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北京城以樹為名的街巷
翻開北京的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黃和綠是北京典型的色調。黃代表尊貴,金碧輝煌的故宮是至高無上的象征;綠是北京的靈魂,遍布大街小巷和四合院裏,各種植物組合成大片綠色,給北京城的春天帶來無限生機和風景,並留下大批以樹命名的街巷胡同和地名,
有人曾錯認為北京有以井命名的街巷,便提出胡同源於水井。其實北京七成胡同裏並沒有水井,但是北京多數的胡同裏到處有樹。初步統計,北京城區以樹為名的街巷胡同就有123條,它們就像一幅幅充滿文化韻味的畫卷,展示出綠色北京的悠久曆史。
■北京是世界上古樹最多的城市,至今留下123條以樹命名的街巷
北京的古樹,主要有常綠的柏樹、油鬆、白皮鬆和落葉的國槐、銀杏、棗樹等約56種,其中側柏最多,占總數的25%以上;其次是國槐,大約占10%。柏樹多分布於寺廟、祭壇和皇家園林中;國槐生命力強,又可以美化環境,吉祥昌瑞,古樸典雅,國槐多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據1980年普查,全市城近郊區共有國槐141796株,是北京街巷中數量最多的樹種。1986年前後,北京市政府征求市樹市花,最後國槐與側柏作為北京鄉土樹種,雙雙入選為北京市樹。
古樹是城市的名片,在北京市區以樹命名的123條街巷胡同中,也以槐柏命名的最多,計38條,占總量的31%,以棗樹命名的14條,以椿樹和榆樹命名的各13條,柳樹命名的10條,櫻桃樹命名的9條,鬆樹命名的8條,桃樹命名的5條,棕樹命名的3條;此外,還有以葡萄、梅竹、核桃、海棠、鐵樹、杏、百果等命名的街巷。這些以樹命名的街巷胡同,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宣武區和西城區,宣武區74條,占60%;西城區34條,占28%。
■鐵樹斜街沒鐵樹,左近還有櫻桃斜街等三條以樹命名的斜街
鐵樹產於亞洲南部,別名蘇鐵、鳳尾蕉,性喜陽光充足的溫暖氣候,隻能在北京的花房裏生長。但在大柵欄西街西口,卻有條東北、西南走向以鐵樹命名的鐵樹斜街,豈非咄咄怪事。原來這條街在明朝時隻稱斜街,從未種過什麽鐵樹。到了清朝,有位李姓做鐵鍋的棚鋪,很有名,於是就有了李鐵鍋斜街的名號,拐和鍋隻是一字之差,到清朝末年便諧音為李鐵拐斜街了。
李鐵拐斜街東通大柵欄西街、大柵欄街,西經五道街通虎坊橋,為大柵欄地區交通要道。1894年, 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便出生於此。1949年前,該地繁華一時,有護國觀音寺,留香大飯店、遠東飯店,清真飯莊同和軒、同益軒等名號,北京第一家女澡堂潤身女浴所也開設在此街,現改名清江浴池。1965年整頓街巷名稱時,改稱鐵樹斜街。
今日的鐵樹斜街
鐵樹斜街左近,有相互連通的櫻桃斜街、楊梅竹斜街和棕樹斜街,均為東北、西南走向。櫻桃斜街因此地曾廣栽櫻桃樹而得名,現為民居的65號院,為民國時期在京戲曲界人士的群眾組織“梨園公會”所在地。該會l936年7月正式成立。選出楊小樓、尚小雲、於連泉、荀慧生、程硯秋、梅蘭芳、餘叔岩、譚富英、馬連良、高慶奎、王又宸等l5人為董事。1956年在此改組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京劇名角合作演出義務戲,裘盛戎的《鎖五龍》,孫毓堃、李萬春、郝壽臣、譚元壽《八蠟廟》,大軸《四郎探母》,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李和曾、陳少霖分扮楊四郎,張君秋、吳素秋的鐵鏡公主,尚小雲演蕭太後,蕭長華、馬富祿演二國舅,薑妙香的楊宗保,李多奎演佘太君。當時《四郎探母》已多年未演,再加上如此強大的陣容,盛況空前,票早就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