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tang07059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紀念朱東潤先生 【樂秀拔 文】

(2014-03-14 16:59:07) 下一個

我國著名文學史家、傳記文學家、書法家朱東潤先生逝世已25周年了。先生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又一次浮現眼前,令人難忘。

    我認識朱東潤先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那是在思想改造之後,高等學校實行院係調整,先生從滬江大學調至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我們古典文學。他講《史記》,講司馬遷的生平遭遇,講列傳的價值,充滿激情,有聲有色。他講宋詞,突出介紹柳永、蘇軾、李清照、陸遊、辛棄疾等人的成就和價值,分析精辟,評價客觀,講得生動而有感染力。

    畢業時,我留在中文係任助教,分配在漢語教研室。那時,先生任中文係主任。

    一次,我去拜訪先生。也許他知道我喜愛文學,畢業論文寫的是唐人傳奇小說,所以對我說,研究語言,規律性強,書籍相對較少,若刻苦學習,定能取得成就。他還對我說起自己的治學,每天讀書,每天寫作,每天習字,從不間斷。一天至少寫五百,多至一千。此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友人送我一對空白的軸子,朱先生是著名的書法家,各體書法無不精善,我就送去請先生寫對聯,先生說:“好,過幾天來取。”過了一星期,我上先生家,見聯是用行草寫的,圓熟灑脫,力透紙背,上聯為:莫放春秋佳日去,下聯為:最難風雨故人來。前者勉勵我勤奮學習,珍惜光陰,後者教育我做人,要珍惜友情。我將此聯掛在牆上,作為座右銘。但在“文革”抄家中,被作為“四舊”,這幅珍貴的墨寶被毀掉了。

    轉眼到了1969年,階級鬥爭的弦繃得越來越緊了。一天晚飯後,我去散步,在宿舍附近遇上了先生,我向他問好。他的心情似乎很沉重。我說:“朱先生,我弄不明白,哪有這麽多的牛鬼蛇神呢!”他苦笑一下,說:“是呀,不懂,看著吧。”我們不敢多說,就匆匆走開了。

    十年“文革”中,他不再在宿舍附近散步了,但我常常聽到有關他的情況,說他受到批鬥、掛黑牌,但他很堅強,不肯低頭。以後又聽到震驚的消息,朱師母因受不了殘酷的批鬥而自殺了。打擊來得如此突然,但先生勇敢地挺住了。直到粉碎了“四人幫”,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又一次跨進了先生的家門。他住房的底層,在“文革”中被人居住了,先生住在樓上的一個小間裏。房內一個木板床,白木,沒有油漆。

    一張寫字台,上麵放著筆硯、書籍。壁角放著兩隻書架,堆滿線裝書。一把舊的藤椅,是他看書、寫作用的。此外別無長物。我簡直不相信,這竟是一位著名學者的書房兼居室。先生問起我的工作和生活,也談他的工作,說正在寫《元好問傳》,絕口不談“文革”中的苦難和他所受的冤屈。我感到,先生是堅強的,崇高的,他是把個人家庭的苦難和不幸,與我們民族和國家的災難緊密地聯係起來了。

    在先生生命的晚年,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帶研究生,寫《元好問傳》,爭分奪秒,全力以赴。他說,作傳記,要選好傳主,要全麵收集材料,要真實於傳主一生的行事,從而得出恰當的結論。他說元好問是一個值得寫的傳主,這個人物充滿矛盾,不被人所理解,但他不失為一個正直的、有氣節的知識分子。先生在他的生命的最後階段,終於完成了這部力作。他以其畢生之精力,先後撰寫了《張居正傳》、《陸遊傳》、《梅堯臣傳》、《杜甫敘論》、《陳子龍及其時代》和《元好問傳》,其傳主都是立得起來的。

    我最後一次去探望朱先生,是在醫院的病室裏。他躺在病床上,臉色枯黃,雙目緊閉,形銷骨立,醫務人員正在為搶救他而努力。我知道先生患了癌症,而且已九十高齡,恐將一病不起了。第二天,我就聽到了先生與世長辭的噩耗,心中悲痛,不禁潸然淚下。

    現在先生長眠地下,對他的不凡業績,他的正直的為人,人們是不會忘懷的。他的豐富的著作,將作為寶貴的遺產流傳下去。

(本文曾發表在國內的報章上,作者係上海財經大學教授、本人高中時的語文老師,本人受其委托將此文轉發在海外網站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tang07059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兩位的留言
JustWonderi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轉貼。朱先生的精神與著作共存。
zzyzx 回複 悄悄話 有這樣知恩的學生,如老先生九泉有知,也會安息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