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以致用”的訓練

(2008-11-03 09:44:30) 下一個

  

 

   上周五萬聖節,小P和姐姐穿著爸爸親手做的ghost costume,脖子上掛著媽媽買的熒光棒去trick-treat,興高采烈地回到家。爸爸建議姐弟倆分類sort那些糖果,分門別類地分了好多組,小P樂得話比平常多一倍。嘰嘰喳喳象兩隻小鳥。接著,爸爸又讓小P數數有多少顆糖,小P可來勁,因為數數是他的嗜好。最後,把所有的燈關了,讓姐弟倆拿著熒光棒在空中揮舞,還用攝像機拍。他們舞出各種花樣。一會兒是圓,比誰的圓更大;一會兒是舞成“8”字,看誰得更圓滑;一會兒又舞成橢圓,假裝是星球軌道。花樣百出,不亦樂乎!

 

 等到該上床了,小P仍然很興奮地要拿著熒光棒聽故事。媽媽不允許,小P居然要把熒光棒藏進被窩讓它一起聽故事,還要求把熒光棒的一端露出被子來否則“會悶死”(前幾日小P跟姐姐鑽被窩玩,一直悶在裏麵不肯出來。媽媽給小P解釋說:不能讓小P一直藏在被窩裏否則“會悶死”,要不把頭露出來一點就沒問題!),想不到他可以用了,媽媽聽了又可氣又可笑,就妥協說:“熒光棒可以在被窩和小P一起聽故事,但是不能讓小P拿著,否則小P就不能集中注意力focus地聽故事。他同意了,於是媽媽一手拿著熒光棒,一手翻書講故事。故事講完了,小P卻堅持要讓熒光棒和他一起睡覺,媽媽製止。小P眼淚馬上湧出!本想妥協算了,等他睡著再拿走。可是轉念一想,最近他的邏輯思維提高了,要是給他一個“合理”解釋,說不定他能接受。於是,媽媽好言好語地開勸,勸了半天卻無濟於事,眼淚嘩嘩地流啊!小P邊哭邊訴說理由“明天熒光棒就不會亮了!”(因為以前買過熒光棒,都是第二天就不能發光了,他記得可清楚)。媽媽還跟他說“這次買的熒光棒比較粗,說不定明天還會亮。再說下次碰到有賣的,媽媽還會再買!”姐姐開腔了“什麽東西用用都是要壞的,就象衣服穿久了,要穿破的一樣;人活得久了也一定會死的。”這次姐姐幫“倒忙”了。小P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舊有的東西壞了不能再用,即使他的褲子膝蓋上破了大洞,他也要讓媽媽縫起來接著穿的;更何況他最近很怕死,老跟媽媽說“要吃healthy food, 省得長bumpcancer死了。”告訴他“人活得久了也一定會死的”簡直讓他傷心透頂,眼淚噴湧而出,任媽媽使出渾身解數都已無“回天之力”了。這種消極情緒已經到了“瓶頸”,非得盡快解決不可。這次,爸爸出馬。首先爸爸跟小P說:“爸爸有辦法讓熒光棒明天一定還亮!”小P立馬豎起耳朵聽。爸爸說:“你把熒光棒給我,爸爸把它放到一個好地方去把它的光,給freeze住,明天早晨起來,你再拿出來玩一定還亮!”姐姐將信將疑,她不願意“貢獻”出她的那根熒光棒,仍然放在她的床頭櫃上“欣賞”著睡覺。小P一聽有辦法可以讓他的熒光棒“起死回生”,馬上停止哭泣答應讓爸爸magic一把。姐姐好奇心重,一定要讓爸爸回答她這個“神秘地方”是哪裏。爸爸輕描淡寫地說:“就是我們家的冰箱!”姐姐撲哧一笑原來就是冰箱,大有“嗤之以鼻”的味道。媽媽跟小P說:“明天早晨呀,小P的熒光棒一定會比姐姐那根亮許多倍!”小P一聽有這種“神奇效果”大樂,竟然忘了“死的問題”,沉浸在明天早晨的光芒裏,安詳地睡去!

 

 第二天早晨,姐弟倆迫不及待地從冰箱小心翼翼地取出小P那根熒光棒。還放到被窩裏去解凍,然後姐弟倆躲到黑漆漆地儲藏室去比較誰的熒光棒更亮。果真是小P那根更亮,小P的開心勁就別提了。姐姐很不服地問爸爸“為什麽我的比小 P的要暗很多?”爸爸說:“這就是最近你們的Science課在學的Chemistry 裏的溫度效應。熒光棒裏麵的發光是靠兩種化學液體混合起反應後產生的,一般的化學反應都是要靠一定的溫度才能起反應。爸爸把小P的熒光棒放冰箱,是把溫度降低了,反應就停止或變得很慢或者說因為那兩樣液體混合反應變慢了”,光就很少了。等到放被窩解凍後,反應就加快,亮光又出來了。而你的熒光棒因為一整夜放在你的房間很暖和,反應一直在進行,反應後液體裏的有效成分越來越少,最後消耗光了,熒光棒就不亮了。小P的可能要到八九個小時後才會變得跟你現在的亮度一樣。”姐姐一臉的敬佩!小P可能一句也沒有聽懂,不過很快樂!媽媽說:“書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在生活中用起來才算真正有用!姐姐,你看爸爸的Chemistry老師從來沒有告訴他‘怎樣使熒光棒的亮度減慢’。但是爸爸學到了化學反應是要靠一定的溫度才能起效應的,根據這一條爸爸就可以想出辦法來讓小P的熒光棒的亮度減慢啦。爸爸真的很能動腦子,媽媽也學過這一條可就是沒有想出這個辦法。媽媽應該反省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姐姐說:“Chemistry真的很magic,看我們老師用幾種 powder加點水,顏色就變得很漂亮了!”弟弟在旁邊一個勁地問:“姐姐,really?Your teacher could do magic thing?”很羨慕!

 

 那天下午,我們鄰居家在打掃落葉。看著鋪天蓋地的落葉,爸爸說“能不能去問問他們是否不要了,那就給我們家放在後院等明年春天當種菜的有機肥。”媽媽果真去問了,鄰居非常happy地答應給我們,就是要讓我們自己弄到我家後院。爸爸就發動姐弟倆,拿上鏟子耙子的,又推上wagon的教他們怎樣幹得又快又省力。姐弟倆賣力地幹得滿頭大汗。爸爸向鄰居借了一大張長條的塑料布,讓姐弟倆往上麵堆樹葉,堆滿了就往我家院子拖過去。結果不到兩個小時就幹完了。爸爸感歎地說“真是做啥都要用腦子想才會幹得又快又好,這麽多樹葉如果光靠那麽小的wagon拉,一整天都幹不完呐!”姐弟倆的目光充滿了喜悅!小P還問“樹葉怎樣才能變肥料?”好問題!媽媽趕緊抓住時機又要來一次“學以致用”的教育。樹葉堆在那裏,雨水和陽光就使樹葉裏麵起化學反應。就象媽媽蒸包子要“發酵”一樣,發酵使樹葉爛掉,然後就可以跟爛泥混在一起變成很好的有機肥。所謂“有機肥”就是自然的肥料,不是工廠加工出來的。拿來種菜很健康的,我們吃種出來的菜叫“有機菜”,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幫助。姐姐聽懂了個大概,小P可能還是“一頭霧水”。但媽媽相信:總有一天小P也會明白的。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