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至十一章,主要是表達了三個主要觀點,從天道,據玄德,明有無。前兩章的觀點,在前麵的學習中我們已經遇到過。但是有無之關係,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讀到。還有在聚會時,大家提出了一些疑問,我想這些問題都是很正常的,正是因為道德經的這種啟發性,所以不同的人會從中得到不同的結論。
關於天道
借天道以喻人道,這是貫穿道德經的一個線索。既然是天道,那麽人是否能夠做到呢?所以在聚會時,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們都學過數學,學習計算機的人可能也學過計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我們真能裁剪出精確的1米嗎?我想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學習過的那些數學知識,幾乎都是理論。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隻能根據這些理論去找出某種近似解。所以人類才發現了計算數學理論,我們用數值分析,插值法來盡快找出近似解。所以所謂的理論就像燈塔一樣,航船沿著燈塔的方向而行,但是沒有航船直接跑到燈塔上去,但燈塔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天道也是如此,我們學習道德經是否就是立刻拋棄這個世界的生活,而直接進入天道呢?我的個人體驗是,如果我們能夠守著燈塔的光明,那麽我們的生命就會航行的順利些,否則我們就會迷失於漆黑的水麵之上,不知道走向何方。從天道,就是在我們的現世生命軌跡之中,體現出某種天道的指引。我們必須從天道嗎?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小的時候,當然不知道什麽是天道,更談不上從天道。後來是由於偶然的機遇走上了精神探索的道路,也談不上主動的從天道。然後就是主動的探索天道,覺得這是天道的開始。再後來,覺得天道本來就一直存在,在我還未體驗天道之前,天道已經存在於我的生命之中,所有的快樂和痛苦,都是天道的體現。天道一直作用於我的生命,一直向我發出呐喊,隻是在我的意識之中,沒有向天道敞開而已。就像萬有引力一直存在,一直作用於我的身體。即使我沒有學習過萬有引力定律,但這並不代表萬有引力對我不起作用。
既然真理一直存在,不學習它也存在,那麽我們為什麽需要學習探索它呢?如果我們能夠從天道,生活會順利一些,會更加豐富和美麗。我們能夠接受那些我們不能接受的,我們能夠像對待快樂那樣,來接受痛苦和不幸。如果不主動的從天道,就像我們違背萬有引力而行那樣,我們遭受引力的負擔,為之痛苦,疑惑。但是這些痛苦的存在,還是在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隻是我們是否想去接受它。所以我的態度是,天道值得仰望,時刻將其守在心中,然後就會知道你是否能夠做到。
關於玄德
弗有,弗恃,弗宰,我們在前麵的學習中反複讀到過這樣的玄德,這裏不再過多的解釋。我們主要探討一下“載營魄抱一”等句。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修除玄鑒,能毋有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對於這段文字,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肯定的解釋,一種是否定的解釋。比如“愛民治國,能毋以知乎?”,否定的解釋是,有為之愛,有為之治,能不用知嗎?前麵我們學習過,以知治國是有問題的。所以愛民治國是一種錯誤的治國方式。(科學治國論是否屬於以知治國呢?)
我的看法是,有為的方式的確是有問題的,就像透過有色眼鏡來觀察世界,總是會對現實世界造成一些扭曲,這種有為,一種action within a conditioned context,當然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帶來大量看不見的問題。這也是人們常說的Karma bondage。但是在這個段落中,我們不必一定用有為的角度來解釋它,它可能是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識角度。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時刻意識到一種魄的存在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見到體魄不離的人,人大概隻是見體,但魄總是被隱藏。摶氣致柔,與天地相合,這種從天地之中獲取能量的人,也是少見的。玄鑒,一種pure consciousness without any darkness,能夠時刻用這種玄鑒看世界的人,是少見的。不用知來治國的,沒有聽說過。通過靜來進入天門的人,是罕見的(雌,a creation power based on peace)。不通過知來洞察世界,似乎人們無法理解這種洞察是怎樣的。通過弗有,弗恃,弗宰,三個玄德,we can live in the oneness of body and spirit, the energy and harmony of earth and heaven, the pure consciousness of light, love and wisdom beyond senses and conditioned culture。Or vice versa, through oneness, harmony, consciousness, peace, love and wisdom, we can reach the ultimate power and virtue。這是我對這個段落的理解。所以這不是簡單的翻譯古文的問題,而是每個簡短句子的下麵,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金礦。我們既可以用一分鍾的時間來閱讀這個段落,也可以用一生的時間來驗證它豐富的含義。這就是文字的神秘,it seems that the finger is simple without any rich meaning, but if we follow the finger and open the vision of the whole universe, we can feel the awe of life.
關於有無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文字雖然簡單,其含義卻豐富無邊。以無運有之妙,需要一生的時間去學習,探索,和實踐。精神探索的路程,就是發現無之空間,然後讓這種無的力量,通過有來展現出來。人們之所以覺得難以從天道,就是因為我們以無為無,而不見無之實存和力量,所以人們才不會主動的去挖掘無之存在。就像道德經在此篇談到的碗和房屋。人們隻見碗之固體之存,或者房屋之牆,但是道德經卻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其無之處,一個實心的碗不能成為碗,一個沒有內在空間的房屋也不能住人。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人們都能接受,但是如果讓我們也如此對待生命,似乎就會覺得不知如何進行。碗之無,我們見過,屋之內,我們也見過,所以我們會懂得這種比喻,雖然我們無法徹底體會這種判斷的深刻。但是生命之無,我們的眼睛看不到,我們的耳朵聽不到,所以我才難以實踐之。
即使暫時看不到生命之無,但是通過比喻,我們會理解,in our life, there may be something is missing, and this missing gives us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If we cannot bring out this missing, this missing can lead us to darkness. If we can bring out this missing, what we bring out will save us. For the past 15 years, I have tried to bring out this missing. My friend used to ask me, why I give up the path to money, but take the path to nothingness. For me, the past 15 years are wonderful because I have learned to use the unlimited to guide the limited self, to use the power and wisdom of light to guide me liv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通過有之利,來體現無之用,這的確是生命的智慧。我們有何理由來否定自己祖先的智慧呢?通過短暫的學習,我從祖先的文字之中,看到了豐富深刻的民族之根。生命真的是一種奇跡,15年的學習,從西方開始,不知怎麽的,最後又回到民族之根,而這一切並不是我刻意的安排,而是生命自然的腳印,將我引領至此。Life is indeed a bl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