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內戰雙雄閻傅戰略評介

(2019-02-10 16:29:56) 下一個
飛雲文前詩曰:撥簾觀雪覓探穹蒼,掩卷溫茶縱論英雄 2019-2-10星期日
(本文為純軍事戰略及人物分析,雖有價值立場卻無涉意識形態)
 
國共內戰已過去70年,那場戰爭對中國的後續影響極大。 各種分析文章不計其數,加上雙方參戰人員回憶,曆史脈絡基本清晰。但是,一些關鍵曆史定論依然模糊, 飛雲欲以此文略述一二。
 
正述之前, 筆者欲先概括大戰略。蔣介石依仗抗戰慘勝,軍力優勢,欲輕鬆取勝。因此往好說叫做“全麵進攻”,往壞說,驗證蔣是一個缺乏大戰略大視野之人,雖然他絕對稱得上一個正人君子。
 
其後,蔣才發現解放軍實力與戰略、以及區域優勢,於是改采“重點進攻”。也就是西北戰場、魯豫蘇皖華東戰場及東北戰場。從這裏開始,蔣的戰略才算是有了主次。換句話說,蔣的三場重點進攻,如果能夠取得任何一場決定性勝利,其戰爭結果都不會一敗塗地。
 
閻傅在華北 “丁” 字形布局(見附圖),事實上將所有解放軍戰略切割成為東北、西北、華東三塊,也就是蔣介石得以全力以赴之三大重點戰場。可見三大戰場重點進攻能夠得以實施,完全建立在傅閻頑強支撐華北局麵之基礎上。因此,對國共雙方而言閻之戰略意義都不言而喻。
 
假如西北勝,國軍就可與山西閻錫山、晉綏察冀熱傅作義連成一片。壓縮解放軍為華東、東北兩個孤立區域。接下來就好打了。由於蔣識人、任人能力也不行,手握重兵之窩囊愛將胡宗南硬是在西北一無所成。
 
若山東勝,也可以與閻錫山、傅作義連接,解放軍即被分割為東北和西北之孤立兩片。接下來也容易最終得勝。然而,山東戰場也是連戰連敗、損兵折將;各派係心懷鬼胎互不接應。及至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大決戰,白崇禧、李宗仁保守桂軍實力於漢口一線,故意看蔣笑話,拒不相救。目標竟是要以蔣之失敗,擁兵逼其下野,爭奪政權。大廈將傾都不能辨別緩急輕重、不能利害相權;李、白以為中國還在軍閥混戰的北洋時代,何其愚蠢如斯?
 
假如全力拿下東北,國府即可截斷蘇聯對解放軍之援助;東北即可與傅作義之綏察冀熱、閻錫山的山西大部連接起來。那麽內戰就演變為真正的內陸之戰。而且中心重點隻在西北和華東。其後由北往南推,以及大半個中國的南方、西北擠壓;戰爭將會容易許多。
 
三場關鍵戰爭全部失敗的後果是解放軍西北與山東、華東連為一片把華北晉綏察冀熱傅作義及閻錫山之國軍與南方國軍切斷。使得傅作義孤立直接麵對東北、山東和冀南兩麵夾擊。傅、 閻陷於全麵戰略包圍之中,四麵受敵。傅、閻不支,華北即失;華北敗,一直觀戰的南方諸軍勢必被秋風掃落葉。後麵的曆史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更為可悲的是:不像東北戰場背後有蘇軍支持;蔣介石西北、華東戰場根本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因為後麵都是國軍控製區。因此,西北、華東之失敗尤顯戰略及軍事上之無能。
 
從解放軍方麵來看:長征到達陝北站住腳以後,往哪裏發展? 西北路途荒涼遙遠、並有西北馬家軍阻攔,且無前途。故最好的去處就是山西,而後華北、東北,中國。最後的結局完全按照解放軍的大戰路一步步演進。
 
故毛東渡黃河後,在抗戰時期,其在山西的任務就是發展勢力,準備逐鹿中原。一俟抗戰結束,內戰重點即搶占華北,躍進東北與蘇聯支援接頭;晉冀魯豫與山東蘇北原新四軍連接穩固。其後奪取全國。這是毛的大戰路。
 
此戰略欲獲成功,須盡快占領華北(山西,綏察冀熱)打通東北。若進展順利,逐鹿中原的任務即完成大半。
因此從雙方的戰略態勢看:山西、華北乃解放軍重點無疑。由於抗戰時期八路軍重點經營,山西之解放軍實力已經極其強大。從大名鼎鼎的晉綏賀龍軍(山西、綏遠)、晉察冀(山西、察哈爾、河北)聶榮臻軍、晉冀魯豫劉伯承軍(徐向前也在山西)可見解放軍主力軍皆“晉”字打頭,由晉向外輻射擴展。能直接帶兵的解放軍七元帥,山西就分布了賀、聶、劉、徐四人(其餘三人:彭在西北,林派往東北,陳在蘇魯皖,恰好分布於本文所述之三大戰區)。可以說,1945年內戰前,解放軍120萬正規軍重心就在山西。由晉外推及於蘇魯、東北戰區連接即為戰略第一階段。
 
由上所述,大戰略決定了中國慘烈內戰必然首先在山西、綏遠(今內蒙古)爆發。
 
上黨戰役 (1945年9月)【注意,重慶和談的時間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
閻錫山一開始有些輕視解放軍,結果在古長平戰場之地,被劉伯承圍城打援,長治城丟失。史澤波、彭毓斌這兩位抗戰時期表現尚可的將領,由於對內戰發至內心的抵觸和厭戰,導致失敗。這是內戰開始爭奪晉東南的第一場大戰。
 
在後來數年的戰爭中,徐向前付出極大代價攻占晉南臨汾城。閻軍守城雖有建樹,但運動戰實在不堪,在後來與徐向前的運動戰中,被消滅不少。不過閻在山西長期牽製大量解放軍,特別是後來創紀錄的太原戰役值得大書特書,容另敘。
 
歸綏、包頭之戰(1945年8月開始)解放軍晉綏、晉察冀軍賀龍、聶榮臻部主動攻擊傅作義,欲占領綏遠(內蒙古)。這一次是賀、聶(包括林彪)看不起傅作義, 以為可以憑借絕對優勢的兵力輕鬆占領綏遠,打通東北,東窺華北,南壓太原。不料此戰賀、聶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解放軍晉綏軍區、晉察冀軍區從此開啟了數年噩夢。
1946年夏,大同的閻錫山軍守將楚溪春率一個師守軍,麵對十倍解放軍兵力攻擊45天,形勢危急。傅作義趕來營救,於是爆發了軍史上著名的大同集寧戰役【參見飛雲《孔祥熙、閻錫山和傅作義身邊的三個臥底 》一文】 。戰役結果, 傅以絕對劣勢之大約3.2萬左右兵力打敗聶榮臻、賀龍、張宗遜、楊得誌、羅瑞卿率領的51個團、10多萬解放軍。其後傅作義一鼓作氣再次以劣勢7萬兵力對陣聶榮臻20萬,迅猛奇襲占領號稱第二紅都之晉察冀首府張家口。此戰後,傅作義控製了綏遠、察哈爾、熱河;從渤海口到大西北一線,形成了東北解放軍與內地被完全切割之狀態。軍內戰期間為常勝軍,連解放軍軍史都不得不承認,傅軍勝率在八成之上。除了傅作義, 其餘國軍將領沒有任何一人有這樣的戰績和戰略作用。
 
如果不明白這一點,我們所知道的“曆史”,傅作義除了北平和平改編(投降)外,並無任何高明之處。事實上傅可謂是麵對強秦之當代李牧。英雄蓋世,慘淡收場。
 
當東北戰場遼沈戰役(遼沈會戰)、蘇魯皖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三大戰場(包括西北戰場)都完敗的情況下,傅、閻已反陷入戰略包圍絕境。他們的戰略支撐作用已經完成,繼續堅持除了理念、氣節外已無任何實際意義。傅最後投誠,實屬無奈。
 
回頭再說閻錫山。閻軍早年即以守城著稱, 其將領防守戰了得。其中傅作義更是運動突襲、攻防全才;傅雖然獨立出來成為綏係,但根本上依然是晉係將領。
 
在接連失城、損兵折將的情況下,麵對絕對優勢的解放軍,困守太原、大同等幾座孤城的閻依然十分頑強。單太原前線就吸引了解放軍攻城兵力約40萬人(另有60萬一說),雙方參戰軍民100多萬。這樣的兵力投入,在解放軍攻城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在進攻太原的過程中,徐向前、胡耀邦一直在前線指揮。徐病重時,彭德懷親自參與指揮。遠在西柏坡的毛,甚至派出中央警衛軍赴太原助戰,以至差點兒讓傅作義從北平成功偷襲兵力空虛的西柏坡中央。
 
太原戰役時間跨度橫貫內戰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渡江戰役,持續6個月之久。國共雙方將士傷亡20多萬,大戰之慘烈四年內戰太原僅見。解放軍成功渡江,占領國府首都南京是 1949年4月23日;及至第二天,1949年4月24日,太原城才被攻破。而且直到一周以後的5月1日,晉北大同守軍才放下武器。山西戰事方告結束。
 
從宏觀層麵看, 太原戰役之作用屬於大戰略級別,而孟良崮之類的戰役雖然重要,但重要程度最多隻在大戰役層麵。
 
簡而言之,抗戰一結束的1945年8、9月,傅、閻即已經在華北(晉、綏)首當其衝麵對解放軍全麵的主動大舉進攻;他們犬牙交錯的對手是解放軍初期以逸待勞的120萬正規軍和數十萬非正規軍之大部。內戰中的戰略形勢,數他們二人最為險惡。在如此嚴峻的態勢下,傅部能堅持三年半到國軍敗局已定才放下武器 (1945年8月——1949年1月下旬) 。閻部更戰鬥到玉碎為止,征戰曆時近4年 (1945年9月——1949年5月1日)。傅閻在內戰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誰人可以相比?
 
 
評史至此,筆者感問:當閻、傅在華北五省(晉綏察冀熱)三年多浴血大戰之時;當蔣在三大戰場生死以決之際,中國其它地方勢力安在(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號稱戰力強悍的桂軍小諸葛何在?
——他們或觀望看熱鬧,或出工不出力。後來當解放軍南下秋風掃落葉時,湖南程潛 、四川劉氏地方勢力,雲南龍雲等不是一觸即潰就是不戰而降。因此,國府號稱幾百萬大軍,其實半數豆腐軍。桂係後來雖奮力掙紮,然終究是觀火終為火焚。小諸葛、小聰明、小血氣;終究逃不出一個 “小” 字。
 
太原城破之時,戰至最後、古風猶存之晉軍高級將領服毒自戕成仁,查實者57人。為首粱敦厚代省長、閻五妹慧卿,絕筆明誌,並命下屬在其死後將遺體燒毀,極其壯烈。 警察局長師則程,率部下巷戰至生命最後一刻。其全家,以及多名部下,力竭自盡。
 
山西有個說法:長治人很倔。實際上外部看來,晉人普遍倔。他們多崇尚赤膽忠心,義薄雲天,寧折不彎。蔣介石稱閻錫山是“有邪性的晉文公”。三晉這塊土地上, 戰國有趙奢、廉頗、藺相如,李牧;漢有衛青、霍去病;後漢有武聖關羽;唐宋有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近有太原壯士寧死不屈、舍生取義、氣貫長虹!
 
閻去台灣後,建立“太原五百完人成仁紀念碑”。(試問疑五百人數者:忠義節氣麵前本當羞慚敬仰,何況血戰不屈者豈止區區五百之數?) ——碑成蔣中正題:“民族正氣”;蔣經國題:“齊烈流芳”;閻錫山自己則題“先我而死”。實乃豪傑真情流露。
 
閻本人絕非有人說的貪生怕死之輩,他最多是苟延以圖恢複。南京會議結束,閻即飛回太原。因機場毀壞被占領無法降落才又盤旋離去。成都機場,閻帶金條赴台,說要養活隨自己來台的部下。後來他確實也是一直帶著隨從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直至終了。
 
1960年5月23日閻在台去世,享年78歲。19歲隨閻來台,今年已經89歲的部屬張日明,從此成為閻的守墓人,每天上香掃墓守園堅持60年不綴。行文至此作者歎曰:
 
貴族忠恕春秋品格尊,中華義士三晉古風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所以西安事變奠定了國共未來之大勢!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博主的分析,西北戰場之敗可歸於胡宗南無能。 但蔣始終重用胡宗南,別人也沒辦法。
我理解蔣始終重用胡宗南。因為西安事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如果,如果,西北戰場將放個陝西將軍,則國軍必勝! 將是個正規軍人,沒有充分利用心理戰!
也因為西安事變,讓陝西將軍在國軍中“氣短”! 讓人感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