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文

聚會交流(23)–穀神不死

(2013-03-22 07:21:50) 下一個

關於玄牝

浴神不死篇似乎隻是感歎浴神之神秘,並用玄牝來形容它。但是對於精神探索者來說,這種文學性的感歎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首先,天地之道被形化為浴神,使求道者的意識有所攀附,以進入一個浴神的世界。另外 ,又通過玄牝之門的形象,來描述進入這個世界的道路。然後又用天地之根這種倒生的樹,來形象的比喻生命世界的樣子。玄牝之根,生長出天地,天地之樹幹,又生出萬物,而現代的人類隻是大樹下端的某個枝杈和樹葉。所謂的精神探索,就是從那個小小的樹葉之上醒來,然後順著枝杈走向粗壯的樹枝,然後走向主幹,然後走向根,然後通過玄牝而走向浴神的世界。浴神是一個“不死”永恒的世界,而通向這個世界的大門,就是玄牝,一種超越的寧靜,an energy attractor field that can spontaneously accumulate abundance, peace and wisdom. And this energy field never loses its power so we can use it as our eternal life source.

所以這個小小的篇幅,看似簡單,它卻蘊含了很多形象化的心理因素。玄牝本身就可以是一個豐富的話題,如何實踐玄牝,如何體驗玄牝,如何通過玄牝指導生活,走向超越的生命,這裏可以有很多探索的空間。

關於身

天長地久篇談到“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其私”。顯然肉體本身不可能退與先同時存在,也不可能外其身。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也不是在說我們的肉體。我們可以將這裏的身理解為生命的意識,被無明的各種環境和條件所conditioned small self,當然總是陷在某種桎梏之中,但是我們也有一種超越的自省能力,這種transcendence consciousness  可以讓我們縮小small self的束縛,從而讓一個更大的Self走向前台,從而展現生命的活力。所謂的退,就是讓這種小走入隱退,從而彰顯生命之前。所謂的外,就是不再被小所束縛,從而讓生命永存。

那麽愛情是否也是如此呢?我們是否也應該提醒年齡小的人,在他們人生的某個階段,應該退其愛而愛先,外其愛而愛存呢?這句話是否也對事業有幫助呢?某個地位,名聲,是否也是這樣呢?退其名而名先,外其名而名存。看看中國的領導人,你就可以看出什麽人在走著什麽樣的人生道路。

關於靜

上善若水(治水)篇,有的道德經版本用爭字,有的用靜字。我們探討時,有的人也指出靜要比爭字更加深刻。不爭是一種表象,而靜是內核。不爭可以是一種suppressed 的不爭,而靜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不爭。

此篇談到一種非常高的境界,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但是這種高的境界還不是最高的,因為這種境界之中缺少了一種更深的生命本質,那就是靜。所以此篇認為“夫唯不靜,故無尤”,因為缺少靜,所以這種生命還沒有顯示出其突出的本質。此篇隻是談起靜的重要,但是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修煉出靜。比如在爭論的時候,如何實踐靜,在痛苦的時候,如何去保守靜。這種靜的修煉,我們可以從道德經的所有文字之中去尋找,去總結。在學習完所有篇章後,希望我們能夠去摸索出這種道德經中的靜修模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