0%
$9-$9.10: 1.5%
$9.10-$9.20: 3.5%
$9.20-$9.30: 5%
......
$11.4-$11.5: 1.4%
>$11.5: 3.3%

從這個研究結果,當然不知道這個股票在10天一定是跌是漲,但是可以科學的知道各個價格的幾率分布,這有點像量子力學的結果,不是確定論,但是你能得到結果的幾率。

特別要注意的是,發財的機會不光是在於測量股票的期望值,而更是Volatility。即使如果你的計算結果是股票價格不變,但是算出它的Volatility 是60%,你照樣可以大玩一把了。

另外,計算不止可用Monte Carlo模擬,也可以用有限元和有限積分的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