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一場全球眾目睽睽的記者招待會上發生的插曲及中美文化差異
(2011-01-21 19:11:05)
下一個
又看了一遍完整的現場錄像,看來美方的現場中文翻譯確實出現了“疏漏”,但更可能的是他不知道是否應該或如何將美方記者明顯不恭敬的提問照實翻譯,而奧巴馬很清楚美聯社記者對胡錦濤的發問表現了明顯的不尊重,有意在自己回答問題之後“忽略”了留給翻譯有時間將美方記者的問題翻譯出來並示意輪到胡錦濤回答,這種相當高明的技巧避免了現場可能給胡錦濤造成的尷尬,因為麵對這種帶有某種歧視含義的提問,他估計到了胡錦濤會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樣處理的效果從後來的另一位美方記者再提問時的語氣變化也可以看出,奧巴馬的有意“忽略”讓美國記者也意識到了自己言辭上的不妥。
胡錦濤實際上對於美聯社記者同時對兩位國家元首的提問不可能沒有聽見,即便沒有中文翻譯也完全知道記者的問題是明確向他提出的並且需要他回答的,而且後來現場的表現表明了胡錦濤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得體並有力地回應對方的不尊重, 所以會出現後來的情況。
第二個美國記者問的並不是為什麽有人不參加國宴,而是問對這些不參加國宴的人胡錦濤如何看或如何對待,胡錦濤回答“你應該去問他”,這裏顯然首先是答非所問,第二,美方記者在提問中明確點到的就是兩個人不參加國宴,而胡錦濤回答的是“他”而不是“他們”,第三,回答時有一個明確無誤的麵向奧巴馬的動作,所以這裏的“他” 幾乎無可置疑就是指奧巴馬,中方的現場翻譯把“他”翻成President Obama 應該說是對這種場合顯然不合適的用詞可能造成的負麵效果多少算是一點補救。中文媒體卻將這裏的“他”解釋成不參加國宴的人,顯然是中國文化傳統慣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國家領袖又是在這樣的場合是不能被指責的。而實際上是胡錦濤對第一個美國記者明顯的不恭敬想給以某種形式的回擊,但中國領導人確實不具備像奧巴馬那種經過大量競選演說唇槍舌戰磨練出來的臨場機智,結果不快是表現出來了,但顯然不是得體的方式而且矛頭也不恰當地實際指向了奧巴馬,其實應該意識到實際上奧巴馬是在有意“保護”他的客人,應該理解奧巴馬的善意。因為美國記者的現場提問最多會事先規定範圍,不可能像中方那樣事先準備嚴格規定詞句和語氣,現場用什麽樣的語氣發問完全是美聯社記者的自由。而胡錦濤很可能認為不管是誰那也是美方的責任,他作為國家元首怎麽能與一個記者發生口舌之爭,有不滿當然應該是對官場中同級別的奧巴馬總統做出表示。
至於後來中方新華社記者的提問專門針對中方翻譯提出近似苛刻的要求則是一種有意但不必要也不得體的炫耀,本來是已經將前麵發生的疏漏責任歸咎於翻譯了,顯然是針對美方的翻譯,而且已經由奧巴馬明確表示了歉意。中方自己的翻譯表現的相當不錯並沒有任何責任,實際上應該是用信任並鼓勵的方式來表達,而且那樣做也同時就恰到好處地顯示了中方的準備充分和重視。相形之下也就不露聲色地表現了對美方翻譯和準備工作的不滿意。在中國新華社記者滲透了官本位深刻影響的潛意識中,要求甚至指責自己的翻譯(顯然官場中的級別低於官方媒體大記者)才是表達不滿的“得體”方式,他會認為美方應該能從這種舉動中體會到中方的不滿。
這個插曲的許多細節充分顯示了中美不同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幾乎在任何一個場合都會有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