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險惡,人情淡薄。雨送黃昏,花謝易落。曾幾何時,昨非今是。雨後黃昏,博客行樂。
個人資料
正文

訪問“學徒”

(2010-12-07 13:14:14) 下一個
沒有白來美國 (2)

以此文紀念八十年代的出國潮

八十年代的主旋律是“向錢看,富起來”。出國成了致富捷徑。
80年代海關規定:在國外工作或留學一定的時間,回國時可以免稅帶電器回國。好象是半年兩大件兩小件。筆者的同學(兩口子)在美國呆了三年,帶了若幹大件電器凱旋歸來。其中除了常見的電視機,冰箱外,還有電腦和攝像機等。(那時候的電腦,在單位上被當成菩薩供著,進電腦房得換工作服。)兩口到家時的電器大件得用大卡車去拉。大家開玩笑說,可以開電器商店了。這兩口子出國時一無所有,兩手空空。三年後回國成了“電器商店老板”,“空手套白狼”啊!
當年的出國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遵紀守法的“良民”,簽證到期就按時回國,回原單位工作,很少聽到“跳槽”的事。他們是最早的“海龜”。海歸常常把彩電和音響,甚至冰箱都一起擺放客廳。引人注目外,也是訪客羨慕的談資。
後來國內的發展,讓早期海歸們不僅“先富起來”,無一例外也成了“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
80年代以後,五子登科與時俱進,變成了帽子,房子、車子、票子、孩子。
筆者所認識的回國人員,沒有一個白丁。從政的則官至廳局級的院長或黨委書記等。留在學校裏教書,科研的都成了教授,正研,博導。在升官戴烏紗帽,獲得高級職稱後,餘下的房子、車子、票子、兒子等人生難題,都不再操心費事。直到目前為止,筆者尚未看到因貪汙腐敗坐監判刑的的熟人海歸。按“雞頭,鳳尾”的說法,都是“混”得挺好的“雞頭”。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早期回國人員的“五子登科”,以及沒有出國也能“先富起來”,讓一直呆在國外底層“混”的一些“鳳尾”優越感頓失。筆者見到幾個“腸子都悔青了”的上海銀,每次談起上海今天的發展和變化,就會為當年擠破頭出國,想方設法留在美國的所作所為後悔不跌。這可是另一個話題。

出國考試(EPT)
毛和中共執政後, 50年代親蘇反美“一邊倒”,60年代的反蘇反美,直到70年代的文革,近30年無數政治運動折騰後,國人外語乏善可陳,慘不忍睹。80年代初高校評職稱,校方曾設置外語考試以示公正,盡管暗示了是“走過場”,也受到教師們的抵製和反對。
78年第一屆研究生入學考試,外語僅能作參考。79年第二屆研究生的入學考試,寧缺勿濫,不少考生被外語卡住,讓30歲以上的在職人員斷絕了考研念頭。80年後研究生來源難以為繼,不得不等77屆大學生的畢業。
為了避免派出有失國格的“聾,啞,瞎”留學人員,為了保證派出人員質量。國家教委設置了統一英語水平考試EPT(The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主要對象是公派出國人員。各單位院校的外派人員經過英語強化培訓,EPT過線(110分),得到國家名額後,就可聯係出國。
對於當年的出國人員, EPT決非易事。有的省份每年僅僅隻有一兩人能夠(EPT)過線。一些“內定”的外派人員,英語強化培訓了好幾年,也未能通過EPT,最後隻得被“保送”出國。

訪問“學徒”
通過層層選拔,EPT過線,來到國外。掛的牌子是訪問學者。學者,大學問之人也。聰明人心裏會掂量自己到底幾分成色,不致於“得了個棒槌,當針(真)”。90年代,國家派出了“高級訪問學者”(高訪)。有人因此把80年代的訪問學者,稱為“低訪”。
當年即使EPT過線的赴美人員,英語交流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難和幛礙。尤其所學專業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美國差距更大,凡事幾乎都得從零開始,“洋插隊”的苦頭和艱難一言難盡。肩負“學者”稱號,訪問學者們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真實角色卻是個“學徒”!
那些EPT未能過線,或年齡偏大,“保送”出來的外派人員,來到新大陸後,麵對從零開始的“學徒”生活,和洋師傅之間的英語不能交流,工作上幾個回合的挫折,生活的拮據困頓,難免產生消沉心態。既然能有本事“混”出國,在國外再混一兩年也不難。後來這種人回國也成了教授,或政府官員。
一些真正搞學問的外派人員放下身段,成天“泡”實驗室裏,煎熬兩三年後,學徒期滿,取得真經,獲得了謀生本事,成了真才實學。這種人出國前已經是培養對象,接班人或“三梯隊”。回國後被捧成寶貝,升官晉爵,提職稱,當之無愧成了本專業的頂尖人物或科研課題主持人。

隔海投師
久違的“隔海投師”已經成了今天的時髦。
01年筆者侄兒中科大畢業後來美國讀研,行前的所有聯係工作用電腦,伊妹(Email)和網絡對話(messenger)解決。這樣的通訊手段,對於80年代的出國人員,無疑天方夜譚。僅僅20年時間裏,高科技有了不可思議的發展和變化。
80年代初,不少單位和院校,尚未成立“外辦”機構。出國前的一切事務,還得靠自己打理。
先去圖書館查閱本專業有關文獻,花幾天時間找出若幹美方教授的通信名錄和地址。(現在隻消古狗上點一下)。然後從早到晚在英文打字機上“碼字”,發出若幹信件到美國“推銷”自己,找一個美國“師傅”收留……。這些活兒在今天看起來不難。但是在當年的打字機時代卻是個真功夫,各位不妨想一想30年前,找一個熟練的英文打字員有多難?
出國無疑是人生的關鍵時刻。關鍵時刻尤其需要保持清醒: “擇校不如投師,投師要投名師。”
(未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