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雲--淺論作為人類思維和交流工具的語言
(2009-06-15 09:13:15)
下一個
話說有個學生的文章寫的很爛,讓批改的先生不勝其煩。索性朱筆一揮,批道:“諸葛亮《前出師表》最後一句。”這學生一看大喜過望,想不到我的文字居然能與諸葛武侯相提並論了。趕緊回家找著《前出師表》翻到最後一句,卻是“不知所雲”。
諸位,諸葛亮以文思敏捷,口才過人著稱,有罵死王郎的戰績為證。可就這麽個牛人給阿鬥皇帝寫奏章竟會“臨表涕泣,不知所雲”,這就讓我們不能不懷疑問題出在語言本身。作為人類的思維和交流工具,語言本身有極大的缺陷,語言根本無法表達我們豐富的情感和體驗。比如說,誰也不能完整準確地說出草莓的味道,讓旁人聽了就跟自己在吃草莓一樣。我非常懷疑人類進化成語言動物是走進了誤區--我們也許可以有更好的手段的(語言當然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大事件大進步,使人類得以成為萬物的靈長。我這裏是說人類本來也許有可能進化出比語言更好的手段)。有充分證據表明,語言的低信息量和不精確,極大的減緩和損害了我們的思維能力。思維其實可以不依賴於語言的,如形象思維,直覺,頓悟等。做電腦界麵的都知道圖標優於文字,我們讀取圖標用的就是形象思維。語言的可惡在於它以概念與事實的方式占據了記憶,並由此而成為我們思維的首選通道。
當我們說一個人聰明,很大程度是指他(她)的語言能力,和建立在語言能力之上的抽象思維能力。不難想見,有多少資質很好,悟性很高的人,由於語言能力不濟而被埋沒啊!痛心啊,同誌們!
既然這題目叫“不知所雲”,索性再扯遠點,美國太空航天署曾在一個航天器播放人類語言,我就納悶他們憑什麽肯定外星人一定是用語言思維和交流,因而有可能注意到我們的語言呢?沒準人壓跟就沒語言,自然也不會想到要翻譯我們的語言。再遠點,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將來開發出比語言更好的工具?比如像螞蟻觸角樣的東西,隻要互相一碰,便“一切盡在不言中”。讓我們拭目以待。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兄弟這雙目無論如何拭,都是看不到這一天的了。
百忙中愛一回國。作為圖形文字,漢字有助於形象思維。我不信有那位文學城高手讀金庸會逐字逐句地讀,可見漢字是可以以圖象掃描(被人腦)讀取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好在“田田”,我認為跟字形畫出了荷葉荷田有關。想用英文或別的什麽語言來翻譯這兩句?那才叫“難於上青天”。青天可上(有飛機太空船),“田田”斷不可譯。現在有一群所謂精英見天嚷嚷說漢字落後造成了我們國家落後,要廢除漢字,學西方的拚音文字。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內核,沒了文字,民族文化遺產將如何傳承?五千年的文化曆史說不要就不要了嗎,真是敗家也沒這麽敗法的。整個文明史中,中華民族在大部分時間是引領世界進步的,漢字漢文化導致落後又從何說起。以我們的民族文化底蘊,焉知我們不會在可預見的將來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頂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