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給小魚媽的回帖搬過來:
小魚媽,
你好!真誠感謝你對小P的祝福!
還沒來得及看你全部的精彩帖子,就感歎:這以琳網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恨不得能有個“三頭六臂”,也能“一目十行”而且能象許多自閉兒一樣能“過目不忘”或“一曆耳根,永恒記憶”!可見我的有些能力還不如我們的自閉兒。
在你其中一個帖子裏你有講到:“在家,我有時也真的不知該怎麽和他去玩才是真正有意義,還是隻要我們有他一起玩,玩得開心就好?”我個人讚成後者即“隻要我們有他一起玩,玩得開心就好”。
我在訓練小P的過程中,這是最值得總結的一句。重點不在於跟他玩什麽樣的玩具,所有玩具都象“道具”。孩子是在與人和物的接觸中學習知識和交流情感的。玩
具畢竟是“靜態”的。即使象計算機的games雖然也有交互性的交流,但重複次數多了後,那些所謂的“交互性”的台詞也變成了“千篇一律”。因為,我家小
P現在最鍾愛於這些交互性電腦遊戲,但是平常生活中經常還是能整段的背誦出遊戲開始,中間,或結束的各種旁白和台詞(相當於delay的echo)。甚至 在玩的過程中,台詞還沒有出現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因為玩的遍數多了後,即使他不明白個中道理,也能憑他驚人記憶力記住了那些正確答案!小P也根本不會去 關心遊戲裏那些人物的表情變化,而且每次重新玩的話,表情還是原來那一套的居多。這種“玩具”也成了一種“刻板”的玩物!
隻有人才可能是“動態”,也才可能做到千變萬化,也“逼”得他必須要想出辦法來應對(應付)我們的各種變化。我個人認為“地板時光”最強調的就是:要有訓
練者“人”的主要參與!至於先讓孩子自己來“lead”我們,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孩子處於“高興”的狀態(也就是我經常說的“順情”)。一旦孩子高興了,
願意與我們交流了,我們訓練者就要來“lead”他(也就是“操縱”他)。這其中的學問,就象我說的“由點到麵”的來訓練了。孩子的麵(知識麵或情感麵)
越積越多,越積越厚後,自閉兒的“刻板”行為自然而然越來越少,因為興趣廣泛後,思維就不會“吊在一棵樹上”。這是我在小P身上看到最成功的一麵!這“玩 的學問”,我還得感謝小P的姐姐,我和先生對於女兒經常自歎弗如。所以,這也是為什麽方靜老師那麽強調“玩伴理論”,也曾有人在這個壇子的教育訓練欄提到
“多找貴人”的理論。
“靜態”的玩具刺激無論如何比不上人的“動態”刺激。當然,玩具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好玩具可以兼顧訓練很多方麵的。隻是,在玩具的道具下,一定要加入人的參與,玩具才會“活”過來,也才能使我們自閉兒的情感思維“活躍”起來。
因此,無論大人小孩甚至寵物對我們自閉兒的刺激作用才是至關重要。先從家裏人開始,跟自閉兒多多地親近。如果他對家裏人有信任感,也有了基本的社交欲望
和情感後(比如看到你帖子裏有寫你的魚兒會幫你搬椅子坐,漸漸地相信他會擴展到其他的家人以及家人以外的人們。)漸漸地推己及人,他就不害怕跟別人接觸。 當然這中間的跨度工作,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做。
最近,小P的玩伴一個換一個,一旦需要他一個人玩的時刻,他就會喊“一個人玩,沒意思!”這句話。說明他的社交欲望開始強烈了。今天早晨,他想看
“Star Wars”(星球大戰)的錄像帶。他問我需要多長時間看完(因為他在封麵上找不到播放時間)。我也找了很久才在帶子上很不起眼的小角落找到了:127分 鍾。這麽長時間小P很明確地知道媽媽是不允許的。我就跟他說“小P,這個帶子太長了,有兩個小時還多七分鍾,媽媽允許你看,但是要分三次,每次隻能大約 42分鍾!”小P一聽還能看,大樂!笑眯眯地看了我一會兒。然後很神秘地探過頭來問“媽咪,這麽長的video tape 我都要看,你會不會覺得我很mean?”我也笑眯眯地說“不會啊!小P居然很關心你在媽咪心目中的形象了!隻要一次不看太久,眼睛是不會看瞎的。小P還是 很懂道理的,願意做到我們的約定:看電視一次不能超過40分鍾。雖然這次有點特殊,每次要超過兩分鍾,這兩分鍾就當作是最近你很乖的獎勵吧!”小P又眉開 眼笑!這大約是第一次用他的語言來表達:他關心別人對他的看法。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我還老擔憂:他在跟他的朋友玩時,根本不關心他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
象呢!今天終於有起色,還跟先生討論了一下:算不算他真正開始走進這一步了?先生給了我肯定的回答。因為我等這一步等得好辛苦,現在卻有“得來全不費功夫 ”的感受,所以需要先生幫我確定真偽。我真的“喜出望外”啊!一個六歲了的孩子,才開始會關心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還僅僅是對著最親愛的媽媽。不
過,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他也一樣會在乎其他人對他的看法。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滴水穿石的恒心愛心換來的。這也是為什麽我老說“訓練一定要從父母下 手!”所謂的機構訓練,聽各種講座之類的,實實在在都是在“訓練父母”!那也是RDI的做法!
另外一點想要說的是:不要害怕別人不接受我們的自閉兒,我們需要讓更多地普通人來了解這一類所謂的“另類人”。不要怕遭人白眼,給我們白眼的人往往是心胸
狹窄之人,這種人不做朋友也罷。所以,我經常讓女兒跟她班上一個Asperger男同學play
date。告訴女兒:“如果你的心能接納跟我們很不一樣的人,你也能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來處理和調整各種突發事件。即使你智商不高,成績也不怎麽好,起碼媽 媽相信你一生都會快樂!”不知女兒是因為經常跟小P玩的緣故,還是她真能接受這類人。每次都和那男同學聊得熱火朝天,相處融洽。有一次,他們一起玩捉迷
藏。小P找到他在一棵樹上。那男孩就大發脾氣。女兒在旁邊陪了他很久,一句話也不說。那男孩反而自己情緒就轉好,女兒還建議玩另一種遊戲。他們又開始玩開
了。我問女兒為什麽當時她一句話也不說。女兒說:“我想當時我要說話,他肯定更傷心因為被弟弟找著了,不如默默地陪著他!”事實證明這種處理方法是有效 的。真象“言語道斷”的感覺!我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我們自己對別人的真心付出會換來不可預測的“回報”,就如方靜老師一樣!
小魚媽,你做得已經很好了。我仍然要喊“我們一起加油”!
小P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