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白發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個人資料
正文

杜威(John Dewey)教育哲學新探(續)

(2009-03-06 11:02:18) 下一個

杜威(John Dewey)教育哲學新探(續)

 教育是社會的職能

  從前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杜威對於教育本質的認識是在進化論指導下從個體生命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的本質出發來分析和理解的。因此杜威在論述教育時始終堅持教育不是孤立於社會的某種獨立的事物、活動或者理想,即教育和生活密切相關。但是他主要的注意力絕大部分集中於社會生活,主要是從社會生活的角度引出教育的概念。(筆者新的理解如前麵提出的教育是生活的有序更新的概念,也可以應用於個體,引入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自省,後麵還要詳細論述)由於任何人不可能單獨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任何有人類生存的地方一定出現的是人類的群體——各種形式大小不等的人類社會。這些社會要在自然界生存下去必須能夠保持社會生活的不斷的更新,而這種更新如前麵所述隻能是通過世代間經驗的溝通和傳承,即將一代又一代新生的或外來的生命個體通過各種方法使之成長為能夠維係社會的正常運轉,能夠有效管理社會資源的“接班人”。那麽如何才能實現這些任務呢,社會必須要具備這樣一種職能,這種職能就是教育。接下來,杜威不厭其煩地詳細描述了教育這種社會的職能是如何具體實現的,個人是如何在社會環境中獲得經驗,與其他人的活動如何相互製約、相互影響,社會環境如何塑造個人行為的智力和情感傾向等等,甚至具體分析了某個概念某個習慣具體形成過程中非常細膩的心理活動。筆者在這裏先提一句,杜威在認識和分析教育的本質時表現了非常接近於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思維傾向。

  杜威認為,社會環境的教育作用分為間接的、偶然的、無意識的教育和直接的、正規的、有意識的教育。其中偶然的無意識的教育效果最明顯的主要方式,一是語言習慣,二是儀表和榜樣,其作用比格言要大的多,三是和諧感和美的欣賞。杜威特別指出:“更深刻的價值判斷標準,是由一個人習慣地參與其中的環境所塑造的,.…一般可以說,凡是我們不經研究或思考而視為當然的東西,正是決定我們有意識的思想和決定我們最終決策的東西。”用今天的話舉例說,兒童的第一個教師就是他們的家庭,因為對嬰幼兒來說家庭正是他們無可選擇地第一個習慣地參與其中的社會環境。生活在中國以外的中國人對於祖國的感情,人們常說的血濃於水的感情,以及深藏在潛意識中的許多價值觀念正是由這種間接的、偶然的、無意識的社會環境的教育所塑造的,這是不依人們的有意識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感情,是在被某種條件觸發的時候任何人也無法抗拒的感情。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成長、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社會生活隨著個體數量的增加日趨複雜,當這種規模和複雜性到達一定程度時,偶然、間接、無意識的教育便開始難以勝任維持社會生活不斷更新的職能了。如前麵所述,由於社會的存在和社會生活的更新必須依賴於社會成員間的溝通和通信,社會規模的擴大結構的複雜使這種溝通和通信必須有相應的技術手段和適當的形式作為支持。筆者認為,在人類各民族曆史處於蒙昧時期的古代,特別是在文字出現之前一般來說人類社會群體的規模是嚴重依賴於溝通和通信的技術手段和方式的。因此也就可以理解這是世界曆史上多個民族劃分為多個國家最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許是決定性的原因。因此也就可以進一步深刻理解中國所以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且規模巨大的國家,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創舉發揮了決定性的曆史作用。按照杜威的說法:“大體上說,當社會傳統很複雜,相當部分的社會經驗用文字記載下來,並且通過書麵符號進行傳遞時,學校便產生了。”而學校提供的就是相對於前述間接、偶然、無意識的教育而言直接、正式、有意識的教育。學校一經出現便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環境,杜威認為它的主要功能有三個:“一是簡化和安排所要發展的傾向的許多因素;二是淨化現有的社會習慣並使其觀念化;三是創造一個更加廣闊和更加平衡的環境,使青少年不受原來環境的限製。”筆者認為,雖然杜威關於學校的功能的論述一定有它的某種局限性,今天人們盡可以加以補充或發揮,但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仍然是,不管學校環境有什麽樣的特殊性它必須緊密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她完成的仍然必須是社會的教育職能。用筆者的話說就是學校教育必須是有助於社會生活的有序更新,而不是培養社會的異己力量,培養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如一群“治人”的“勞心者”階層。因為社會生活的有序更新依賴於社會成員和團體間的有效溝通和通信,而充分有效的溝通和通信最重要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平等。顯而易見在一個等級森嚴、各階層地位懸殊的社會中不可能有全麵的溝通而隻可能有各等級內部各階層內部的溝通,也就談不上社會生活的有序更新,這樣的社會一定是混亂的、停滯的,這種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有意思的是早在近100年前,杜威已經有這樣明確的描述:“很多勢力教育一些人成為主人,卻教育另一些人成為奴隸。社會劃分為特權階級和受壓迫階級,社會失卻內滲作用。上層階級在物質方麵所受的影響較小,也較難察覺,但他們所受禍害同樣是實在的;他們的文化往往枯燥無味,他們的藝術變成炫耀和矯揉造作;他們的財富使他們奢侈豪華;他們的知識過分專門化;他們的儀表過分講究但並不高尚。”

  
  但是
學校的出現和發展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異化”的傾向,因此:“教育哲學必須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在非正規的和正規的、偶然的和有意識的教育形式之間保持恰當的平衡。如果所獲得的知識和專門的智力技能不能影響社會傾向的形成,平常的充滿活力的經驗的意義不能增進,而學校教育隻能製造學習上的“騙子”——自私自利的專家。”


 今天筆者完全可以用更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一係列內容,高度抽象概括的表述就是——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社會意識,實踐出真知,“知”源於“行”。也就是說杜威教育哲學基本觀點遵循的方向與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也正是由於高度的抽象,人們往往因此忽略甚至根本忘記了這其中應該包含的豐富的內容,忘記了這種完美簡潔的抽象結論是如何得到的,源頭何在。重溫杜威的教育哲學就像是回顧個人生活經曆中的點點滴滴的往事,也更深切更生動地感悟到為什麽個人、社會等等會是今天的樣子,這長久的歲月中的每一步是如何走過來的。筆者也更加相信,站在這些思想巨人們的肩膀上,沿著他們的方向,可以也應該書寫更新鮮更豐富的內容。


2009/3/5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