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天談民主謎題

(2004-12-05 19:33:50) 下一個

我這篇文章嚐試著解釋了圍繞民主的疑問。

1. 民主導致專製的例子:希特勒通過民主選舉上台。不能說明民主不好而專製好。隻能說民主應該建立有效的辦法和機製來防止專製。這些辦法早已在西方建立起來了。

2. 民主政治的初期,是適應新秩序的過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正常的。要靠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3. 民主是內政。不能指望一個國家內部的民主,能夠照顧到外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民主國家的領袖,可以欺騙一時,但不能欺騙一世。人民不滿意了,還是能把他選下來。

4. 所謂民主決策,是中共的口頭禪。---- 西方國家用民主決策這個詞嗎?西方國家的民主,是人民投票選出總統,由總統和他的決策班子來決策。隻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搞全民公決。---- 那也是出好了選擇答案,二選一。用下棋來比喻的話,則棋局當然還是棋手在下的。這就是選出來的總統或總理和州長議員們。棋迷民主投票選棋聖,職業高手聶衛平、馬曉春等人,可作為棋聖候選人。

5. 資本主義必將催生民主政治。因為資本主義有一種需要,就是效益。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才更符合效益的需要。民主,就來源來說,有兩種:一是統治者(包括取得勝利的革命者)的良心發現之後的恩賜和主動妥協。二是被統治者的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迫使統治者采取妥協。老百姓鬧事怎麽辦?鎮壓,自然是一種管製和解決方式。鎮壓,對國家和社會來說,意味著高成本、風險積累和低效益;但既然成本是國家和老百姓負擔,利潤是權貴們、犬儒們分享;那麽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優點:就是見效快,特別是在短時期內比較有效。 妥協,則是另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成本最低;也符合老百姓的利益。然而,對於專製、壟斷來說,則可能“後患無窮”---- 會導致漸進和成本上升。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進程,鎮壓將越來越不可行,而妥協則會更多。這種博弈發展下去就會催生民主政治。

6. 民主優點,就在於選總統或總理和州長議員們----選明君清官。參見下文。

     強調道德修養素質的把戲是迷魂陣。

民主的原則是任何一方都要尊重遊戲規則;任何一方都不能吃掉另一方。但這種原則的實現,不是靠道德修養素質這種軟性的東西,而是靠強製性的法製(製度)為基礎。

道德修養差,關係不大(當然,如果因此導致選民討厭,則也會出局)。破壞法製就必須出局。所以盡管台灣的議會打架、罵大街,常為人所詬病,然而沒人能夠否認台灣的民主政治仍在正常運轉。至於蘇聯東歐東南亞等等國家的民主轉型,也伴隨了種種怪現象。----這些素質差的現象,正說明了人民的民主素質是一個在民主製度下培養和發展的過程。

那種借口大陸人素質差,所以不能夠實行民主的說法,則更荒謬。素質,本質上是要製度來培養教育的。你一直搞專製,人民怎麽可能養成自覺地民主的素質?把製度建立起來、實行起來,人民自然就能學會習慣,乃至擁有這種素質了。

吸取了法西斯的曆史教訓之後,現在的民主製度,對於極端言論和組織活動是有約束的。民主的目的仍然是建立秩序。那種自由至上、一盤散沙的觀點不足取。至於不要民主,偏要自由的主張,更是緣木求魚。

民主的價值何在?民主的價值在於防範(但可能不會完全根治)專製的弊病。專製的弊病主要在於暴君和貪官。雖然,專製下仍然有可能產生明君和清官,但專製下,明君和清官的產生,靠的是自身的修養,而不是製度。---- 民主製度的寶貴之處就在於是要製度性、任期性地選舉出明君和清官。在專製下,清官容易被貪官的關係網所吞噬。而民主體製下,清官們的生存環境就大大地改善了。專製的另一個壞處是必然比民主所能給與的自由少。而在秩序框架內的自由越大,人類進步的動力就越足。

明君和清官,是應該被謳歌的。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追求永遠有高低區分。濁世之中,也會有清廉君子。中共黨內,自然也有報國愛民誌士。那種把中共罵成一團漆黑、胡說什麽吸塵器式的層層逆篩選的言論太武斷。 我盼望中國的明君和清官們珍惜自身的寶貴,為中國建立起選拔明君和清官,淘汰貪官,防止暴君上台的民主製度。 具體來說,我對胡錦濤、溫家寶等人寄予了深情厚望。期盼胡溫等人認識到不僅自己要做明君清官,更要為中國、為後人建立起明君清官製度----民主製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