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個人資料
正文

所謂“巴勒斯坦人”究竟是什麽人?

(2021-05-14 09:11:50) 下一個

近日來,巴勒斯坦地區的以色列和阿拉伯人衝突愈演愈烈,幾近爆發全麵戰爭的邊緣,在全球疫情仍然嚴重未見確實轉折之時,那裏的衝突卻已經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更轟動的關注。衝突的具體原因有好幾個,這裏不想一一細數,隻是列舉一個重要的曆史事實,說明根本不存在所謂“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口口聲聲自稱自己是被以色列侵占了家園的所謂巴勒斯坦人,這本身就是個荒唐陰險的借口!完全是為了與猶太人爭奪土地而有意編造的一個謊言!所謂巴勒斯坦難民都是來自周邊阿拉伯國家、經1948年、1967年曆次戰爭後不願意回去、更主要是始終不被周邊阿拉伯國家所接受的阿拉伯人。

實際上數千年以來根本不存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種族、甚至一個部落或者僅僅一個有血緣關係的家族群體可以被稱為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是指一個地區,連這個地區的名稱也不是阿拉伯人首先命名和使用的,如果非要用巴勒斯坦人這個稱呼,那其實包括了所有曾經和仍然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猶太人、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貝都因人等等。
現在口口聲聲自稱自己是巴勒斯坦人的其實都是來自周邊地區如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人,而且這些阿拉伯人都是19世紀初(1822年前後)隨著猶太人大量移民巴勒斯坦地區,開墾荒地、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種植農作物、發展畜牧業等等活動,地區經濟和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周邊地區的阿拉伯人看到後跟隨著大量移民來到巴勒斯坦,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分享經濟建設成果,這是一個典型的寄生性民族。
在此之前的奧斯曼帝國(1299年到1923年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時期,帝國統治管轄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在幾百年裏都是處於邊緣的、完全被拋棄的、渺無人煙的一片荒漠!兩千多年前猶太國和以色列國修建的所有建築和農田水利設施曆經數十次征伐戰亂早已徹底荒廢。看看馬克·吐溫的《THE INNOCENTS ABROAD》(海外的無辜平民)也稱《The New Pilgrims' Progress》(新朝聖者的遊曆),雖然那已經是1876年的遊記,但其中對巴勒斯坦地區的描寫仍然是一片荒漠。

下麵是馬克吐溫親身經曆撰寫的遊記中親眼所見的真實描寫:(第66章)

Stirring scenes like these occur in this valley no more. There is not a solitary village throughout its whole extent—not for thirty miles in either direction. There are two or three small clusters of Bedouin tents, but not a single permanent habitation. One may ride ten miles, hereabouts, and not see ten human beings.
To this region one of the prophecies is applied:
“I will bring the land into desolation; and your enemies which dwell therein shall be astonished at it. And I will scatter you among the heathen, and I will draw out a sword after you; and your land shall be desolate and your cities waste.”
No man can stand here by deserted Ain Mellahah and say the prophecy has not been fulfilled.

譯文:熱鬧生動的場景除了這個穀地以外別無他處(指他所在的龐大旅遊團所在地)。整個視野內 — 向任何方向看出去30英裏(48公裏)以內沒有一個孤立的村落,隻有兩三個貝都因人散落的小帳篷群,但沒有一個永久居民點。一個人如果騎馬走上10英裏(16公裏)也不會看到10個人。

這個地區應驗了(聖經)預言之一:“我將使土地荒蕪;你居住在這裏的敵人都會對此震驚。然後我把你們驅散到異教徒中,而且我將執一把劍追殺你,你的土地將荒蕪你的城市將廢棄”

沒有人能站在荒廢的艾因·米拉哈說這則預言還沒有被兌現。

筆者注:艾因·米拉哈 — 建於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人類定居點,被認為是人類從遊獵、遊牧到定居的標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