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險惡,人情淡薄。雨送黃昏,花謝易落。曾幾何時,昨非今是。雨後黃昏,博客行樂。
個人資料
正文

老無所依

(2008-10-12 05:26:33) 下一個

 影片[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榮獲第8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激起千層浪潮,全美上下頌歌齊鳴,令人傾心,值得一看!本人無意對該片作影評,但欣賞該片的中文譯名,亦認為“老無所依”是眾多國人的必經之路,因此有興趣討論這個話題。
先富後老的西方國家早年就建立起比較合理的社會保障製度(social security)和商業養老製度(Pension?),家庭互助保障(family security)也健全,使得老有所養。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西方的社會保障製度、商業養老製度和家庭養老都麵臨危機。如美國社保製度已經建立70多年,但是依照目前的運作方式,2018年社保將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到了2042年,整個社保係統將被消耗殆盡,全麵破產。於是,西方有識之士們“杞人憂天”,便早早地叫喚起“老無所依”。
轉過頭看國人,如果不是退休高幹,或洛貝兒楊公之流,“老無所依”便是現實的問題。國人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點,目前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經達到了1.4億,僅城市的4千萬老人享受養老金,養老金缺口(相當於一年的國民經濟總收入)達2.5萬億元。政府官員龍永圖先生曾經"坦承“:(國人)養老不能全靠政府。感謝龍先生的“實話實說”,國人不能指望政府養老!所以討論“老無所依”並非空穴來風。
國內有新新人類名“啃老族”。正如朋友來信說:(由於就業困難,工作不容易找,經濟緊張等等原因,,) 年輕人總希望在老頭老太這裏“蹭飯”,甚至找“父加”和“娘貼”;要買房,從父母手中“磨”首付,“磨”裝修款;把小孩給爺爺、姥姥帶以節省保姆費,要求他們收拾家庭,做飯菜,打掃衛生,作後勤等等......如此一來,老人們既不能依靠小的,手中的養老金甚至得包攬兒孫的生活。悲壯啊!國內的老人若屬有“餘熱”可發揮,也還有使用價值的,隻能算老無所依的“預備期”,其處境僅僅是有點尷尬和失落而已。一旦這些老人於兒孫們沒有利用價值,也無“餘熱”可發揮時,則很可能會“轉正”成為“正式”的,無奈,無助的老無所依狀態。
出國的年輕人,在工作生活安定後,尤其是有小孩後,大多會把自己父母從國內接來國外同住。如此一來,老人們來後改名為保姆或傭人,(住在地下室裏)當“地老鼠”,過著“寄兒籬下”的生活。忍受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的困境,看媳婦(女婿)的臉色行事。“是主人卻說話不算(不能作主),是客人卻什麽都幹,是仆人一文不賺。” (具中國特色的,對外出口的“父加”和“娘貼”)。值得一提的是,若幹年後部分老人思想和感情上會發生變化,愛上北美這塊“熱土”。其中的一個因素是為當地老人福利製度所“折服”。(在加拿大的老人,本已享受很好的醫護環境條件,但對定居十年以上,年屆65歲的,則保證人均一千刀/月收入。) 一些從國內來的退休老人們,“孝子賢孫”十年之後,可能成為“國共通吃”,老有所養的佼佼者。何等幸運!
在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人性,孝文化和法製觀念日益沒落的今天,在這個強盜喊"和諧",騙子講"誠信",婊子立牌坊的時代,人際之間,完全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國人是否已經,正在,即將完成從“落水要命,上岸要錢”到“上岸殺人”的轉變過程?國內的事,不用再多費口舌,再講點國外的事:
曾記得90年,轟動北美,開先河的留美學人盧X,於衣阿華大學槍殺師長,學友數人,爾後吞槍自殺,之後的國人在國外殺人和被殺的事,就一件件,一樁樁的見諸報道。不久前,震驚整個加拿大的陳X綁架殺害幼女案尚未平息,又發生李XX在灰狗公車上,於眾目暌暌之下割下受害人頭的驚世之舉。他們的老父老母省吃儉用,千方百計,甚至不惜傾家蕩產送其到國外,最後得到的結局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或是眼看子女們在鐵窗裏度過餘生,這是不是人世間最為悲慘的"老無所依"?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Winter Fall
• 曬曬我的種草經
• 種草
• 罰單
• 我的車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