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有兩組共軛不可不知。
第一組共軛:對人,宜慷慨讚其美、舉其德、弘其義、服其能,不要吝嗇;蓋因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就是體現上帝賦予自己的價值。對人正麵價值之肯定,與人有益,對己有利;另一方麵對人的批評指責則要萬般小心不可輕率。因批評指責很容易讓對方認為你是在貶低其價值。可想而知,指責(特別是直接指責人而不是事)起到的效果相反,在人際關係中十分危險。如果是有益的、方法合宜之批評建議,在對方有智慧能夠理解的情況下,才是良藥。
第二組共軛:自身,需嚴格察己過、責己非、正己位、益己才;更重要的是知錯繆即能悔改,欲悔改須行道歉。道歉之含義是什麽? 道歉表示自己意識到所言、所行傷及對方(親人、朋友、同儕),道歉更表示以後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隻有對方相信這些有害之事以後不再會有,關係才可能繼續。相反,拒絕道歉表示自己行為理所當然,更表示這樣的損害以後還會不斷發生。既然如此,關係就難以修複。一切人際關係中,單靠別人之“容忍”、“大度”,不能從內心起作用;道歉、包括以實際行動之悔改才是修複破損關係之唯一途徑。另外對自己而言,恰當正視自己的才能;才不會陷入東方式虛偽。隻是不可高舉自己,導致嫉妒紛爭與失序。
簡而言之:對人要誠實讚美,謹慎批評。誠實讚美寬泛地增加友誼;若能進一步到可以批評建議的程度,則意味著感情深、關係厚。對己則須嚴格自律,以及發至內心之悔改自省;同時避免過高估計自己。
人是上帝照自己的本像塑造,不僅形似,內亦神似。因此讚美人的美德才幹有益,挑弟兄眼裏的刺有害;隻有道歉才能悔改, 隻有悔改才能得到寬恕。正如耶穌的拯救、上帝的饒恕建立在悔改的基礎之上一樣,人際關係的真正修複非道歉悔改不可。
但若價值觀不同,那麽本文所述一切就失去了意義。價值觀不同,意味著建造根基之不同;這樣不可能有深厚的友誼和感情,不可能有持久融洽的關係。長期以來有一種心靈雞湯說法:家裏是論情之所,不是說理之處。此言實在誤導!事實是,家庭先有價值、是非、邏輯這個“理”之基礎,然後才涉及情。在合“理”的基礎之上,恰當地不“斤斤計較”才合“情”,否則就是胡攪蠻纏。不合理而似乎合“情”之家庭關係,遲早必被損害;躲得了今天逃不過明天;躲得過明天逃不出悲哀。
中華人際價值觀最核心者乃是 “忠恕” 二字。“忠” 為正直、敬人;“恕” 即仁愛、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 對人,“恕” 律己。建立在真理與美善價值觀之上,將心比心,學會讚美而不輕易指責,懂得悔改與反省,不高舉自己;是所有人際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友誼與合作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