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千人計劃實例介紹

(2009-07-06 15:15:39) 下一個
我正好有兩個同學和一個朋友拿到千人計劃,先結合他們的實例,看看為什麽他們拿到千人計劃。全是我個人片麵感覺而已。

1。千人計劃與否不代表水平;

2。學術界容易;

3。有知名度容易;

我有一個同學,回國有很長日子了,百人計劃有他,長江學者有他,這次千人計劃還有他,很多人就發疑問。其實我有專門給他打電話,他說,這些不衝突。百人計劃,長江學者主要是給科研經費,有不定的津貼。而這次千人計劃,就是給錢。一次性給100萬元。全給個人,還免稅。這個同學,筆頭快,不僅論文發表的快和多,而且是一邊寫論文,一邊給報社寫新聞稿,闖下一定的知名度。

還有個同學,在美國混了幾年,飄忽不定,人很勤奮又節儉,算是同學中活的最累,又最寒酸的。。。我們周末同學聚會,他還一頭紮在實驗室裏。半年前,去了清華,這次也中了千人計劃。這位同學的特點是歪打正招,有一年,無意做了個沒有太多意義的實驗,結果上了紐約時報一角,這下火了。其實在學術界沒火,在美國的學術界還出了點問題,但在中國不得了啦。恐怕連賣雞蛋的老太太都知道了(這點沒有證實,全是臆測)。

還有一個朋友,現在還在美國的大學裏麵作教授,也拿到了千人計劃的100萬,看來有點奇怪。其實是他保證每年回國工作6個月。這個朋友的值得一吹的是,得過美國的一個什麽獎。所以就很牛了。

其實光牛也不行,那個讓全世界算髦了cdo的David Xiang Lin Li,把全球拖入無盡風險後,回中國去掌管全中國的金融風險。也沒有拿到千人計劃。所以知名度也不就是一切。這些搞學術的,很容易拿到千人計劃,而工業界,商業界,金融界的回去的,卻沒有見拿到千人計劃的。

我一個同學,在美國做過交易員,每日交易300萬美元,還管過3億的基金,後來被金融風暴做掉了,也回國了,他本來算是我們在美國同學中最風光的一位了,卻沒有拿到千人計劃。

不過,對他而言,100萬人民幣,隻不過打打牙簽。不如給學術界的朋友更能體現100萬的威力。

另外,千人計劃應該是已經決定在國內起碼兼職6個月的,才後又國內單位去申請的。如果已經決定回國了,因為沒有拿到千人計劃100萬,就不回去了,那不是太看中那錢了嗎。其實就100萬人民幣,也不算多,就我那個回國的做過交易員的同學,100萬人民幣還不夠他年終獎的一個小另頭呢!

回國,主要還是為了實現自我的價值,特別是看來在美國沒法實現的那個自我價值。如果一個“人才”,僅僅為了千人計劃的100萬人民幣而回國,我估計,這個人才對其自身的價值估計不會過100萬人民幣,所以他才會把自己以這個“好”價錢賣出去。

我覺得,如果人還在美國。回去兼職6個月,那100萬就不必計較了。給了最好,沒有給,已經決定回國的,還是應該繼續回國。錢的事,沒有那麽嚴重,名利的事情,也沒有那麽嚴重,不是還有很多更有名的人也沒有嗎!

如果覺得回中國會耗盡你的才智而一事無成,那麽就是拿到了千人計劃,當然也不必退回去,而是拿了100萬後,快點藏好,找個機會快點再找到新的最能發揮你的才智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