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險惡,人情淡薄。雨送黃昏,花謝易落。曾幾何時,昨非今是。雨後黃昏,博客行樂。
個人資料
正文

辯證法與放屁

(2008-12-17 16:15:15) 下一個
 上課時,我放了一個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當然也絕對不香。
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講辯證法。
“請你自己對這個屁作一下判斷,”教授說,“它好還是不好?”
我隻得說:“不好。”
“錯了,”教授說,“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組成,有它不好的一麵,肯定有它好的一麵。”
“那麽說它好也不對了?”我問。
“當然。”教授說。
“它既好又不好。”
“錯了。你隻看到矛盾雙方對立鬥爭的一麵,沒有看到他們統一的一麵。”
我隻好認真看待這個嚴肅的問題,仔細想了想說:“這個屁既好又不好,但不好的一麵是主要的,處於主導地位。”
“錯了。你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矛盾的雙方會相互轉換,今天處於主導地位一麵,明天一定處於次要地位。”
“你是說明天全人類會為了我的這個屁歡呼雀躍嗎?”
“不盡如此,但不能否認這種發展趨勢”
我愣了好大一會兒,隻得硬著頭皮說:“我的屁既好又不好,既不好又好。今天可能不好,明天一定會好。今天可能很好,明天也許會不好。”
教授聽得直搖頭,說:“這是徹底的懷疑論,不是辯證法的觀點。”
就這樣,僅僅因為放了一個屁,我就成了一個懷疑論者。
教授接著講課:“辯證法的威力不僅在於能夠輕而易舉地駁斥任何觀點,而且他能夠輕易地為任何觀點找到理論根據。”
“可是我的屁就沒有任何根據。”我抗議道。
“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其實很簡單,它是你肚子裏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必然結果。”
我啞口無言。
教授說:“下麵我們不談屁,談一個更複雜的問題:一個西瓜,一粒芝麻,無論你怎樣選擇,都有理論基礎。”
我趕緊說:“我要撿起西瓜,丟了芝麻。”
“很好。”教授說,“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說,你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那我就撿起芝麻,丟掉西瓜。”
“先有量變,才能達到質變。你解決問題的順序十分正確。”
“我既要西瓜,又要芝麻。”
“即抓住主要矛盾,又不放過次要矛盾。你是用全麵的眼光看問題。”
“我既要砸爛西瓜,又要踩碎芝麻。”
“很好,你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新事物就是對舊事物的否定。一切舊的事物必然滅亡。舊事物的滅亡是新事物產生的前提。”
“我既要吃掉西瓜,又要砸爛西瓜。既要撿起芝麻,又要踩碎芝麻。可是,隻有一個西瓜,一粒芝麻,怎麽辦?”
“你這才算對辯證法入了門,重要的是:矛盾的雙方不僅對立,而且有它統一的一麵。你吃掉西瓜當然有它合理的一麵,但你要砸爛西瓜,也並非不合理。隻有將二者統一,才能進入更高層次的鬥爭。”
我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可是,你並沒有解決我的問題。”
教授笑著說:“辯證法不解決任何問題,它的用途在於首先把人變成傻瓜——如果還有人不是傻瓜的話。”
“你是說‘首先’?”我問。
“對,然後再從傻瓜飛躍到學者。”教授開始整理講義,“關於辯證法為什麽不解決問題,如何把人變成傻瓜,以及怎樣實現從傻瓜到學者的飛躍,這是下一節課的內容。”
教授一蹦一跳,走出教室。

求索 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