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我作為一個學生來到香港,那是1985年。鄧小平和瑪格瑞特-撒切爾在那之前不久簽署了曆史性的共同聲明。舉世矚目的香港成功移交以及之後香港的巨大進步對全世界都是一個範例,說明兩個國家充滿信心和彼此尊重的合作可以取得什麽樣的成果。
自從那時以來中國變化的已經幾乎令人難以辨認。
中國的國歌號召中國人民“起來”。今天,中國人民不僅僅在自己的國家而且在世界上正在站立起來。
人們在談論全球經濟時已經不能再將這個在三十年裏以平均每年10%速度增長的國家排除在外。
我們(英國)在談論貿易時已經不能排除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以及第三大進口國,而且我們在辯論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時不能排除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
在本世紀以後的時間裏,中國正在重新回到他曾經在最近20世紀中的18個世紀的時間裏所擁有的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並且這是中國人民引以為驕傲的成就。
一句話,中國已經重新成為一個偉大的全球強國。
威脅或者機會
現在人們對此可能有兩種反應。他們可以將中國的崛起視作一個威脅,或者視為一個機會。他們可以對中國實行國內市場保護或者向中國開放國內市場。他們可以試圖將中國關在門外或者歡迎中國進來,這在全球事務排序中處於一個優先的位置。
英國政府已經發生了變化,首相也發生了變化。但在這個關鍵的轉折關頭我的政府與托尼-布萊爾和戈登-布朗的政府存在著無條件的連續性。我們要與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關係、強有力的貿易、強有力的投資、強有力的對話。對此,三年前我作為反對黨領袖訪問北京和重慶時就明確表示過。並且,今天我作為首相在中國的首都再次重申。
在如何對待中國崛起的辯論中我說這是一個機會。我選擇接觸而不是疏離,對話而不是置之不理,共同受益而不是“零和”遊戲,合作夥伴而不是保護主義。
英國是一個最熱誠主張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國家,自由貿易是我們的基因。而且我們要同中國保持最大限度的貿易往來。這就是為什麽我這次帶來了以往作為英國首相曾經率領過的最大的和由最具實力的代表組成的訪問團。
想一想中國的崛起可能使我們所能得到的許多寶貴的收獲吧。
全球經濟強有力而且可持續的增長;可能為全球經濟增加1700億美元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中的關鍵性進展;一個切實的機會重新回到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關於(碳)排放的捆綁交易的談判;消除貧困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中國在僅僅三十年時間裏已經使五億人口脫離貧困,這比人類曆史上任何時代都更多,盡管前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到處都可以看到由此帶來的變化。
1985年我在香港短暫工作的時候,深圳不比一個小城鎮大多少,到處都是稻田和水渠,今天已是一個比倫敦還要大的城市。這裏製造出全世界大多數的iPod和十分之一的手機。
在解決全世界最棘手的難題方麵同樣獲益於中國的崛起。我樂於接受這樣的事實,比如有900多位中國醫生在許多非洲國家工作,在烏幹達一個中國製藥公司正在推廣抗瘧疾藥物。
因此我要為全世界提出一個積極的實例,將中國的崛起視作一個機會而不是威脅。
然而,中國需要幫助我們來贏得這場爭論,表明隨著你們的經濟增長我們確實能分享利益並且分享責任。我們分享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帶來的利益,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
如果我們保持歐洲對中國的開放,同時我們必須能夠表明中國對歐洲的開放。
也就是說我們是在一個遵循規則和標準的國際體係中分享這些利益,是在有效合作,包括世界經濟合作中分享這些利益。
我們是在反對保護主義中,互相協作在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國家間重新獲得平衡中分享這種利益。這些利益和那些責任包括了經濟和政治。
下麵,我來分別討論。
首先是經濟責任,讓我們直奔主題。世界經濟在危機過後已經開始重新增長,但是這種增長非常不穩定。
以中國為先導,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在快速增長,但是許多先進國家增長緩慢而且脆弱,同時失業率居高不下。
我們不應該對此感到驚訝,這場危機已經使許多先進國家的經濟受到傷害而且使他們在金融領域變得虛弱。他們麵臨主要經濟結構和財政的調整以使他們的經濟重新獲得平衡。
我自己的國家就是如此。為了重建公共財政和重新平衡經濟使之朝著更多儲蓄和投資以及更大出口的方向轉變我們知道需要采取哪些步驟。但是,要使世界經濟再次能夠強勁增長並且不會產生引發這場危機的危險的經濟和財政的不穩定因素,先進國家必須要做的不僅僅是調整。
真實情況是一些經常賬戶順差的國家儲蓄的太多而其他逆差的國家比如英國儲蓄的太少。結果造成了一種危險的貨幣狂潮從全球的一邊衝向另一邊。
我們需要一種需求和供給更為平衡的全球模式,一種儲蓄和投資更為平衡的全球模式。
現在許多時候當你聽到人們在談論世界經濟失衡時,似乎盡管在出口方麵取得成功的國家他們的成功也在受到指責。這絕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狀態。
我們在相互合作以保證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增長的同時分享同樣的利益和同樣的責任。
當西方國家的銀行係統崩潰時中國的出口下降了12%,致使經濟增長出現十多年裏的最低點,同時中國的出口領域失去了兩千萬個工作。沒有比這種事實更能說明這種共同的利益和責任了。
我們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將需要時間。
重要的是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關於這種改變的途徑持有同樣的看法:哪些行動是各國應該避免的;哪些行動是各國必須要做的,同時關鍵是,應該在什麽時間采取行動。這就是為什麽G20以及在首爾的聚會如此重要。
我們在一起才能就共同措施達成一致,才能承諾采取必要的行動,才能同意彼此間承擔義務。
正像中國曾經主導避免了一次全球大蕭條,現在他仍然能夠主導。從與溫總理的討論中我得知中國是如何承諾采取行動重新平衡它的經濟。
中國已經在談論關於隨著中產階級的成長采取行動增加國內消費、更好的衛生保健和社會福利以及更多的消費產品,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對匯率形成機製引入更大的市場靈活性。這些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但卻是必須要做的。
應該清楚地指出對中國和英國這樣一些依賴於全球經濟開放的國家如果不這樣做的風險和代價。
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刻我們避免了保護主義,但是在緩慢增長及許多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候,這些壓力將會重新出現而且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了。
各國將會受到引誘去犧牲其它國家的利益最大程度關注自己的增長和就業。曾經強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並帶來巨額財富的全球化浪潮可能會發生逆轉。如果任由其走向逆轉的方向我們都將失去一切。西方國家無疑將失敗但中國也將遭受同樣命運。
過去的二十年裏,貿易對於中國重新出現在世界舞台上曾經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因素。它推動了奇跡般的增長並提高了數百萬人的生活水準。貿易曾經幫助中國補救了與全世界各國的關係網絡。我們必須確保它不會轉變成為一個消極因素。
就像西方國家要求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一樣,中國要求更多地進入西方市場,而且也要求歐盟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我昨天剛剛就以上這些話題與溫總理進行了非常具有建設性的交談。我將為中國在歐盟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做出努力但需要中國的幫助,即表明中國承諾在取得經濟繁榮的同時變得更開放。
而且我們必須合作采取更多行動保護知識產權,因為這將使更多的公司有信心進入中國市場並在中國投資。英國公司在支持中國給它的消費者更多高價值產品的需求方麵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我們在上海世博會的展館——贏得了最佳展館金獎——是一個展覽櫥窗,展示了許多英國的成功,從先進的工程到教育,從眾多著名的品牌到許多著名的製藥企業,從低碳到金融服務以及許多創造性的工業。
在所有這些和更多其它領域,英國公司和出口商有能力幫助中國實現繁榮和它追求的進步。我們可以是中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就像中國也是我們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最近幾天,英國已經贏得了價值數十億英鎊的商業合同,涉及英國各地的公司和中國的所有城市。包括一項羅爾斯-羅伊斯與中國東方航空公司16架A330的飛機發動機、價值7億5千萬英鎊的交易,以及超過3億英鎊的投資。
除此之外,上星期多家英國公司成交至少30億英鎊作為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合同的一部分,而且Tesco公司在今後五年內將投資20億英鎊(在中國)興建多個商業中心。
這次隨我訪問的是將近五十個在英國最有影響的文化、教育和商業等各方麵的領袖,我希望這些合同僅僅是兩國之間這種雙邊貿易全新時代的開端。這是我們兩國之間的一次真正的雙贏。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準備進一步的開放並且與英國和G20其他國家合作以重新平衡世界經濟、采取行動逐步朝著中國的貨幣國際化的方向努力,幫助世界經濟保持穩定、強有力並可持續增長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強國成為健康力量讓世界大家庭保持信心也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政治責任
然而,中國不僅僅具有一個新的經濟實力,它也具有新的政治實力,而且這也同時帶來了新的政治責任。中國所說的和所作的都將是舉足輕重。
幾乎沒有需要解決方案的全球事務不需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中國在想什麽?並且中國如何才能為問題的解決作出貢獻?
過去,中國試圖避免糾纏於世界事務,但是中國的規模和在全球的影響已經使得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不管是氣候變化還是發展、健康和教育、或者全球安全,中國已經是如此巨大而且如此重要以至於不能不扮演它的角色。
關於氣候變化必須有一個公平合理的交易。也就是說對於具有不同曆史的國家不能都期望他們按照完全一樣的方式對此承擔責任。而一個公平合理的交易同樣意味著所有國家都要作出貢獻,並且所有國家都是一項協議的一部分。
實際上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因為中國能夠受益於世界上最有效的綠色能源。
關於國際安全來說,保持世界的穩定大國將能比任何其他國家因此獲得更大的利益。
再比如以經濟發展為例,對於非州是否能夠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一個新的來源,中國是投資增長最快、具有關鍵性影響的國家之一。
我們要合作以保證在非洲所花費的金錢不是在支持腐敗和極權政府。
在聯合國安理會本月下旬英國外交大臣將成為主席,這將給我們一次機會就蘇丹問題建立合作關係。
因為中國在世界上再次成為一顆上升的新星,它也將成為一個貿易自由的、穩定和有序的世界中的一部分。
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蘇丹是你們最重要的供應國之一。所以,致力於蘇丹的穩定直接關係到中國的國家利益。你們進口石油的五分之四是經過馬六甲海峽,因此與英國和其他貿易大國一樣,中國將依賴於開放的海洋通道。而且像我們一樣你們的穩定和繁榮部分取決於其他國家的穩定和繁榮。
不管是核擴散、一次全球經濟危機或者國際恐怖主義,我們的安全威脅並非局限於地理邊界。核材料的擴散對於居住在南京和紐約的人們具有同樣的威脅。
中國在防止北朝鮮發生災難性的火災方麵正在發揮著積極作用。在聯合國安理會我們已經並正在與中國合作保持對於伊朗的壓力,並且如果我們要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中國繼續發揮作用至關重要。
在你們自己的地區,我相信中國能夠與我們合作改善緬甸人民的狀況。在這方麵中國是緬甸願意聽取意見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但是,政治責任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如何與其他國家相互配合,這些政治責任同樣包括一個國家向自己的人民賦予權利的方式。
政治前景
更大的經濟自由對中國經濟實力增長所做的貢獻是無可爭辯的。隨著中國經濟給予人們更高的生活標準和更多的選擇,關於更大的經濟自由和更大的政治自由是什麽關係在中國內部也出現了不可否認的爭論。
我承認我們是以不同的觀點處理這些事務,我同樣也理解這對於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管理一個具有6千萬人口的國家我遇到了這種挑戰,我隻能開始想象領導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將會是什麽情景。我意識到這些挑戰具有數量級的差別。
上次我來這裏的時候是一個反對黨領袖,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次大選,產生了一個聯合政府,這個政府由兩個不同政黨組成——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具有不同的曆史和政治哲學,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國家更好。工黨現在是正式的反對黨,對新政府的公開性負有憲法賦予的責任。
確實,如果這個星期三下午我不再北京,我將為在眾議院舉行的每周首相聽證會做準備,聽證會上國會議員將自由地向我就政府的所有政策提出質詢,任何時候政府都遵守法律。
這些是對政府的約束,有時候當法庭介入政府內的分歧時這種約束令人沮喪,但最終它使我們的政府更好國家更強大。
通過媒體公眾直接聽取與政府持不同觀點的人們的意見,有時候這也是困難的。但是我們相信,越多地讓英國公眾了解影響我們社會的那些事務它就越簡單,最終政府將作出合理的決定並製定出穩健的政策,這些政策控製著我們人民的信心。
我說這些不是因為我認為我們具有某種道德上的優越,我們的社會並非完美無缺,仍然存在許多不公正需要我們去克服,我們遠沒有免除折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饑餓和病痛。
但是在表述我們國家之間強有力的關係時我要的是一種彼此可以開放的、可以進行建設性對話的關係,並且遵循彼此容忍和平等尊重的精神。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已經對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我希望不久這將導致更大的政治開放,因為我確信繁榮和穩定最好的保障是政治和經濟的同步進展。
實際上在某些領域已經是這樣。
今天,中國的普通民眾選擇住在哪、做什麽工作和到哪裏去旅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大的自由。人們可以寫博客和更多的文字。
承認這種進步沒有錯,但同時在其他事情上——無疑,部分是因為不同的曆史和文化,英國也應該對中國開誠布公——我們繼續持有不同觀點。
在許多問題特別在有關人權問題上我們並不一致,這不是什麽秘密。我們不會借提起這些問題來使得我們看起來完美或者像曾經做的那樣公開炫耀。我們提起這些問題是因為英國人民希望我們這樣做,而且因為我們懷有誠摯和深切的關心。
現在,我很高興兩國政府已經同意一月份將進行下一輪人權對話。因為最終能夠就這些議題交談——盡管艱難——會使我們之間的關係更堅實。
結論
讓我用開頭的話題作為結束。
中國的成功——和繼續成功——有益於英國並有益於世界。
中國的挫折和倒退不是我們的國家利益所在。
我們必須保證,而且我希望中國將幫助我們保證隨著中國變得更富有世界的其他國家不會隨之變得更貧窮。
認為隨著中國在世界上再次崛起其他國家必然抵製是徹底的謊言。
全球化不是零和競賽。
如果我們管理的恰如其分,如果我們贏得了自由貿易的辯論,如果我們找到了更好的規則我們就能夠共同增長。但是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些,我們將一同受挫。
前麵我提到上海世博會英國館“蒲公英”。我們特別為之驕傲,它贏得了令人垂涎的獎勵而且被中國參觀者證明了它如此受歡迎。
正像蒲公英一樣,它象征著我們兩國之間堅實並富於潛力的關係。
兩個不同的國家,上屆和下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國,位於世界上遙遠的兩端,播下將來我們的關係蒸蒸日上的種子,這種關係飽含生長和繁盛的潛力。
孔夫子說的好:“四海之內皆兄弟”。
前麵會有暴風雨的洗禮,會有風險等待克服,我們必須不屈不撓。然而,對英國、對中國和全世界這種努力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