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與人方便但易被忽視之細節數則

(2018-05-10 19:17:04) 下一個

1. 我們經常收到通知、安排等,比如6月30日舉辦某某活動(講座、演出等等),歡迎參加。。。雲雲。
這時,我們雖
有興趣但目光卻不得不離開通知,另尋日曆,查看6月30日是“星期幾”。 因為6月30日這個時間太籠統,現代人一般情況都需要按周來安排時間。比如周日上午做禮拜,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可能有空,如此等等。

因此,安排、通知活動時,一定要記得在6月30日後麵加(星期六)。這樣會免去打斷思路,“逼”令被通知人另外尋找日曆之不便,這個小舉措會使人感到舒服。否則,性情稍微急躁,活動可參加可不參加的情況下,讀者甚至會因此小細節而直接放棄。
 
2. 許多作者行文, 在陳述完兩件事情後(簡單比如: 福特汽車×××、通用汽車*** ;或者棕熊、黑熊 );或緊接著,或在幾句話以後寫:前者有×××特點;後者則如何如何 。於是,讀者如我者,還得返回去重新找到原文,對應何為“前者”,“後者”為誰? 到底“前者”是福特 ?還是“後者”為通用 ; 前者為黑熊還是後者為棕熊? 這時已經不太能確信。於是乎,讀者跟隨作者讀文之思路被打斷;若是激情文章,則令人沮喪氣餒。某次飛雲讀一長文,當第二次被“逼”回頭尋找“前者”、“後者”時,“忍無可忍”的本讀者將頁麵一關了之
 
這是因為讀者第一次目光掃過的時候,往往隻關注“兩者”的具體內容,至於誰在前,誰在後?一般讀者不會留意,多不會記得。所以,除非特別清晰絕不會有混淆,飛雲奉勸所有作者(演講人),盡量避免使用 "前者如此×××;後者這般*** "這樣的句型;如此行文,實在與人不便,請您老老實實把“前者”、“後者”之具體內容再寫一遍,以饗讀者。若“前者”、“後者”內容太多,不便重複? 那就敘述完“前者”, 然後再寫“後者”。給讀者加添記憶誰為前,孰為後之額外負擔,是不應當的。比起文字寫作來,演講者若使用“前者、後者”句型更不好;因為聽眾甚至連回頭核實“誰前孰後”的機會都沒有,您演講的效果就打了折扣。以福特通用為例,前麵介紹了倆車廠,後麵又說“前者”的特點,以及後者之特色;一會兒後者,一會兒前者,聽眾常一頭霧水、甚至內心抓狂。文章遣詞造句水平可以不高,然而設法讓讀者、聽眾舒坦而不別扭並不困難,也能體現作者美德,同時也應該成為作者和演講者之責任。
 

3. 教會禮拜天唱歌放PPT。換頁的時候,有的操作員可謂盡職盡責,喜歡把每一頁的最後一個字(包括末尾韻調)唱完,才換到下一頁。上下頁交接時刻,唱者其實急欲知道下頁第一句、特別是第一個詞(字)以便歌聲自然流暢。操作員翻頁可能隻慢半秒,卻造成歌聲轉換突兀、歌唱情緒受損。舊歌問題不大,新歌歌詞不熟這個問題更為明顯。事實上,當本頁唱到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唱眾已經完全記住了這個字,客觀上亦無須繼續停留。因此換頁最好提前1.0秒, 這樣唱詞配合唱者激情將會平穩自然地過渡到下一頁。不會出現下頁歌詞突兀出現的現象。

最後說明一下:許多如上細節當我們換位思考的時候,是不難發現的。故:
 

4. 每當自己感到不便,或觀察到不便;當我們角色換位時,就要盡量避免把這些不便傳給別人(讀者,作者)。 每當我們感到舒服的時候,不要吝嗇把同樣的舒服與別人分享(接受服務,提供服務)。

感悟了這個道理, 與人方便將不局限於上麵幾則小事。若小事關係到個別人? 時間長了會影響很多人。若作者(演講者)有大量讀者聽眾,那就更應該注意。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